星一
高中時,讀八月長安的《你好,舊時光》,太喜歡這個書名了,于是把“你好,舊時光”用黑色簽字筆寫在校服上招搖過市?,F(xiàn)在想想,時光,在你懷揣著它時,它一文不值,而將它耗盡,再回首時,卻熠熠生輝。
兩年前,清晨鬧鈴響過后,還依舊直挺挺躺著的我只要在心里暗示:高三了,便能從床上一躍而起。這是只有高三才有的魔力,也是只有高三才有的動力。每天睡眼惺忪地趕去學校,沿途的路燈都顯得沒精打采。
教室里的課桌上都是堆積如山的書,在同學們的朗讀聲中,我也拿出了政治課本,每次都從第一頁讀起:“貨幣一定是一般等價物,一般等價物不一定是貨幣。”兩年后,我依舊清晰地記得這句話寫在書本的哪個位置。桌子上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擬》成了通關(guān)秘籍,即使做不完也一定要買來,放著也安心。
做不完的試卷、看不完的輔導書,那些被稱為“天才”的人也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拼命;一沓一沓的復習資料在教室里傳閱,夾雜著“一共多少張”或是“我沒有第×張”的抱怨;班主任突然在教室后面窗戶上投射的幽幽黑影,或從后門進來拍拍你肩膀的驚悚時刻;放假時躊躇滿志,在家混吃混喝,返校后悔不已的戲碼每個假期都在上演。
語文課,老師訓練寫材料作文。有位同學的作文題目是《拿什么來拯救你》,全篇文章都不符合題意。老師在最后批注:拿什么來拯救你!
數(shù)學課,老師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學好數(shù)學很重要:“我每堂課拖堂五分鐘,一個星期就能多上一節(jié)課?!?/p>
英語課,老師“咚、咚、咚”的腳步聲早成了不變的前奏,完形填空分析時少不了一句:“這道題肯定不選A,C很明顯不能選,D就不用說了,所以是B。”
政治課,老師開講便是拍拍講臺:“開始背啊,我講得再多,書本上的東西你記不住有什么用?”
歷史課,老師恨鐵不成鋼:“這些題目講過多少遍了,換個方式問你,又是一問三不知?!?/p>
地理課,老師可愛得很:“我隨便說一個經(jīng)緯度,你們說出它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河流、是否有洋流經(jīng)過……”
我們在父母充滿期盼的目光中告訴自己,你不是一個人在考試;很多次,我們激勵自己年輕意味著無限可能,很多次聽同一首勵志歌曲告訴自己等在前面的還有整個世界。
最后,在班主任的“你們是我?guī)н^最差的一屆”過渡到“你們是我?guī)н^最好的一屆”時,我們的高中生活也就畫上了句點。
高考過后,一切都平靜得很。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在那個夏天,最快樂的時光便是離開考場后未知成績的那段時光。
高考成績出來以后,我不曾以任何文字記載過我的心情,因為失落就像傷疤,揭開它,我的心會很痛。如今坦然地面對自己的心境,不知道是不是一種釋懷?,F(xiàn)在看來,我也不算是高考失常的那一類人,數(shù)學雖然考砸到足以毀掉其他四門成績的努力,但是也不足以讓我從天堂掉到地獄。所以,應該是心態(tài)的問題吧,怎么就數(shù)學讓我痛恨余生了?
后來看到這樣一句話:無論你高考考了多少分,報沒報錯志愿,能不能去你想去的學校,都不用擔心,你最終去的地方,一定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而我們懷念的那再也回不去的舊時光,早已蜷縮成了明亮的星空,照亮著我們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