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杰,賴來桂
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皮膚科,浙江 杭州 310005
活血祛疹湯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觀察
歐陽杰,賴來桂
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皮膚科,浙江 杭州 310005
目的:探討活血祛疹湯對慢性蕁麻疹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慢性蕁麻疹患者72例隨機分為2組各36例,觀察組采用活血祛疹湯治療,對照組采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療,觀察2組治療3月后的臨床療效及癥狀總積分變化;隨訪3月,觀察比較復發(fā)情況。結果:總有效率觀察組為75.00%,對照組為44.44%,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癥狀總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積分下降較對照組更顯著(P<0.05)。隨訪3月,觀察組復發(fā)率為5.56%,對照組為25.00%,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活血祛疹湯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肯定,優(yōu)于單純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療,值得臨床合理選用。
慢性蕁麻疹;活血祛疹湯;中醫(yī)療法
DOI:10.13457/j.cnki.jncm.2016.10.056
慢性蕁麻疹是黏膜性疾病的一種,屬于瘙癢性過敏性皮膚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組織內水腫,皮膚黏膜和血管發(fā)生炎性充血。該類疾病可發(fā)病于任何年齡段,但成年人多見。近年來,中醫(yī)藥對慢性蕁麻疹治療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在該類疾病的治療中逐漸發(fā)揮優(yōu)勢[1~2]。臨床中,筆者應用活血祛疹湯治療慢性蕁麻疹,收到較好療效,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診的慢性蕁麻疹患者7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6例。觀察組男16例,女20例;年齡17~66歲,平均(37.68±4.12)歲;病程10周~3年,平均(1.54±0.38)年。對照組男17例,女19例,年齡18~67歲,平均(37.55±4.31)歲;病程11周~3年,平均(1.60±0.31)年。2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①慢性蕁麻疹的診斷符合《實用皮膚科學(第3版)》[3]制定的標準;②近1周內無服用皮質類醇藥物、抗組胺藥使用史;③無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惡性腫瘤、嚴重的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的器質性病變、膽堿能性的蕁麻疹、代謝性疾病;④無高空作業(yè)、司機等特殊工種人員;⑤無試驗藥物過敏;⑥患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2.1觀察組予活血祛疹湯治療。處方:牡丹皮、白鮮皮各15 g,當歸12 g,丹參、防風、荊芥、僵蠶各10 g,蟬蛻、浮萍各8 g。每天1劑,水煎2次,共取汁300 mL,分早晚服,療程為3月。
2.2對照組予枸地氯雷他定片(揚子江藥業(yè)集團廣州海瑞藥業(yè)有限公司)治療,每次1片,每天1次,口服,療程為3月。
3.1觀察項目治療3月,觀察比較2組臨床療效,并統(tǒng)計治療前后癥狀總積分變化;隨訪3月,觀察2組復發(fā)率。癥狀總積分評分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及結合臨床實際進行4級評分法對瘙癢程度、風團數(shù)量、面積、皮膚劃痕進行評分。
3.2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9.0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
4.1療效標準參考《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及結合臨床實際擬定。癥狀積分下降指數(shù)(SSRI)=[(治療前癥狀積分-治療后癥狀積分)/治療前癥狀積分]×100%。痊愈:90%≤SSRI≤100%;顯效:60%≤SSRI<90%;好轉:20%≤SSRI<60%;無效:SSRI<20%。
4.2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傆行视^察組為75.00%,對照組為44.44%,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32組治療前后癥狀總積分比較見表2。治療后,2組癥狀總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積分下降較對照組更顯著(P<0.05)。
4.42組復發(fā)率比較隨訪3月,觀察組復發(fā)率為5.56%(2/36),對照組為25.00%(9/36),2組比較,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58,P<0.05)。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表2 2組治療前后癥狀總積分比較(x±s) 分
慢性蕁麻疹是皮膚科較為常見的一類疾病,肥大細胞釋放介質如組胺等是導致該類疾病發(fā)生的主要機制,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兩大類因素均可引起肥大細胞活化。高親和力IgE受體、C3a和C5a受體在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中特異性表達,其可與內源性或外源性的配體發(fā)生結合,導致炎癥反應的發(fā)生[5]。當肥大細胞上的高親和力IgE受體與抗原發(fā)生特異性結合,肥大細胞就會被激活,引起胞內大量的炎癥因子釋放,激活的肥大細胞可繼發(fā)性引起中性粒細胞、嗜酸和嗜堿性粒細胞激活,更多的炎性介質得到釋放,加重炎癥反應的水平[6]。肥大細胞的非免疫性激活不涉及細胞表面的受體,主要是直接激活肥大細胞或嗜減性粒細胞,另有些非免疫性激活可通過調節(jié)花生四煉酸代謝途徑而發(fā)揮作用[7]。導致慢性蕁麻疹的病因較多,魚、蟹、奶、食物中的色素等都可引起發(fā)病,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藥物也可引發(fā)慢性蕁麻疹,感染病毒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在該類疾病的病因中具有一定比例,塵螨、花粉等吸人性過敏原也可引起該病,某些類型的慢性蕁麻疹的發(fā)生與冷熱等物理因素、遺傳因素、精神因素相關。
中醫(yī)學認為,慢性蕁麻疹屬于癮疹、風疹等范疇,其主要的病機是素體稟賦不耐,邪氣客于皮膚。該類疾病發(fā)病的前提條件是稟賦不耐,衛(wèi)外不固,主要的致病因素是六淫風邪藏于皮膚之間,或因腸胃濕熱郁于肌表,致濕熱瘀毒互結,發(fā)生風團,所以活血對該類疾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钛钫顪慕M方主要由牡丹皮、白鮮皮、當歸、丹參、防風、荊芥、僵蠶、蟬蛻、浮萍等組成。方中牡丹皮清熱、涼血、和血、消瘀;白鮮皮清熱燥濕、祛風止癢、解毒;當歸調經補血、養(yǎng)血活血,現(xiàn)代藥理血研究認為當歸具有抑制中樞神經系統(tǒng)作用;丹參活血祛瘀,安神寧心,排膿,止痛;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癢,能行經絡,逐濕淫,通關節(jié),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認為防風具有調節(jié)免疫能力的作用,對遲發(fā)性變態(tài)反應就有抑制作用;荊芥散風解表、通絡止癢,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認為荊芥能鎮(zhèn)痛、鎮(zhèn)靜,能抑制乙型鏈球菌、傷寒桿菌等細菌的生長;僵蠶能祛風定驚、化痰散結;蟬蛻疏風散熱止癢;浮萍能祛風、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活血、祛風止癢之效。
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療效及癥狀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活血祛疹湯治療慢性蕁麻疹效果良好,能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且復發(fā)率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武彩霞,李娜,徐占紅.益氣活血祛風湯對慢性蕁麻疹患者DAO及IgE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32(9):1216-1218.
[2]剡建平.夏枯草口服液配合氯雷他定片治療慢性特發(fā)性蕁麻疹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11(3):173-174.
[3]劉輔仁.實用皮膚科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43.
[4]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47-148.
[5] Klossowski N,Braun SA,von Gruben V,et al. AcquiredangioedemawithC1-INHdeficiencyand accompanying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in a patient with chronic lymphatic B cell leukemia[J].Hautarzt,2015,66(10):723-725.
[6]呂妮娜,易海連,張綺霞.穴位埋線結合自擬養(yǎng)血消蕁湯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療效觀察[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4,14(3):38-40.
[7]石春蕊,陳康兵,王敏,等.中藥當歸飲子聯(lián)合鹽酸西替利嗪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12):4102-4105.
(責任編輯:馮天保)
R758.24
A
0256-7415(2016)10-0135-02
2015-04-23
歐陽杰(1976-),男,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慢性蕁麻疹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