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 雅,張 綿
(廣州華立科技職業(yè)學院,廣州 511325)
案例教學法在高職院校管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藍 雅,張 綿
(廣州華立科技職業(yè)學院,廣州 511325)
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案例教學法能夠滿足管理學課程對培養(yǎng)學生實踐性的要求。本文從實證調研入手,探討了案例教學法在高職院校管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并從學生評價和課程考核評價兩個角度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學生運用專業(yè)知識去分析案例的能力有所提高。本文認為,教師、學生和教學環(huán)境是影響案例教學的重要因素,本文的研究結論對推廣案例教學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管理學;案例;案例教學法
2015年是“十二五”規(guī)劃收官之年,據(jù)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0%,其中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在校生數(shù)1 048萬,占高等教育的41.2%。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的高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勢態(tài)良好,與本科教育的不同之處在于,高等職業(yè)教育對實用性和應用能力的關注。然而,與直接獲取專業(yè)知識相比而言,就讀于高職院校各類專業(yè)的大學生,包括工科專業(yè)在內(nèi),仍然是以獲取間接經(jīng)驗為主的。如何讓高職院校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專業(yè)教學中,特別是經(jīng)管類專業(yè)學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管理學是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yè)的主干課程之一,鑒于科技的發(fā)展和商業(yè)模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企業(yè)的管理實踐不斷變革,管理學課程的理論框架也隨之改變,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而,管理學課程的教學必須與管理實踐相結合,注重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特別是講授法,仍然是高校沿用較多的一種教學方法。不可否認,講授法可以更高效地將理論知識傳輸給學生,卻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能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邏輯思維表達能力。愛因斯坦有言:“所謂教育,就是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后剩下的東西”,回歸教育本真,一個大學生在象牙塔中所追尋的最重要的東西,不應該是寫在書本上的文字,而是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為人處世的道理、價值觀等等。從這個角度來說,在管理學的課程教學中,講授法不是一種普遍有效的教學方法。
20世紀初,哈佛商學院首先開始使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授課,學習企業(yè)管理學課程,學生要深入研究800多個真實案例,高強度的案例學習為學生積累了實踐經(jīng)驗,也為美國培養(yǎng)了大批職業(yè)“老板”和職業(yè)“經(jīng)理人”。所謂案例教學法,就是一種教師與學生直接參與,共同對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難問題進行討論的教學方法。鑒于高職院校對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能力和專業(yè)能力的重視,在高職院校管理學課程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的方法,能夠激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是一種值得借鑒的教學方法。
“威斯康星思想”認為,高等教育培養(yǎng)的人才需要與人才市場的需求相匹配,高職院校注重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注重實踐性正是踐行“威斯康星思想”的表現(xiàn),筆者在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中采用了案例教學法授課,目的也在于將管理學的實踐性落到實處,激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現(xiàn)將案例教學法的設計和實施過程總結如下。
2.1課程概況
本次案例教學法的實施對象是工商企業(yè)管理專業(yè)和物流管理專業(yè)的學生,學生總人數(shù)為283人,也是管理學課程案例教學的教學效果問卷調查的樣本。本次案例教學法所授課程為管理學,課程共計32學時,參考教材為周三多編寫的管理學。
2.2實施過程
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分為課前準備、課中實施和課后評價三個步驟,具體操作如下。
2.2.1課前準備
(1)組建學習小組,分配學生的任務與角色。本次實施案例教學的班級共有8個班級,多采用大班教學,然而大班教學有利于理論知識的教學,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學資源,卻不利于實踐教學的開展。組建學習小組目的在于“化整為零”,一方面可以繼續(xù)發(fā)揮大班教學的優(yōu)勢,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在完成小組學習任務的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和優(yōu)勢,比如有的學生擅長演講,有的學生卻對制作演示文檔感興趣。
(2)分發(fā)學習材料。從目前高校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來看,普遍存在著“臨陣磨槍”的現(xiàn)象,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并不理想,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重要原因是學生對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的忽視。因此,重視實踐教學固然很重要,但也要避免“拔苗助長”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每節(jié)課上課前,把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案例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時間去自主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和了解、分析案例,有助于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也是提升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有效實踐。
2.2.2課中實施
課程開始時,教師呈現(xiàn)案例,拋出案例相關的問題,讓各小組的學生各自發(fā)表意見,各小組之間可以互相提出評論。在案例探討進行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并引導案例問題走向更深層次的探討,及時監(jiān)督和控制,讓案例討論驅向本節(jié)課程的核心知識方向。
例如在案例“跨國零售業(yè)在中國的營銷戰(zhàn)略——沃爾瑪”中,首先拋出問題,沃爾瑪在中國的發(fā)展現(xiàn)狀?采取的營銷戰(zhàn)略是什么?這類問題學生基本都可以在案例中及課外找到相關的資料,學生會根據(jù)自己所學的知識來進行總結回答。隨后,教師又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在當今的中國環(huán)境之下,沃爾瑪采用當前的戰(zhàn)略是否是可行?會遇到什么挑戰(zhàn)?學生小組之間互相討論,然后再在班級里發(fā)言分享,繼而就其他小組學生提出的解決措施進行探討。
2.2.3課后評價
在案例討論結束后,教師要進行總結,點出本案例涉及到的專業(yè)知識點,總結案例探討過程中學生的表現(xiàn)和還欠缺思考的方面,讓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并及時加以糾正。
對于案例教學法教學效果的評估主要從學生評價、課程考核評價這兩個方面進行評估。
3.1學生評價
教學活動包括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最基本的構成要素,不管學校教育中師生關系如何發(fā)展變化,教學活動都是學校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學生評價是評估案例教學法教學效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和面談兩種方式開展學生評價。
3.1.1問卷調查樣本及調查結果
在課程結束時,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了解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效果。本次調查共發(fā)放283份調查問卷,回收283份有效調查問卷。問卷調查樣本結構見表1。
表1 樣本結構統(tǒng)計表
本次問卷調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對管理學課程的學習興趣和態(tài)度、學生對教學方法的喜愛程度、管理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1)學生學習興趣和態(tài)度調查。在這個部分設計的問題是您對管理學課程感興趣嗎、您認為管理學課程學習難易程度如何、您希望能夠在管理學課程中學習到什么。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如圖1、圖2所示。
圖1 管理學課程學生學習興趣調查結果
圖2 管理學課程學習難易程度調查結果
圖1數(shù)據(jù)顯示,有28.98%學生對管理學課程非常感興趣,49.12%的學生認為是感興趣的,也就是80%的學生對于管理學這門專業(yè)基礎課是比較重視和感興趣的。圖2數(shù)據(jù)顯示,54.77%學生認為學習管理學課程有點難度,33.57%學生認為一般,由此可以知道學生認為該門課程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完成管理學課程的學習需要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
在管理學課程中學習到什么的調查結果中顯示,10.6%的學生希望學習工商管理專業(yè)理論知識,82.23%的學生希望能夠運用管理學知識去解決企業(yè)實際問題,由此可以得知學生是非常希望能夠學以致用的。
(2)教學方法與效果調查。為了了解學生對于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的喜好程度,問卷中設計了關于教學方法的問題,有教師講授法、案例教學法、分組學習法、游戲教學法、課堂演講法等方法讓學生按照喜好程度進行排序。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講授法和案例教學法,這說明在教學過程中實施案例教學法學生會比較配合,愿意參與。
表2 學生對案例課準備情況調查結果
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對于案例課的準備情況,問卷中設計了:你喜歡和同學以小組的方式討論學習的問題;你是否愿意接受等等問題,設置的選項是非常同意、同意、無意見、不同意、非常不同意,調查結果如見表2,從中可以看出學生比較愿意參與案例討論課,會在課前做好相應的準備。
3.1.2訪談
在教學的初期、中期、后期,筆者定期找學生來了解其對課堂采用案例教學法的感受,主要討論學生對于課堂采用案例教學法的適應情況如何,是否愿意采用案例教學的方法來進行授課,是否有助于學習和理解專業(yè)知識等,學生普遍都給予了積極肯定的回答。
3.2課程考核評價
管理學課程的考核體系包括案例分析報告和期末卷面考試,各占比重50%。
3.2.1案例分析報告
在案例課程討論結束后,要求學生撰寫完整的案例分析報告。案例分析報告,如圖3所示。針對案例相關的問題進行更為詳細的描寫,主要考察學生是否能夠針對案例相關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應對措施。
圖3 案例學生分析報告部分內(nèi)容
3.2.2期末卷面考試
課程期末考核采用閉卷方式進行考核,期末試卷題型有單選題、判斷題、簡答題和案例分析題4種題型,各類題型所占卷面成績比重為20%、20%、30%、30%,各類題型平均得分如圖4所示。
圖4 管理學期末考試各題型得分分布圖
通過對學生卷面情況進行分析,在主觀題中,簡答題的平均分為16分,案例分析題的平均分為23分,學生在案例分析題中得到的分值是各類題型中最高的。
3.3問卷調查結果總結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于管理學課程具有較大的興趣,期望從課程中學習到專業(yè)知識去解決企業(yè)面臨的問題,期望提升分析問題的能力。此外,對案例教學方法和效果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愿意參與案例課程討論,在案例課前會做相應的課前準備,并且大部分學生認為案例課程教學不僅有助于提升專業(yè)知識的掌握,還提升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語言表達等能力。
訪談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對于管理學課程采用案例教學法有較高的興趣,愿意在課堂上去分享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對于自身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是由于學生自身的專業(yè)知識有限,因此,在參與一些較為深層次問題的討論時會有一定程度的困難。
在管理學課程上采用案例教學法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同時也有一些因素影響著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效果,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教師、學生和教學環(huán)境三方面。
首先是教師在案例課上所選取的案例難度、對于案例的問題引導、對于激發(fā)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等都有重要的影響;其次是管理學課程開設在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專業(yè)基礎知識比較薄弱,知識面比較窄,再加上缺乏一定的經(jīng)驗積累,在思考回答、參與案例討論時,學生對于案例的討論和思考不夠深入,影響了教學效果;最后,由于教學資源的限制,管理學課程采用大班上課,學生人數(shù)較多,因此有些學生沒有機會參與到課堂討論當中,勢必會影響部分學生的積極性。
因此,在管理學課程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知識結構的特點,采用難度適中的案例,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案例,發(fā)散學生思維;學生專業(yè)理論知識相對比較匱乏,教師在案例討論課前要給予相應的理論知識講解;教師在實施案例教學法時要發(fā)揮引導作用,盡可能的給予每個同學發(fā)言的機會,鼓勵和肯定學生的發(fā)言,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宇.案例教學法在《市場營銷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7.
[2]龐琳.案例教學法在大專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以《企業(yè)管理學》課程為例[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4.
[3]劉康寧.從“仿真”趨向“真實”:高等職業(yè)院校生產(chǎn)性綜合實訓平臺建設的辦學特色研究:以云南能源職業(yè)技術學院為個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黃志健,吳健輝.管理學課程多元化教學模式的研究[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09(8).
[5]鐘俊玲.赫爾巴特的“教師觀”探析[J].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08(1).
[6]中央政府門戶網(wǎng)站.2015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EB/OL]. (2016-07-06)[2016-09-11].http://www.gov.cn/xinwen/2016-07/06/ content_5088866.htm.
[7]新浪網(wǎng).中國高等職業(yè)教育院校達1300余所 在校生過千萬[EB/ OL].(2016-06-28)[2016-09-11].http://news.sina.com.cn/o/2016-06-28/doc-ifxtmwri4865474.shtm l.
[8]黃志健,吳健輝.管理學課程多元化教學模式的研究[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09(8).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69
C93-4
A
1673-0194(2016)20-0249-03
2016-09-20
藍雅(1991-),女,廣西河池人,助教,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學;張綿(1988-),女,河北石家莊人,助教,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