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東
(陜西省安康市中心醫(yī)院,陜西 安康 725000)
?
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腹部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和認知功能的影響
劉丹東
(陜西省安康市中心醫(yī)院,陜西 安康 725000)
目的評價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腹部術后患者胃腸道功能及認知功能的影響。方法將120例腹部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2組均給予常規(guī)手術及圍術期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優(yōu)質護理干預,觀察2組術后胃腸道功能及認知功能的恢復情況。結果觀察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出現(xiàn)時間、排便時間及攝食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均<0.05);干預后2組MMSE評分均較干預前增高(P均<0.05),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 (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腹部手術術后患者實施優(yōu)質護理干預可有效促進胃腸功能及認知功能恢復、提高護理滿意度。
腹部手術;優(yōu)質護理;護理干預;術后恢復;胃腸功能;認知功能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yī)療技術及理念的不斷發(fā)展,臨床醫(yī)學及護理模式也得到更新和轉變,從以往的疾病護理模式轉變?yōu)椤凹膊?人-心理”護理模式,從單一的臨床疾病護理轉向心理、預防、康復等多重、多方向性護理,從被動的局部性護理轉為主動的全面性護理。臨床護理模式的轉變使得臨床治療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同時也對患者術后康復起到積極作用。腹部手術為臨床外科常見手術類型,因腹腔內臟器較多,經歷手術后給機體造成的影響也較大,術后常見胃腸道功能及認知功能障礙,影響了術后康復及患者預后[1]。我院外科護理部近年來在腹部手術患者中采用優(yōu)質護理干預提高了護理質量,效果良好,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入院的120例腹部手術患者,均符合手術適應證,無相關治療禁忌證。采用前瞻性隨機分組法分為2組:觀察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齡23~71(50.8±6.4)歲;手術類型包括胃十二指腸穿孔修補術13例、闌尾切除術25例、結直腸癌根治術7例、膽囊切除術12例、其他3例;急診手術11例、非急診手術49例;手術麻醉類型包括全麻48例、硬膜外麻醉12例。對照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21~70(51.3±5.8)歲;手術類型包括胃十二指腸穿孔修補術15例、闌尾切除術23例、結直腸癌根治術11例、膽囊切除術9例、其他2例;急診手術13例、非急診手術47例;手術麻醉類型包括全麻46例、硬膜外麻醉14例。2組年齡、性別、手術類型、麻醉類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術前訪視,查看病歷,向醫(yī)師了解病情,解除患者心理負擔及顧慮;了解患者腸道準備情況,了解醫(yī)師對手術及手術器械的特殊要求,認真做好術前準備工作,詳細制定配合計劃,保證手術順利進行;術中協(xié)助醫(yī)師進行手術;術后檢查患者有無皮膚壓傷、電灼傷,如有發(fā)現(xiàn)及時處理;協(xié)助麻醉醫(yī)師護送患者,注意觀察患者病情及輸液、輸血情況,注意保護引流管,防止脫落;回病房后詳細交代病情、引流管、用藥及患者的物品等。
1.2.2觀察組在上述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優(yōu)質護理干預。
1.2.2.1術前心理干預在醫(yī)生作出診斷、確定有手術必要時,患者就開始了術前的心理準備。患者會擔心手術會引起疼痛,恐懼身體的暴露,更恐懼手術會使自己重要功能喪失,術后會改變自己的生活,甚至于恐懼手術會奪去自己的生命。護理人員必須理解患者,允許其表達疑慮并給予發(fā)問的機會。護理人員應充分應用自己的醫(yī)學知識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屬的問題,解除他們的顧慮,使其堅信自己能夠承受手術。護理人員與患者接觸機會多,對她們的種種心理狀態(tài)了解得更詳盡、更全面,可為醫(yī)生提供有價值的資料。護理人員在術前應對患者對本病的認識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進行準確評估,為其有目的的詳細介紹治療、護理、檢查目的以及手術的必要性,使患者對診治充滿信心,同時增強其治療及配合治療和護理的積極性。 研究資料表明,手術前心理上有準備,表現(xiàn)鎮(zhèn)靜的患者,更能忍受麻醉的誘導,而且較少出現(xiàn)手術后惡心嘔吐及并發(fā)癥[2]。
1.2.2.2術前指導干預護理人員在術前要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同時要盡量將手術前的工作詳盡告訴患者,讓患者和家屬了解手術前準備的范圍,準備工作所需要的時間,必做的檢查程序等,包括他們將如何被檢查,可能有什么樣的不舒適感覺。同樣,對所有的護理方法也應該解釋其理由,以便取得配合。告訴患者手術后需要做深呼吸、咳嗽、收縮和放松四肢肌肉、翻身等訓練,并要求患者當面完成一遍以確定其完全掌握為止。上述情況同樣希望家屬了解,以協(xié)助指導、督促患者。手術前幫助患者調整飲食,增加蛋白質和維生素入量,向患者解釋維持良好營養(yǎng)的重要性,鼓勵患者吃合適的食物。食欲差的,允許家屬帶些患者特別喜愛的食品。進食困難者應靜脈給予補充,使患者盡可能處于最佳的營養(yǎng)狀態(tài)。
1.2.2.3術后睡眠干預術后患者因為疼痛、胃腸道不適等原因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表現(xiàn)為難以入睡或睡眠質量下降。護理人員應盡量為患者提供舒適安靜的環(huán)境,有個人入睡習慣的應盡量給予滿足,及時與患者進行語言溝通,為患者解決術后思想顧慮,幫助患者克服可能存在的焦慮情緒。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睡前練習,如放松練習、深呼吸練習等,為患者制定利于睡眠的睡前計劃,如喝熱牛奶、熱水泡腳、播放節(jié)奏舒緩音樂等。必要時給予鎮(zhèn)靜、安眠、止嘔、止痛等藥物治療,并觀察用藥后患者睡眠改善情況。
1.2.2.4術后疼痛干預術后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階段性評價,從手術結束后進入病室時即開始觀察、記錄患者疼痛的性質、程度、伴隨癥狀等,與患者溝通了解可能誘發(fā)其疼痛的原因,及時加強心理護理和精神指導。囑患者家屬對其進行疼痛協(xié)助護理,如咳嗽、深呼吸時按壓傷口、疼痛時分散其注意力、為患者播放音樂相聲等。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來回移動所引起的疼痛。在疼痛加重前,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痛藥,并觀察、記錄用藥后的效果。教給患者用藥知識,如藥物的主要作用、用法,用藥間隔時間,疼痛時及時用止痛藥效果最好。
1.2.2.5術后并發(fā)癥干預①腹脹:腹部手術后腹脹十分常見。護理人員及時評價患者術后腹脹程度,如屬單純脹氣,可針刺足三里或耳穴交感;如腸蠕動已經恢復但仍不排氣者,讓患者變換體位,用熱水袋敷下腹部或用肛管排氣;48 h仍不排氣,腹脹繼續(xù)存在者,應懷疑為麻痹性腸梗阻,及時報告醫(yī)生。②尿潴留:為腹部手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護理人員在條件允許下鼓勵患者坐位排尿,于下腹部放置熱水袋,或用溫鹽水沖洗外陰部;適當多攝入液體,指導患者定期坐于便盆上,床邊加用屏風等措施,都有助于排尿。③傷口感染:認真觀察引流物的性質和量,保持引流管的通暢,可以避免深部創(chuàng)口感染。觀察病情過程中,發(fā)現(xiàn)創(chuàng)口出血甚多時,需及時報告醫(yī)生;同時使用消毒敷料壓迫局部,守護患者等待醫(yī)生到來。對于衰弱和肥胖患者,可能由于手術部位的血液供應差,或因止血不好,小血管滲血形成血腫,繼而轉化為膿腫。早期階段可以給予熱敷或理療,適當加用抗生素。有波動感或有膿液自傷口滲出,則應拆去縫線,打開切口,充分引流擴創(chuàng)。
1.2.2.6術后按摩干預指導患者于術后第1天開始即進行術后腹部按摩,方法為:①腹部分推:先以雙手大魚際、拇指從中央任脈沿肋弓向兩旁分推數(shù)次,然后逐漸向下腹移動,以上脘穴、中脘穴、神闕穴向中心向兩旁分推;②摩腹:用手掌從臍部開始,逐漸按腸蠕動方向摩動,由臍部-右腹股溝區(qū)-右腹外側區(qū)-右季肋區(qū)-腹上區(qū)-左季肋區(qū)-左腹外側區(qū)-左腹股溝區(qū)-臍部進行緩慢摩動;③揉腹:用手掌按揉腸胃,方向與摩腹相同,每個部位揉動10次再轉至下一個部位;④腹部震顫:按摩時,以掌心對準腹部關元穴,五指向上,中指指腹沿任脈,食指、環(huán)無名指指腹沿左、右腎經,拇指、小指指腹在左、右胃經,靠上肢肌肉的收縮施以腹部震顫法10~15 min。上述步驟共進行30 min,2次/d。干預時間為術后7 d。
1.3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2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出現(xiàn)時間、排便時間及攝食時間;應用MMSE簡易智能量表[3]對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認知功能進行評價;采用自擬護理滿意度評價量表對本研究組患者進行護理后滿意度調查,分值設定為0~10分,0~3分視為非常不滿意,4~6分視為不滿意,7~9分視為滿意,10分視為非常滿意,統(tǒng)計相關數(shù)值進行護理滿意度評價,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60×100%。
2.1胃腸功能恢復指標觀察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出現(xiàn)時間、排便時間及攝食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1。
表1 2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出現(xiàn)時間、排便時間及攝食時間比較
2.2認知功能比較2組干預前MMSE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MMSE評分均較干預前增高(P均<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更明顯(P<0.05)。見表2。
表2 2組干預前后認知功能MMSE評分比較±s,分)
2.3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價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2=11.506,P=0.027。
隨著我國醫(y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患者對醫(yī)療服務已不再單單滿足于基本治療,對治療過程中的人性化和優(yōu)質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理工作是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維持正常有序的醫(yī)療工作、改善患者治療期間的人性化體驗、促進醫(yī)患之間正常溝通和交流等起著重要作用。優(yōu)質護理是現(xiàn)代醫(yī)療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其是以現(xiàn)代護理觀為知道,以充分滿足患者護理服務需求,保障護理安全為宗旨,全面提升護理服務質量,促進護理學科向縱深發(fā)展的一種護理工作模式。優(yōu)質護理為患者治療期間提供全面、全程、專業(yè)化的護理服務,包括病情觀察、基礎護理、治療、康復及健康指導等,能夠最大程度地保證患者獲得較高水平的護理服務,從而改善醫(yī)患關系、提高患者對醫(yī)療工作的滿意度[4-5]。
我院近年來通過對普外科手術患者實施相關優(yōu)質護理干預,在術前可幫助患者及家屬充分認知手術的必要性和科學性,了解手術治療原理和圍術期注意事項,幫助患者樹立手術治療信心,提前做好術后胃腸道及認知功能恢復準備工作,盡量減少患者術中、術后可能產生的應激反應事件,減輕患者應激性心理壓力,緩解心理及生理應激性反應,做好醫(yī)患溝通工作,從而提高患者及家屬對手術治療的信任度,調動其主觀能動性,積極配合醫(yī)護工作,從而提高手術療效及術后康復水平。本研究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還給予了術前心理干預,旨在提高患者對手術治療的配合度、減輕心理焦慮;術前指導干預,旨在提高患者對手術的適應性和耐受度,包括身體、心理及營養(yǎng)狀態(tài)的改善等;術后睡眠干預,旨在改善患者術后睡眠質量,為術后康復提供安全舒適的環(huán)境;術后疼痛干預,旨在減輕患者因手術創(chuàng)傷遺留的痛楚,縮短術后應激時間,改善術后生活質量,從而促進術后早日康復;術后并發(fā)癥干預,旨在降低術后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盡量避免各種原因影響術后恢復,減少并發(fā)癥對手術療效的影響,提高患者對手術治療的信任感;術后腹部按摩干預,旨在促進術后患者胃腸道功能早期恢復,減輕腹脹、便秘等發(fā)生,縮短首次進食、排便等時間,有利于術后營養(yǎng)攝入及調節(jié)患者精神狀態(tài),從而促進機體各個系統(tǒng)功能恢復。
本研究結果證實,觀察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出現(xiàn)時間、排便時間及攝食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提示優(yōu)質護理干預可有效促進腹部手術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護理干預后2組MMSE評分均較干預前增高,但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更明顯,提示優(yōu)質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術后認知功能水平,這可能與降低并發(fā)癥、減輕疼痛、營養(yǎng)早期攝入等因素有關;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優(yōu)質護理服務可有效改善醫(yī)患關系、促進醫(yī)患交流,對建立良性醫(yī)療環(huán)境有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對腹部手術術后患者實施優(yōu)質護理干預可有效促進胃腸功能及認知功能恢復、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1]王曉林,王鐵振.腹部手術術后常見并發(fā)癥的防治[J].中華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雜志,2012,34(4):151-153
[2]賈晉莉.術前心理干預改善病人焦慮情緒的臨床研究[J].護理研究,2014,24(12):1472-1474
[3]韓景獻.中西醫(yī)結合癡呆診療備要[M].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13:447-449
[4]郭惠麗,任志英,岳宏,等.優(yōu)質護理健康信念模式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4,23(24):2298-2299
[5]陳文宏,許炎秋,劉美平.優(yōu)質護理提高手術患者滿意度的效果分析[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5,37(1):162-163
10.3969/j.issn.1008-8849.2016.28.038
R473.6
B
1008-8849(2016)28-3183-03
201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