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實例化理論的發(fā)展及其對語篇再實例化的啟示

        2016-11-06 01:40:06馬云霞
        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6年5期
        關鍵詞:潛勢實例層級

        馬云霞

        (西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北京師范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北京 100875 )

        實例化理論的發(fā)展及其對語篇再實例化的啟示

        馬云霞

        (西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北京師范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北京 100875 )

        文章在梳理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實例化層級的理論發(fā)展歷程基礎上,將形式要求、意向讀者和社會功能等語篇再實例化過程中的影響因素融入模型,并以《西游記》的多種改寫版本為例,探討了模型對語篇再實例化的理論啟示和指導作用:在當前經(jīng)典作品被多次改編的情況下,語言研究者應承擔社會責任,在語言理論層面指導再實例化語篇的生成,使其更好地發(fā)揮社會功能。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SFL);實例化;再實例化;語篇改寫

        一、引言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以下簡稱SFL)認為語言是一個復雜的符號系統(tǒng),包括三個層次[1]24,即字系/音系層、詞匯語法層和語義層。后來提出的“語言建筑論”(the architecture of language)認為語言是多種成分層級共存的系統(tǒng),“建筑”內(nèi)部具有三個互補層級(hierarchies):體現(xiàn)化(realization)、實例化(instantiation)和個體化(individualization)。體現(xiàn)化指語言內(nèi)部層次之間的體現(xiàn)關系,即字系/音系層體現(xiàn)詞匯語法層,詞匯語法層體現(xiàn)語義層。體現(xiàn)化是一種抽象關系(abstraction),它是SFL框架中發(fā)展最早、最完善的層級。在SFL以后的發(fā)展中,又出現(xiàn)了實例化和個體化兩個互補層級。實例化指語言系統(tǒng)和語篇實例之間形成的連續(xù)統(tǒng)(cline),是一種概括關系(generalization)。個體化關注語言使用者的因素,是關于文化意庫(reservoir)與個體意庫 (repertoire)之間的連續(xù)統(tǒng)。

        從語言系統(tǒng)潛勢到語篇實例的過程及二者關系是SFL關注的重要主題。從語言系統(tǒng)到具體的語篇是一個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復雜過程,SFL對實例化層級的論述處于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語篇并不是實例化層級的終點,通過注釋、摘要、翻譯、改編、縮寫等改寫方式,某一語篇可以變?yōu)橐幌盗芯哂谢ノ男缘男碌恼Z篇實例。被改寫的過程稱為“再實例化”,是SFL實例化層級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霸賹嵗盵2]的提出不僅使實例化層級理論進一步完善,而且為當前日益增多的語篇改寫現(xiàn)象提供了語言理論依據(jù)。

        本文梳理了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實例化層級模型的理論發(fā)展歷程,從改寫形式、意向讀者、社會功能等影響因素出發(fā),以《西游記》多種改寫版本為例,探討再實例化模型對語篇再實例化的理論啟示和指導作用。針對當前各種各樣的經(jīng)典作品改編現(xiàn)象,作者呼吁語言研究者承擔社會責任,從語言理論層面指導再實例化語篇的生成,使其更好地發(fā)揮社會功能。

        二、 實例化理論在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框架內(nèi)的發(fā)展

        在SFL的理論發(fā)展進程中,“如果說1980年代‘層次化’進展飛速,那么1990年代無疑是‘實例化’發(fā)展的十年”[3]534。進入21世紀,實例化理論模型不斷地發(fā)展完善。實例化理論框架經(jīng)歷了Halliday 的理論創(chuàng)建階段、Halliday & Mathieessen的語言建筑框架內(nèi)的發(fā)展階段和Martin的補充完善階段。

        (一)Halliday提出的實例化連續(xù)統(tǒng)

        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Halliday已從潛勢和實例的視角開始表述語言系統(tǒng)和個體語篇的關系[3]515。Halliday沒有采用Saussure和Chomsky提出的“l(fā)angue/parole”和“competence/performance”二分法,而是把二者看作連續(xù)統(tǒng)的兩個終端。Halliday提出它們是一種現(xiàn)象的兩個觀測視角,遠觀的完整面是系統(tǒng),近觀的聚焦面是實例。Halliday[4][5]79-80將二者關系理論化,使用“氣候”和“天氣”這一形象比喻來描述系統(tǒng)和實例的關系,創(chuàng)建了實例化連續(xù)統(tǒng) (如圖1)?!罢Z域”是系統(tǒng)和實例中間的關鍵概念:從實例端看,語域表現(xiàn)為一系列相似語篇,即語篇類型;從系統(tǒng)端看,語域表現(xiàn)為次系統(tǒng)。

        圖1 實例化連續(xù)統(tǒng)[4]248

        SFL關于實例化的論述并不是孤立的。Halliday[4][5]82-83提出語言系統(tǒng)的意義潛勢表征主要包括兩個維度——層次化(stratification)和實例化,兩個維度的意義表征過程被描述為九格矩陣,如表1:

        表1 實例化矩陣[4]254[5]82

        實例化層次化系統(tǒng)次系統(tǒng)實例類型實例化語境層 文化語境機構情境類型情境語義層 語義系統(tǒng)語域語篇類型【語篇作為】語義詞匯語法層語法系統(tǒng)語域語篇類型【語篇作為】措辭

        實例化矩陣清晰地呈現(xiàn)了語言系統(tǒng)各層次從意義潛勢到語篇實例的資源配置與選擇過程。矩陣左欄整體代表各層次意義潛勢,表征為系統(tǒng)網(wǎng)絡;矩陣右欄為語篇實例,包括具體事件及其語言表達,如語義和措辭;矩陣中欄分為兩面:“系統(tǒng)端”與“實例端”。語境層中:系統(tǒng)端,社會符號系統(tǒng)實例為多個不同機構符號;實例端,一系列具體情景事件形成情景類型。語義層是矩陣的中心,語義系統(tǒng)實例化為不同意義組合的語域;實例端語義網(wǎng)絡選擇產(chǎn)生意義語篇,意義組合相似者形成語篇類型。詞匯語法層中:語法系統(tǒng)提供語義表征資源,元功能驅(qū)動下實例化為不同語域變量;實例端的個體語篇,結構語法相似者成為語篇類型。

        Halliday創(chuàng)造性地將系統(tǒng)和實例構建在一個連續(xù)統(tǒng)中,創(chuàng)建了實例化理論模型,并且描述了它與體現(xiàn)化(層次化)理論的交叉。實例化是一個復雜的多因素過程,理論的構建必須置于語言系統(tǒng)的大框架內(nèi)。于是,實例化理論模型在SFL“語言建筑論”中進一步發(fā)展,更詳盡地論述了實例化過程中的諸多因素。

        (二)語言建筑框架內(nèi)的實例化

        進入21世紀以來,SFL理論框架被形象地描述為“語言建筑”[1]3-36,包括結構、系統(tǒng)、層次化、元功能、實例化等五個維度。語言建筑框架下的實例化理論進一步充盈豐滿,其發(fā)展主要包括兩方面:1)系統(tǒng)潛勢到語篇過程中的變異和意義發(fā)生;2)發(fā)生(generation)和分析(analysis)兩種不同的語言資源獲取方式。

        實例化過程中的變異主要有方言變異(語境語義不變,詞匯和語音變異)、語碼變異(語境不變,語言使用者的語碼傾向不同而發(fā)生的語義層和詞匯語法層的變異)、語域變異(語場、語旨和語式等語境因素不同而發(fā)生的語義層和詞匯語法層的變異)。語義變異處于系統(tǒng)—實例連續(xù)統(tǒng)的中間地帶,靠近系統(tǒng)端的是方言變異,靠近實例端的是語域變異,語碼變異居中。也就是說,越靠近系統(tǒng)潛勢,變異因素越少,變異的語言層次越低;越接近實例,變異越復雜,變異的語言層次越高;從系統(tǒng)到實例就是一個從穩(wěn)定到多變的過程。

        從語言系統(tǒng)到語篇實例的連續(xù)統(tǒng)中,意義發(fā)生逐漸顯性化,系統(tǒng)意義發(fā)生(phylogenesis)與篇章意義發(fā)生(logogenesis)位于兩端,中間地帶偏向?qū)嵗?,即“宏觀篇章發(fā)生”對應語篇類型,“微觀系統(tǒng)發(fā)生”對應語域。次系統(tǒng)潛勢到語篇實例之間要產(chǎn)生語言使用者個人語義潛勢,即個體意義發(fā)生。因此,意義發(fā)生在實例化的連續(xù)統(tǒng)中也形成了“系統(tǒng)發(fā)生—個體發(fā)生—篇章發(fā)生”的連續(xù)過程。

        實例化過程中,語言資源獲取的方式有兩種:自上而下的生成方式和自下而上的分析方式[3]542。百科全書通過生成獲取資源,而字典則采用分析的方式編撰。

        語言建筑框架下的實例化理論模型,在Halliday的連續(xù)統(tǒng)模型基礎上進一步豐滿,它對實例化研究的理論指導更加具體。

        (三)Martin的實例化層級模型

        SFL框架中,“與發(fā)展數(shù)十年的體現(xiàn)化研究相比,關于實例化和個體化的研究工作還處于萌芽時期,這種傾向會導致研究的兩極分化,學者們研究重心集中在實例化的系統(tǒng)端和實例端,例如:研究系統(tǒng)端的語類和語碼傾向,或者實例端的某個人的某些作品”[2]480。因此,在實例化層級模型基礎上,Martin[6-7]更加關注實例化過程,提出了耦合(coupling)、投入(commitment)、圖像化(iconization)等概念描述意義產(chǎn)生過程。耦合指意義組合的方式,不同語言層次之間、元功能之間、級階甚至符號系統(tǒng)之間都能以耦合的方式產(chǎn)生意義;投入指語篇中實例化意義的具體程度;圖像化則指概念意義弱化但人際意義強化的實例化過程。

        Martin對實例化的理論發(fā)展更關注動態(tài)過程:一方面,理論框架中增加了讀者的主觀化意義;另一方面,將耦合、投入和圖像化等概念引入實例化的動態(tài)化過程。Martin[6,8]提出了另一個互補性層級——個體化。這樣,SFL就形成了以體現(xiàn)化層級為中心,實例化層級和個體化層級作為補充的三元框架。

        Martin的實例化層級模型是符號系統(tǒng)到語篇實例的總模型。從系統(tǒng)到實例的過程中,一定社會語境下的人類行為表征為書面、口頭、繪畫、舞蹈、手勢、信號、裝飾等組成的多模態(tài)語篇。多模態(tài)語類和語域的意義潛勢小于意義總潛勢,但大于單模態(tài)系統(tǒng)的次潛勢[9]。因此,Tang在Martin的實例化層級模型基礎上提出了多模態(tài)實例化層級總模型,將語篇類型和語篇實例替換為主題模式(thematic pattern)和多模態(tài)語篇實例。Tang的多模態(tài)實例化層級總模型考慮了語篇的多種符號系統(tǒng),是實例化層級模型的進一步完善。

        三、再實例化理論模型的構建和應用研究

        SFL框架下的實例化理論發(fā)展逐漸完善。但是,語篇實例并不是語言資源選擇的終點站,它們還會被引用、釋義或重述,會被改寫為概要或注釋,加入圖片或聲音等多種符號系統(tǒng),翻譯成其他語種。語篇實例發(fā)生如此種種改變后形成的互文性語篇之間不是實例與實例的平行移動,而是層級中上升意義潛勢增大后發(fā)生的又一次實例化,即再實例化。

        (一) Martin的再實例化理論模型

        圖2 引用、釋義和重述與再實例化[2]470注:圖中每個層級下的三個代表無窮多。

        在語篇實例層中,T1被部分引用形成T2,T1與T2是實例與實例的互文關系,在層級中處于平行狀態(tài);在層級中上升潛勢增大、引用并釋義后產(chǎn)生T2;在層級中上升更高,擁有更大意義潛勢后,T1被釋義并重述后形成T3。 T1、T2和T3之間具有互文性,屬于語義相似的同一語篇類型,但是被實例化的程度不同。盡管Martin的模型并沒有概括再實例化全貌,卻為再實例化研究開創(chuàng)先河,引領了未來研究的方向。

        (二)再實例化理論模型的應用和發(fā)展

        概要撰寫是再實例化研究的典范。Hood[10]以Martin的實例化層級為理論依據(jù),研究了從源語篇到注解(notes)和概要(summary)的再實例化過程。研究主要關注再實例化過程中,源語篇的語篇意義、概念意義和人際意義在注解和概要中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形成怎樣的關系。語篇意義方面,注解表征了源語篇的周期性信息結構輪廓;概要一方面重復注解的信息結構,另一方面在開頭增添的宏觀主位(This article says that...)投射出其他部分,凸顯它們的再語境化。概念意義層面,主要從意義對于潛勢的投入程度考察:從源語篇到注解的再實例化中,概念意義投入減少;概要的再實例化中,概念意義有時投入減少,有時增多;概要作者不能簡單地從原文中去除某些意義或表達,而要在實例化層級中上升,獲取投入度較低的意義資源。人際意義的改變,是在評價理論框架下分析:源語篇、注解和概要中的態(tài)度意義相似,源語篇采用全篇滲透的策略積累態(tài)度意義,而概要在宏觀主位中表達統(tǒng)轄式態(tài)度意義。

        實例化可以用于語篇內(nèi)、語篇間、模態(tài)間以及語種間的分析[2]470。口筆譯實踐中會涉及到源語言文化與目的語言文化之間的能供性和傾向性(affordances and predispositions),意義潛勢必須增大后才能發(fā)生相應的再實例化。Souza[11-12]依據(jù)Martin的再實例化層級模型創(chuàng)建了跨語言再實例化三維模型,如圖3:

        圖3 跨語言再實例化三維模型[12]

        翻譯的再實例化過程不同于同一語種內(nèi)的再實例化,譯者必須在層級中上升到作者文化意義潛勢層,再融合進自己的文化意義潛勢。這個過程中,要考慮的因素包括作者和譯者的文化意庫與個體意庫。Souza建構的再實例化模型綜合了Martin的SFL三維層級互補模型和再實例化模型,使個體化層級在實例化中的作用更加具體。依據(jù)所建模型,Souza[11-12]分析了關于別斯蘭人質(zhì)事件的博客(美式英語原文)及其譯文(巴西葡萄牙語的兩個譯本)。分析表明:原文和譯文中評價資源的異同,是由作者和譯者政治立場、價值標準和預想讀者立場的差異所致。耦合方式、投入程度等在原文和譯文中的差異同樣也表明了作者和譯者的價值立場的意義協(xié)商以及與讀者聯(lián)盟關系的建立。

        Souza的跨語言再實例化三維模型將作者/譯者的文化意庫和個體意庫等個性化因素融入再實例化過程,是再實例化理論層級模型的進一步發(fā)展。

        理論發(fā)展的終極目的是指導實踐,實例化連續(xù)統(tǒng)理論模型為大量的體現(xiàn)系統(tǒng)特征的語篇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持。然而,在研究尚不完善的實例化層級[2,6-7]中,再實例化過程研究更是處于起步階段。同語種內(nèi)、跨語種的再實例化過程研究已經(jīng)開始,而模態(tài)間的再實例化研究少見。

        四、語篇再實例化的理論啟示

        再實例化模型將翻譯、改編、概要、引用等多種語篇實例改寫置入語言系統(tǒng)框架,為語篇改寫提供了語言理論依據(jù)。改寫過程并不是隨意地對原著進行意義增添和刪減,而是依據(jù)語言理論進行不同程度的意義潛勢增加,在社會需求的驅(qū)動下,重新作出的語言資源分配。我們在模型中融入形式要求、意向讀者和社會功能等因素,并以《西游記》的多版本改寫為例,探討該模型對語篇改寫的理論啟示和指導作用。

        Martin構建的再實例化模型是語言建筑內(nèi)實例化層級中的一部分,它始于主觀化閱讀,然后根據(jù)再實例化形式要求上升到層級某一點,重新進行資源配置,形成新的實例。因此,再實例化是一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循環(huán)過程。對原作品的改編方式不同,需要增大意義潛勢的程度不同,層級中需要上升的高度也相應變化,發(fā)生再實例化的過程隨之而異。中國古典小說《西游記》被改寫成多種版本,小說中的很多故事也經(jīng)常被改寫。再實例化模型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從語言系統(tǒng)闡釋不同的版本,而且可以指導改寫實踐,從而產(chǎn)出更高質(zhì)量的新作品。

        改寫的形式要求決定再實例化過程的走向。從原著到影視作品的再實例化過程中,資源配置和意義體現(xiàn)方式完全改變,原著使用投入度很高的語言資源詳細地建構語篇世界,而影視作品以耦合和圖像化為主,多種符號系統(tǒng)共同體現(xiàn)意義。故事梗概與原著一樣以語言資源體現(xiàn)意義,但是,梗概用簡短的話語囊括故事語境各要素,因而原著的概念意義高度濃縮,人際意義完全改變?!段饔斡洝吩谝换厥褂么罅康恼Z言資源描述中國神話和道家知識用以建構故事發(fā)生的文化背景,而再實例化后的電視劇第一集耦合“聲音、圖像、動漫”等資源交代背景,圖像化方式簡化了概念意義,改編者理所當然地認為觀眾擁有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識,這種改編不利于兒童和外國觀眾對故事背景的理解。然而,故事梗概的語言投入程度和意義分配大不相同。原著這樣建構故事地點:“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后而成。真?zhèn)€好山!有詞賦為證……”故事梗概則為“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關系過程小句概括了原著句群,原著中“真?zhèn)€好山”等評價意義以及“此山乃……”等投入度高的概念意義消失。

        然而,層級中“自下而上”的程度和“自上而下”的資源配置過程不僅受制于再實例化形式要求,更重要的是取決于再實例化后語篇的意向讀者。針對不同的意向讀者,改寫作者首先需要在層級中不同程度地上升以增大意義潛勢,擁有更多的可用資源,然后在“自上而下”的資源配置中進行意義調(diào)整。青少版《西游記》改編在層級中的上升程度高于成人版,因為上升越高,改編作者可以獲得越多的可供調(diào)配的文化和語境層意義潛勢,以便選擇兒童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語言資源。青少版改編作品以影視作品為主,紙質(zhì)版本中也常常配有插圖,這一圖像化過程弱化概念意義,降低語言投入程度。

        另一方面,再實例化過程受制于被改寫語篇的社會功能。功能驅(qū)動下的語篇再實例化影響改寫作者在層級中上升程度和資源選擇。海外版《西游記》、青少版《西游記》及《大話西游》三種版本的改寫受到文化傳播、娛樂、教益等不同功能的制約,海外版改寫在層級中上升程度最高,青少版次之。意義的調(diào)配也同樣受到其功能的影響。海外版為了保證原著中的文化特性和寫作風格,意義改變較少。青少版注重故事性和對兒童的教益,因而增添人際意義資源,例如,“大戰(zhàn)紅孩兒”片段改寫主要發(fā)揮教益功能,引導兒童機智勇敢地面對困難,因此,改寫作者可以簡化故事的概念意義,增添評價資源,用聯(lián)盟兒童讀者的方式實現(xiàn)教育功能。而《大話西游》極強的娛樂性則需要大幅度改變原著的意義和體現(xiàn)形式。

        五、結語

        實例化層級經(jīng)歷了逐漸發(fā)展的歷程。從20世紀70年代概念的提出,到90年代實例化連續(xù)統(tǒng)理論模型形成;從21世紀初實例化層級中增添了讀者的主觀性閱讀,到再實例化模型,從實例化與體現(xiàn)化層級交錯研究,到體現(xiàn)化、實例化和個體化三個層級互補的語言框架,我們見證了這一理論的成長歷程。未來的研究中,這一理論模型需要完善地描述語言系統(tǒng)到語篇實例的動態(tài)過程,除了已有的耦合、投入和圖像化等方式,還需要提出更有效的語言資源配置方式來分析意義潛勢的實例化過程,以便指導書面寫作和口頭表達;再實例化作為模型中不可或缺的一級,將受到更多的關注,從而產(chǎn)生更精細的再實例化過程模型,用以指導現(xiàn)代社會形式豐富多樣的語篇改寫和改編。

        語篇再實例化現(xiàn)象普遍存在于傳播、教育等領域以及日常生活中,除了概要、注解、釋義、引用、翻譯等,還存在經(jīng)典作品為不同目的的多種多樣改編或改寫等再實例化形式。我們有必要從語言系統(tǒng)的視角作更進一步的研究,承擔起語言學研究者的社會責任,用再實例化語篇理論指導實踐,滿足不同的需求。

        感謝西北師范大學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計劃項目(SKQNYB10020)對本文的支持。

        [1]Halliday M A K,Matthiessen C.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3rd ed. London:Arnold,2004.

        [2]Martin J R. Genre,ideology and intertextuality:A systemic functional perspective[C]//Wang Z (ed.). Collected Works of J. R. Martin:SFL Theory. Shanghai: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2006:458-483.

        [3]Matthiessen C. The ‘a(chǎn)rchitecture’ of language according to systemic functional theory:Developments since the 1970s[C]//Hasan R,Matthiessen C,Webster J (eds.). Continuing Discourse on Language: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Volume 2). London:Equinox Publishing, 2007:505-562.

        [4]Halliday M A K. Computing meanings:Some reflections on past experience and present prospects[C]//Webster J (ed.). Collected Works of M. A. K. Halliday:Computational and Quantitative Studies. 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1995:239-267.

        [5]Halliday M A K. Complementarities in Language[M]. Beijing:Commercial Press,2008.

        [6]Martin J R. Tenderness:Realisation and instantiation in a Botswanan town[C]//Wang Z (ed.). Collected Works of J. R. Martin:SFL Theory. Shanghai: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2008:484-513.

        [7]Martin J R. Semantic variation:Modelling system,text and affiliation in social semiosis[C]//Bednarek M,Martin J R (eds.). New Discourse on Language:Functional Perspectives on Multimodality,Identity,and Affiliation.London & New York:Continuum,2010:1-34.

        [8]Martin J R. Innocence:Realisation,instantiation and individuation in a Botswanan town[C]//Mahboob A,Knight N (eds.).Questioning Linguistics. Sydney: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2008:32-76.

        [9]Tang K S. Instantiation of multimodal semiotic systems in science classroom discourse[J]. Language Sciences,2013,37(3):22-35.

        [10]Hood S. Summary writing in academic contexts:Implicating meaning in processes of change[J]. 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2008,19(4):351-365.

        [11]Souza Ladjane Maria Farias de. Interlingual re-instantiation:A model for a new and more comprehensive systemic functional perspective on translation[D]. Sydney & Santa Catarina:University of Sydney & Universidade Federal de Santa Catarina,2010.

        [12]Souza Ladjane Maria Farias de. Interlingual re-instantiation—a new systemic functional perspective on translation[J]. Text & Talk,2013,33(4-5):575-594.

        AStudyofTextRe-instantiationinSFLandItsImplicationsforDiscourseRe-writing

        MAYunxia

        (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andLiterature,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SchoolofForeignLanguagesandLiterature,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instantiation in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SFL),integrates such factors as “required forms,intended readers and social functions of re-written discourse” into it,and explains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for discourse re-writing. It calls on linguists to shoulder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giving theoretical linguistic guidance to the re-instantiation of classical works in order that the re-instantiated works can better serve our society.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SFL);instantiation;re-instantiation;text re-writing

        、釋義和重述后的語篇具有互文性,“在實例化層級中,引用涉及實例和實例之間的關系,而釋義和重述則在層級中上升后增大意義潛勢,利用意義的概括性在新的語篇里使故事再實例化”[2]470。Martin把再實例化過程納入實例化層級,并繪制出再實例化模型,如圖2:

        2016-06-12

        馬云霞(1975-),女,甘肅蘭州人,西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博士研究生。

        H030

        A

        2095-2074(2016)05-0014-07

        猜你喜歡
        潛勢實例層級
        賀蘭山沿山地區(qū)強對流潛勢預報方法研究
        臨渙選煤廠浮選效果評價與尾煤再選潛勢分析
        選煤技術(2022年1期)2022-04-19 11:15:00
        氨對甲苯二次有機氣溶膠生成潛勢影響的實驗研究
        能源工程(2021年2期)2021-07-21 08:39:54
        軍工企業(yè)不同層級知識管理研究實踐
        基于軍事力量層級劃分的軍力對比評估
        “適者生存”?
        雜文月刊(2017年24期)2017-03-03 07:42:55
        任務期內(nèi)多層級不完全修復件的可用度評估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
        最新国产女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pp| 37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张筱雨 | 在线av野外国语对白| 少妇裸淫交视频免费看| 男女搞事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另类高清zo欧美| 色综合另类小说图片区| 女优免费中文字幕在线|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麻豆发布|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 亚洲女同系列高清在线观看 | 99久久超碰中文字幕伊人| 国产嫖妓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欧美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av一区二区亚洲精| 国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69一区二三区好的精华| 欧美视频二区欧美影视| 女女同性av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中文字幕亚洲一二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观看| 亚洲国产高清一区av| 日本a级片免费网站观看| 夜鲁很鲁在线视频| 专区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 日韩av不卡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av大片| 18禁裸男晨勃露j毛网站| 少妇内射高潮福利炮| 亚洲美女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国产内射999视频一区| 亚洲AV秘 片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