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軍
摘 要 電子商務已經日益成為我國現代經濟流通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法律對其進行規(guī)制是保證其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條件。我國雖然已經建立了電子商務法律的初步體系,但在電子商務不正當競爭行為、網絡交易平臺規(guī)制和物流系統規(guī)制方面都存在嚴重不足,有必要通過制定統一的電子商務法律、加強對網絡交易平臺的規(guī)制,以及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宣傳和教育等措施解決這些問題,保證電子商務的快速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 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法律 法律規(guī)制
中圖分類號:D920 文獻標識碼:A
電子商務的快速發(fā)展,使其日益成為我國現代經濟流通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對現代經濟活動的影響日益擴大,近年來我國已經頒布了一些與電子商務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如2004年由全國人大制定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以及其他行政職能部門和地方政府制定的相關條例和管理辦法等。然而,由于電子商務興起時間不長的原因,對其進行法律規(guī)制仍然存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法律對策,對我國電子商務的快速健康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1我國關于電子商務的主要法律
2004年8月28日,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表決通過了《電子簽名法》,正式從法律層面上賦予電子簽名以民法意義上的法律效力,其效力與傳統形式的手寫簽名或蓋章簽名同等。這一部法律構成了我國電子商務交易合法的奠基石,因為電子簽名是電子商務進行交易必不可少的一個證明身份的手段。在產生糾紛之時,電子簽名可以作為確認爭端雙方身份的一個物證。與此配合的還有國家密碼管理局頒布的《電子認證服務密碼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了電子簽名的證明身份和法律效力。正是由于《電子簽名法》以及相關法規(guī)的出臺,進行電子交易的雙方的電子身份證明被賦予了法律效力,從而能夠對其進行有效的追究。
電子商務交易中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支付因素,支付手段的電子化能夠便利電子商務交易的進行和電子商務的發(fā)展。與此對應的就是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這些文件規(guī)范了電子支付業(yè)務,規(guī)范了支付風險,保證了資金的安全。正是因為這些法規(guī)的存在,電子支付手段的規(guī)范化才能更好地促進電子商務的發(fā)展。
在行政法規(guī)方面,我國國家版權局、信息產業(yè)部發(fā)布《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國家密碼管理局發(fā)布《電子認證服務密碼管理辦法》、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關于促進電子商務發(fā)展的若干意見》等等措施,都是行政法規(guī)方面針對電子商務發(fā)展新趨勢的最新措施。
另外,不少電子商務發(fā)達地區(qū)的地方政府也根據電子商務發(fā)展的需要,制訂了各種有針對性的同電子商務有關的條例和辦法等,對保證其行政區(qū)域內電子商務的健康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綜上所述,迄今為止,我國已經一個以2004年頒布的《電子簽名法》為主,多部行政法規(guī)和地方法規(guī)為輔的電子商務法律體系。
2電子商務法律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電子商務在當代世界經濟體系中已經是一個時代的新潮流,即數字時代的主流經濟形式。任何人或企業(yè)只需擁有一臺連接互聯網的計算機,即可以與世界各地的潛在消費者建立商業(yè)聯系,從而為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找到市場和消費者。正是由于電子商務具有的這種廉價便捷的優(yōu)勢,近年來其在我國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出現了諸如淘寶、京東、蘇寧等電子商務方面的超級巨頭。如此迅速的發(fā)展速度必然伴隨著諸多問題的存在。然而,我國電子商務法律建設雖然已經形成了初步的體系,其在實踐中卻依然存在諸多方面的不足。具體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類:
2.1電商不正當競爭行為得不到有效遏制
根據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于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定義,不正當競爭行為主要有假冒某產品的注冊商標、有意地與知名商品相混淆、擅自使用生產某產品的企業(yè)、人員的姓名或名稱導致消費者誤認商品等等行為。而這些行為正廣泛存在于電商企業(yè)為消費者和銷售者設置的交易平臺中。部分不良電商利用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不能接觸實物的特性以及消費者在獲取商品或服務的時候的信息不對稱,在網絡銷售平臺上發(fā)布虛假的商品數據,如近年來被媒體屢屢暴露的淘寶商家銷售高仿名牌奢侈品以及外貿尾單的行為。實際上,按照其所標示的價格,相應的名牌奢侈品或外貿尾單甚至連加工成本都收不回來,這些網絡電商實際上是利用消費者貪便宜的心理通過這種虛假的信息對其進行誤導,而消費者只有在收到貨物之后才能發(fā)現相應商品的質量根本達不到網絡電商所宣傳的標準。這些打著原品、正品、官方授權旗號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商家的行為對消費者以及品牌廠商的合法權益都構成了嚴重的侵犯,雖然其已經觸犯了《反不正競爭法》以及《商標法》等諸多法律,但卻缺乏專門針對這種電子商務網絡侵權行為的專門法律,從而難以對其進行有效遏制,從而成為電子商務發(fā)展中亟待解決的主要法律問題之一。
2.2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缺乏對商家的有效監(jiān)管
通過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進行相應的電子交易行為是我國目前最主要的電子商務行為。然而,國內對于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商家所銷售的商品以及他們的銷售行為的監(jiān)管主要通過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本身制定的規(guī)則進行監(jiān)管,國家并沒有制定相應的法律對其進行規(guī)范。而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的中立性決定了其對商家銷售的商品和行為難以進行主動的監(jiān)測和處理,只有在接獲消費者的投訴后才會對涉嫌侵權的商家進行調查并且做出處理,而最為嚴厲的處罰也只是對銷售者永久封閉賬戶。由于網絡交易平臺主體的虛擬性,相關商家只需建立新的賬戶即可繞過這種這種處罰。因此,這種自律性質的監(jiān)管不僅難以制止假冒偽劣產品或侵犯知識產權的產品進行銷售,而且還導致了一些違反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物品在這些交易平臺上進行銷售,例如一些淫穢色情、暴力血腥的物品,通過修改商品描述或其他手段即可以繞過銷售平臺的監(jiān)測。另外,還有一些不符合國家準入資質、沒有得到國家銷售認可的產品也通過交易平臺進行銷售牟利。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電子商務經濟的健康性。
2.3電子商務所依賴的物流系統缺乏規(guī)制
電子商務的發(fā)展離不開連接全球各地的互聯網,也離不開物流系統的建設和發(fā)展。這種物流系統主要是指物流公司通過各種交通工具對客戶商品進行運輸并將其投遞至指定客戶的系統。商品在正常物流運輸過程中即可能會遭受到各種損害,如交通工具的運輸狀況、所使用的路線路況等等,都會對運輸過程中商品的完好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這種損害有時并不影響商品的原有質量,但是有時也會嚴重損壞商品,導致消費者收到達不到其期望值的產品。而物流系統中還存在著暴力分揀、掉包、快遞延遲之類的不正常情況,導致商品到達客戶手中時,已不再是銷售者初發(fā)的商品的原始狀態(tài)。這種物流過程中的商品損害無疑同時侵害了消費者和銷售者的合法權益。然而,現行的相關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以及交通運輸部頒布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等,其規(guī)定的相應救濟條款嚴重滯后,使電子商務過程中因物流受損的消費者和銷售者難以得到應有的補償。
3我國電子商務法律的改革建議
3.1制定統一的電子商務法
我國與電子商務相關的法律已經形成了以《電子簽名法》為主的初步體系,然而,在對電子商務諸多方面的規(guī)制方面仍然存在法律規(guī)制缺失的現象,電子商務基本法律的缺失和行政法規(guī)的繁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對于法律法規(guī)的執(zhí)行和人民群眾認識法律、遵守法律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因此,制定一部統一的電子商務法對于解決當前電子商務法律規(guī)制方面存在問題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在這部統一的電子商務法中,應當專門對電子合同、電子交易程序、電子商務主體及過程的監(jiān)管、電子商務引起的物流糾紛等問題進行符合電子商務特點的有針對性的專業(yè)規(guī)定,從而彌補現有電子商務實踐中法律對限制不正當競爭行為、電子平臺監(jiān)管以及物流規(guī)制等方面的不足。另外,制定統一的電子商務法,有利于法律的順利實施和對人民群眾進行普法識法的教育,為電子商務經濟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法治基礎。
3.2加強對網絡交易平臺的法律規(guī)制
網絡交易平臺的監(jiān)管直接關系到絕大部分電子商務交易,對其加強監(jiān)管是保證電子商務健康發(fā)展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然而,當前對網絡交易平臺的監(jiān)管主要通過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制定的《網絡交易平臺服務規(guī)范》,這是一份行業(yè)自律協議,由幾個大型的網絡交易平臺聯合制定。然而,這種行業(yè)自律的行為不僅缺乏國家強制力作后盾,而且還可能出現網絡交易平臺聯合起來侵犯銷售商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情況。因此,有必要在此基礎上制定專門的網絡交易平臺監(jiān)管方面的法律,對其進行相應的規(guī)制。這一法律不僅應當包括《網絡交易平臺服務規(guī)范》中的主要內容,還應當適當提高網絡交易平臺的入市門檻,要求相關主體提交相應真實資料,如果涉及知識產權問題,還要其提交知識產權相關方的授權文書。以此將在網絡交易平臺上銷售侵犯知識產權或者假冒偽劣產品,以及依法禁止銷售產品的主體排除在外。
3.3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宣傳和教育
當前電子商務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網絡交易平臺監(jiān)管不嚴,以及物流系統缺乏規(guī)制等問題,之所以會對相應銷售商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造成相應的傷害,在很大程度上同其缺乏電子商務方面的法律知識有關。如淘寶商城諸多假冒名牌奢侈品的現象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相關銷售商認為網絡交易過程中的假冒行為非常正常,并不會受到法律的相應懲罰有關。而對于消費者來說,其缺乏電子商務過程中的法律保護意識,大多數上當受騙者在購買的時候根本不認真辨別其發(fā)布的信息的真假,在收到不符合銷售商聲稱質量的貨物時也不愿意利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有關。因此,必須通過各種渠道對電子商務涉及到的相關人員,如網絡教育平臺的運營商、電商、消費者、物流經營者等進行相關法律的宣傳和教育。其中對消費者主要以媒體的宣傳以及行政機關組織的各種宣傳和教育活動為主,對網絡教育平臺的運營商、電商,以及物流經營者則應當要求相關法律內容納入其上崗資格的必備條件之中,并通過定期培訓和宣傳的方式增強其相應的法律意識。
4結語
電子商務是為了經濟發(fā)展的主要趨勢之一,通過法律對其進行規(guī)制是保證其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條件。我國雖然已經建立了電子商務法律的初步體系,但在電子商務不正當競爭行為、網絡交易平臺規(guī)制和物流系統規(guī)制方面都存在嚴重不足,有必要采取針對性措施解決這些問題,保證電子商務的快速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何煉紅,鄧欣欣.“互聯網+”時代我國電子商務平臺法律定位之反思[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31-37.
[2] 冀瑜,邢雁發(fā),洪積慶,等.電子商務市場知識產權保護的制度缺失及其對策[J].知識產權,2014(6):58-62.
[3] 薛虹.論電子商務第三方交易平臺——權力、責任和問責三重奏[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5):39-46.
[4] 杜冉冉.B2C電子商務物流服務質量研究[D].河北經貿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