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6日,在美國哈佛大學2016年畢業(yè)典禮演講臺上,湖南寧鄉(xiāng)伢子何江自信激昂的演講博得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特別是他講述小時候被毒蜘蛛咬后母親用火療辦法幫他治愈傷口的故事,感動了現(xiàn)場數(shù)萬名師生,也讓收看網(wǎng)絡直播的全球華人驚嘆不已。
在畢業(yè)典禮上演講,是哈佛大學給予畢業(yè)生的最高榮譽,演講者是從全校3萬名畢業(yè)生中遴選出來的一名本科生和一名研究生。當天與何江同臺演講的還有特邀嘉賓——著名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何江是上哈佛畢業(yè)典禮演講臺演講的第一位中國人。這位年僅28歲的哈佛大學博士研究生是一個出身貧寒的農(nóng)家孩子,他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這樣的家庭是如何培養(yǎng)出優(yōu)秀學子的呢?近日,筆者來到湖南寧鄉(xiāng)縣壩塘鎮(zhèn)停鐘村,采訪了何江的父母。
既要把書念好,也要學會做家務
1988年,寧鄉(xiāng)縣南田坪鄉(xiāng)(現(xiàn)壩塘鎮(zhèn))停鐘村何必成和曾獻華夫婦的大兒子何江呱呱墜地。兩年后,他們又生下了二兒子何蛟龍。停鐘村是個偏遠山村,經(jīng)濟相對落后。正因為如此,多讀書,靠知識改變命運的樸素思想在村民心中扎了根。
何江4歲多時,看到比自己大的小伙伴背著書包去上學,很是羨慕,扯著母親的衣角說:“我也要讀書。”父親把他送到村里的小學去,老師說他年齡太小,怕跟不上,不肯收。何必成懇求老師讓兒子試讀1周。沒想到,在1周后的考試中何江拿到了第一名,被學校留下了。
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兩個年幼的孩子,家庭負擔自然不輕。為此,何必成和曾獻華承包了外出打工村民留下的20畝水稻田,喂了三四頭母豬和十幾頭架子豬,還喂了三十多只雞,每天起早貪黑,累得直不起腰。
曾獻華雖然讀書少,但記憶力卻很強,左鄰右舍誰的孩子哪天過生日她都記得,別人講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也能馬上記住,回去再講給孩子們聽?!叭タ纯措u都進籠了沒有,還差幾只?”“你把公雞和母雞分開再數(shù)數(shù)?!薄叭绻恐浑u每個禮拜生兩個雞蛋,36只雞一個星期能生多少個蛋?”“按每個蛋賣3毛錢計算,36只雞1個月生的蛋可以賣多少錢?”為了鍛煉孩子的算術能力,她每天傍晚讓何江和何蛟龍去數(shù)雞籠里的雞,算賣出的雞蛋一個月能給家里帶來多少經(jīng)濟收入。甚至在煮飯時,她也突發(fā)奇想,讓何江幫著數(shù)米粒。不得不承認,她這種在別人看來土氣而又新奇的訓練方式,讓何江從小養(yǎng)成了耐心細致的好習慣。
父母的陪伴與教育,讓何江和弟弟的童年完美無缺。雖然干農(nóng)活很累,但何江兄弟倆卻從小養(yǎng)成了幫爸媽分擔家庭重擔的好習慣。何江讀初中時,每天騎自行車來回20多里山路,放學后就幫母親做家務。暑假,兩兄弟同父母一起早出晚歸,卷起褲腿下田割稻插秧。
為了兩個孩子的學費和家庭開支,何必成每年秋收之后到江西、湖北隨捕魚隊捕魚,掙錢補貼家用。外出捕魚風險大,稍有不慎就可能賠上性命。隨著年齡增長,何江才明白父親在外打工的艱辛與危險。2002年何江考上寧鄉(xiāng)縣一中,懂事的他發(fā)奮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每月寄宿的生活費他省了又省,平均一天才花費5元錢。
縣城的同學會上各種補習班、培訓班,何江知道家里沒這個條件,就省錢買各種補習書籍自學。同時,他還閱讀了大量名著小說、生物科普等書籍。到高中二年級,從沒上過任何補習班的何江,學習成績卻是全班第一。
許多家長認為,要讓孩子專心讀好書,就不能讓他們做家務活,但何必成、曾獻華卻認為,讓孩子適當做些家務和農(nóng)活,既能培養(yǎng)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又能強身健體。何江讀初中時,曾獻華大膽地實施了一項家庭大政——將家里所有的經(jīng)濟收入都交給何江來管理,培養(yǎng)和鍛煉他當家理事的能力。正是曾獻華這種樸素的教育理念,讓何江從小就養(yǎng)成了獨立自主的個性以及強烈的責任感。
善于鼓勵和引導,嚴父慈母放飛兒子夢想
過去的農(nóng)村,沒有幼兒園,孩子們大多四處亂竄。何必成和曾獻華去地里干活時只能把兩個孩子帶著,讓他們在田埂上坐著看書。時間一久,兩人被蝴蝶吸引,把書本一丟,追蝴蝶玩去了。夫妻倆覺得必須想個辦法讓他們收收心了。
一天吃晚飯時,曾獻華特意做了一碗紅嫩香甜的紅燒肉端上桌,笑嘻嘻地把何江和何蛟龍叫到身邊問:“跟我說說你們最近看的書的內(nèi)容吧,說對一個,給一塊紅燒肉?!焙悟札埶P÷斆?,把頭一歪說:“看是看過了,但都忘記了?!痹I華臉色一沉:“媽媽允許你們偶爾調(diào)皮,但絕不允許撒謊騙人?!眱扇吮荒赣H板著的臉嚇住了,這才承認最近沒看書。那一次,是兄弟倆第一次見母親發(fā)火。從此,他們就有了共識,做任何事情要誠實,不能糊弄人。
兩個孩子漸漸懂事,每天放學后,都堅持在家自習,如果表現(xiàn)得好,就會得到獎勵——夜深了,小哥倆可以提著小油燈,跟父親到水稻田里捉黃鱔和泥鰍。
捕魚是門技術活,有很多小竅門,比如要會尋找魚群,還要保證捕上來的魚都是活的,才能賣個好價錢。何必成于是啟發(fā)何江,讀書和捕魚一樣也是有竅門的,要靠自己去總結經(jīng)驗。
喜歡看小說、講故事的何必成和曾獻華,經(jīng)常會用講故事的方式教給兩個孩子很多做人的道理。這些故事,大部分來自他們看過的經(jīng)典著作,也有些是他自己編的。但幾乎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個主題——好好學習,好好做人。
夫妻倆還鼓勵孩子寫日記。從小學到高中,何江寫了12本日記。何江上小學三年級時,班上競選班長。以何江的能力,他完全可以勝任,可他卻違心地推選了別人。曾獻華從他的日記中得知這件事后問:“如果你推選的人沒有把班級管好,你會后悔嗎?”何江幡然醒悟,第二天就和老師談了自己的想法與建議。最終,他成功當選班長。何必成知道后很開心,并提醒他:“你能把活攬來是本事,但能夠把活做好才是真本事?!焙谓涀×烁赣H的話,用后來的表現(xiàn)兌現(xiàn)了自己的承諾。這種自信與自薦,也是他能夠去哈佛讀大學的原因。
在何江和弟弟眼中,母親是個溫和派。父親何必成嚴厲批評他們時,曾獻華總會笑呵呵地跑過來和風細雨地鼓勵。一天,何江告訴媽媽,他想做科學家。曾獻華在肯定的同時也說:“路要一步步走,飯要一口口吃,有了夢想還要腳踏實地,用實際行動一點一點地去實現(xiàn)?!?
2005年,何江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大一時,他對母親說想去美國哈佛大學留學,曾獻華鼓勵他:“相信你能夠做到?!碧斓莱昵?,何江在大三時各科成績都名列全校第一,每年獲得全額獎學金。2009年他從中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院本科畢業(yè)后,拿到全校最高榮譽獎——郭沫若獎學金。同時,在學校導師和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的聯(lián)合推薦下,他順利申請到了哈佛大學生物系碩博連讀的機會。
到了哈佛大學,何江起初很焦慮。中國學生大多喜歡聚在一起,很難找到機會練習英語。何江于是鼓足勇氣,硬著頭皮申請給哈佛大學的本科生當輔導員。這種方法不但讓他的英語口語很快從“中式”轉(zhuǎn)成了“美式”,而且他還可以用打工獲得的收入和獎學金承擔弟弟讀大學的費用和家庭開銷。
觸動心靈的演講,中國學子聲音震撼全球
“哈佛的教育教會學生敢于擁有自己的夢想,勇于立志改變世界。在畢業(yè)典禮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在座的畢業(yè)生都會暢想我們未來的偉大征程和冒險。此刻,我不可避免地會想到我的家鄉(xiāng)?!?016年5月26日,何江站在哈佛大學畢業(yè)典禮演講臺上,發(fā)出了一個中國學子的聲音。
演講開頭,何江講了自己小時候被毒蜘蛛咬傷右手,因為當時缺乏醫(yī)療資源,母親用火烤傷口的土辦法幫他療傷的故事。在哈佛讀書期間,他切身體會到先進的科技知識能夠既簡單又深遠地幫助到很多人。他認為,科技知識更加均衡地分布,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他相信包括自己在內(nèi)的莘莘學子,能夠一起奮斗將此目標變成現(xiàn)實。
何江的勵志演講,打動了哈佛大學幾萬名師生,歡呼聲、贊譽聲接踵而來,大家發(fā)自內(nèi)心地表示:“這是中國人講給世界的故事,是真正的中國聲音。”
哈佛大學最終選擇何江到畢業(yè)典禮上演講,除了他本人做了扎實的功課外,還源于一次不同尋常的機遇。一天,他去聽世界著名經(jīng)濟史學家尼爾·弗格森教授關于《經(jīng)濟全球化》的講座。聽完講座,他大膽地找弗格森教授談了對于經(jīng)濟全球化以及中國農(nóng)村發(fā)展的看法。弗格森教授很感興趣,當場就問他:“你這周三有時間嗎?我想請你出來喝杯咖啡,我們好好聊聊這個話題?!?/p>
何江沒想到,周三那天弗格森還帶來了好幾位重量級教授,他們暢聊了4個小時。最后弗格森建議何江寫一本書:從中國農(nóng)村的變化來反映中國近30年的發(fā)展變化,說何江本身以及他的家鄉(xiāng)就是一個鮮活的實例。何江爽快地答應了。為此,他整整付出了兩年努力,幾乎沒有周末?,F(xiàn)在,他這本介紹家鄉(xiāng)風土人情的書即將在美國出版。因此,畢業(yè)前,導師建議何江去申請做畢業(yè)典禮研究生的發(fā)言代表。
“怎么講,講什么呢?”何江忐忑不安?!艾F(xiàn)在全世界都關注中國,不如就講我們中國的發(fā)展變化,講你最熟悉的家鄉(xiāng)的人和事?!标P鍵時刻,是父親提醒了他。何江于是花了兩個星期時間寫好演講初稿,參加幾百人的初選,通過幾輪嚴格篩選,成功入圍復賽,并最終成為代表哈佛研究生在畢業(yè)典禮上演講的第一位中國人。
得知這個消息,何必成和曾獻華既興奮又擔心。興奮的是兒子終于贏得了這次機會,擔心的是怕他講不好。為了鼓勵兒子,他們囑咐何江每天抓緊練習英語口語。父母的關愛,讓何江信心大增。何江的演講題目是《把知識分配到真正需要的地方》。演講中,他深情地表示,他希望讓更多中國農(nóng)村學子看到:教育能夠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軌跡,能夠把人從一個世界帶到另一個不同的世界。
演講第二天,美國國內(nèi)外各大媒體幾乎都對此作了報道,網(wǎng)上的贊美鋪天蓋地??戳撕谓l(fā)來的視頻,何必成和曾獻華緊緊相擁,流出了激動的淚花。
從哈佛大學分子細胞生物學系博士畢業(yè),何江便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后,進行肝炎病毒或者肝癌方面的研究。他的弟弟何蛟龍也從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畢業(yè),目前在上海一家醫(yī)療設備公司從事設計工作。何必成和曾獻華希望何江讀完博士后能夠回國工作,早日結婚成家。何江也表示,將努力攻克科研難題,將來回國效力,和弟弟一起照顧培養(yǎng)他們成才的雙親。
(本文未經(jīng)作者同意不得轉(zhuǎn)載、摘編和網(wǎng)摘)文/江川;責編/鄧琳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