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琴 魏萬勝 韓大書 曹志強 許琳涓
·醫(yī)學教育·
模擬教學在醫(yī)學生基本生命支持技能培訓中的應用研究
謝建琴魏萬勝韓大書曹志強許琳涓
目的:研究以仿真模擬人為基礎的模擬教學方法在醫(yī)學生基本生命支持技能培訓中的教學效果。方法:將40例臨床專業(yè)本科實習生隨機分為模擬教學組(S組)和傳統(tǒng)教學組(C組),每組20例。兩組學生接受成人基本生命支持理論授課后,分別運用模擬教學法和傳統(tǒng)教學法進行技能培訓,通過技能評估、調查問卷兩種形式,評價模擬教學效果。結果:技能評估中,S組有4項單項技能成績明顯高于C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調查問卷中,兩組學生表示經技能培訓后,BLS技能均明顯提高,并都更愿意接受模擬教學;S組學生表示,模擬教學法更能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急救意識、獲得更好的職業(yè)榮譽感,并能更好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模擬教學不僅能更好地提高醫(yī)學生基本生命支持技能,還可以調動醫(yī)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急救意識、增強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能力與信心、獲取職業(yè)榮譽感,并有培養(yǎng)醫(yī)學生非醫(yī)學技能類素養(yǎng)的作用。
模擬教學;仿真模擬人;醫(yī)學教育;基本生命支持
現代模擬醫(yī)學教育理念是以高端仿真模擬人為基本載體,利用多種局部功能模型、計算機互動模擬、虛擬科技、逼真場景設置等,創(chuàng)造出模擬病人和模擬臨床場景,以盡可能貼近臨床真實環(huán)境的方式開展醫(yī)學教學活動。模擬人可以模擬人體包括脈搏、血壓、心跳、意識等在內的重要生命體征以及各種生理性、病理生理性和藥理學的變化,并且通過后臺控制,模擬人可以直接與參訓人員“對話”[1,2]。模擬教學在歐美發(fā)展已近30年,在我國雖有10余年發(fā)展歷史,但因仿真模擬人價格昂貴及國內缺乏合格的模擬教學教師等因素,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廣泛開展。
心血管疾病和意外傷害所致的心臟驟停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全球性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暗谝荒繐粽摺闭莆占本燃寄埽峭炀壬年P鍵因素?;旧С郑╞asic life support,BLS)是在急救中使用最多、也是最基本的技術,包括心臟驟停的識別,實施心肺復蘇(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和使用體外自動除顫儀(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等核心技術。BLS是醫(yī)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本試驗擬研究以仿真模擬人為基礎的模擬教學方法在醫(yī)學生BLS技能培訓中的教學效果,在醫(yī)學生技能培訓階段的模擬教學中提供指導,提高教學效率。
1.1研究對象以40例蘭州大學2011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本科實習生作為研究對象。
1.2研究內容試驗中所涉及的BLS理論知識、理論測試試卷、技能培訓及評估均以2015年美國心臟協(xié)會《心肺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為依據。
1.3研究對象分組本研究采用隨機試驗設計方法。試驗開始前,用調查表及BLS理論考試分析研究對象的基線。將所有納入的學生按學號先后順序編號,由獨立的一名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產生隨機序列號,將學生分為模擬教學組(S組)和傳統(tǒng)教學組(C組),每組20名學生。該研究人員不知哪組為受試組,不參與納入受試者的工作,也不參加以后的試驗過程。技能培訓、技能評估、理論考試及調查問卷結果的統(tǒng)計與數據分析人員均采用盲法。
1.4教學實施流程首先,S組和C組學生同時接受成人基本生命支持理論授課45分鐘,課后再次進行LS理論考試。之后,分別以模擬教學法和傳統(tǒng)教學法對S組和C組學生進行成人BLS技能培訓45分鐘。模擬教學法利用高級仿真模擬人(挪度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出品,設備名稱SimMan Essential,設備型號:213-00050)模擬病區(qū)環(huán)境中,突遇倒地無應答反應的病人這一虛擬情境進行教學,由一名模擬教學教師獨立編寫心跳驟停病例用于此次教學試驗并具體實施教學。傳統(tǒng)教學法利用半身簡易心肺復蘇模型(上海醫(yī)學模型廠,產品型號:CPR100)進行教學。技能培訓結束后,兩組學生分別按隨機抽簽的順序接受雙人成人BLS技能評估,最后完成調查問卷,用以評估兩種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BLS技能評估時,使用SimMan Es?sential進行評估考核,考核老師不參與教學及其他試驗過程。
1.5技能評估內容及實施流程學生技能評估時,分別輪流扮演第一施救者和第二施救者進行操作。第一施救者作為“第一目擊者”完成“患者”意識反應及呼吸情況的判斷;呼救并指派第二施救者獲取AED;查看脈搏;進行CPR。當第一施救者完成1組CPR后,第二施救者獲得AED和復蘇囊返回“急救現場”,打開AED,貼電極。第二施救者“clear”,AED分析“患者”心電圖;分析心電圖后AED提示“no shock”,兩名施救者交換進行CPR,即第二施救者立即進行胸外按壓,第一施救者使用復蘇囊進行通氣,2個CPR后考核結束。
1.6教學效果評價以技能評估作為客觀評價指標,評估采用項目清單法。以調查問卷作為主觀評價指標。
1.7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9.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平α=0.05。
2.1一般情況對S組和C組學生性別、年齡、接受過BLS理論授課、接受過BLS技能培訓、遇到心臟驟停者愿意施救、有信心參與心臟驟停急救、有能力完成高質量CPR、會使用AED、愿意參加BLS技能培訓、聽說過模擬教學、初次BLS考試成績的基線資料進行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基線可比。見表1。
2.2教學效果評價
2.2.1理論考試及技能評估。理論授課后進行理論考試,兩組學生成績比較無差異(P>0.05)。技能評估中,查看患者意識反應和呼吸、呼救并指派他人獲取AED、查看脈搏三項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CPR質量的考核中,除有效通氣外,按壓頻率、按壓深度、胸廓充分回彈正確率均為S組高于C組(P<0.05);AED的使用和使用復蘇囊進行通氣的考核中,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后立即進行按壓正確率S組明顯高于C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學生的基線狀況
表2 兩組技能評估成績比較[例(%)]
2.2.2教學效果。通過調查問卷,兩組學生表示經技能培訓后,BLS技能均明顯提高,并都更愿意接受模擬教學;模擬教學法更能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急救意識、獲得更好的職業(yè)榮譽感,并能更好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有信心參與心臟驟停急救及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與溝通能力方面,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S組和C組教學效果比較[例(%)]
通過前期調查問卷發(fā)現,心臟驟停事件發(fā)生時,學生都具有施救意愿,但因為從未參加過BLS技能培訓,所以沒有信心和能力參與急救,因此,學生參加相關培訓意愿強烈。2010年,國內某臨床醫(yī)學院實行“實習前臨床技能準入制度”,要求醫(yī)學生完成多項臨床技能評估后,合格者方能獲得臨床實習資格。其中一項重要的臨床技能就是BLS[3]。BLS技能培訓已在全球廣泛開展,發(fā)達國家普及率高,但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在醫(yī)學生中開展BLS技能培訓,制定統(tǒng)一的培訓流程與教程,選擇合理高效的培訓方式尤為重要。
接受理論授課后,兩組學生筆試成績明顯提高,均可進入技能培訓階段。技能評估結果顯示,雖然在心臟驟?;颊叩淖R別、啟動急救系統(tǒng)和AED使用的考查中,模擬教學沒有顯示出優(yōu)勢,但在CPR的6項技能評估中,模擬教學有半數項目表現出明顯教學優(yōu)勢,可能與仿真模擬系統(tǒng)帶有按壓頻率、深度和釋放監(jiān)測等功能,可以在學生按壓練習時,即刻反饋CPR的質量,及時反饋學生按壓技巧錯誤,指導學生調整或糾正已經形成的技能習慣,從而明顯提高按壓正確率等因素有關。同時,在對CPR中斷時間及順序(即AED分析后立即按壓項)的考核中,S組學生表現出更優(yōu)化的操作順序。兩組學生在正確使用復蘇囊進行通氣的評估中,雖無差異,但兩組學生的正確率較之其他項目都偏低,提示單次培訓很難達到完全正確率,需反復練習提高該項技能。
模擬教學以高級仿真模擬人為教學基礎,同時營造虛擬情境,使學生在進行技能培訓時更容易身臨其境,體會到急救的緊迫性。當學生提供有效的BLS后,模擬人可恢復自主呼吸和應答,并可睜眼,使學生不僅取得成功體驗而且獲得職業(yè)榮譽感,兩組學生都更愿意接受模擬教學。模擬教學法也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急救意識,使其更好地理論聯(lián)系實踐,同時增強學生面對心臟驟?;颊哌M行BLS的信心。有研究表明,醫(yī)療危急時刻單人犯錯率明顯高于團隊犯錯率,溝通不佳也是明顯增加醫(yī)療風險的原因之一[4,5]。模擬教學可以提高醫(yī)學生協(xié)作與溝通能力,培養(yǎng)團隊精神,以減少醫(yī)療風險。本研究進行學生技能評估時,只是兩兩進行考核,所需的團隊協(xié)作與溝通很少,雖模擬教學未能表現出更明顯的優(yōu)勢,但S組學生贊同人數仍高于C組學生,希望在以后的更復雜的模擬教學設計中,能充分發(fā)揮其培養(yǎng)醫(yī)學生非醫(yī)學素養(yǎng)的優(yōu)勢。
總之,模擬教學不僅能更好地提高醫(yī)學生基本生命支持技能,還可以調動醫(yī)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急救意識、增強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能力與信心、獲取職業(yè)榮譽感,并有培養(yǎng)醫(yī)學生非醫(yī)學技能類素養(yǎng)的作用。
[1]陸焱焱.心肺復蘇模擬人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J].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2010,29(5):109-111.
[2]Macdowall D J.Th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the acutely ill pa?tient—the role of the patient simulator as a teaching tool in the under?graduate programme[J].Medical Teacher,2006,28(4):326-329.
[3]李崎,羅朝志,劉進,等.技能評估與再培訓制度在醫(yī)學生基本生命支持教學中的應用[J].西北醫(yī)學教育,2011,19(2):393-396.
[4]Fisher L,Ormonde DG,Riley RH,et al.Endoscopic skills training in a simulated clinical setting[J].Simulation in Healthcare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Simulation in Healthcare,2010,5(4):232-237.
[5]BarkerJ.Errorreductionthroughteamleadership:whatsurgeonscanlearn fromtheairlineindustry[J].ClinicalNeurosurgery,2007,54:195-199.
A
1004-2725(2016)10-0791-03
蘭州大學2015年度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538)
730030甘肅蘭州,蘭州大學第二醫(yī)院麻醉醫(yī)學中心(謝建琴、許琳涓);730030甘肅蘭州,蘭州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魏萬勝、韓大書、曹志強)
許琳涓,E-mail:xvlinju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