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任群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洋學校
“形”與“色”的生命演繹
——面具制作
圖、文/任群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洋學校
“全國第十四屆《少兒美術》杯優(yōu)秀課例大賽”獲獎課例選登
教材分析:
《面具》一課是人美版三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屬于造型表現(xiàn)學習領域,縱觀面具文化,不難看出面具文化歷史悠久,它的發(fā)展、演變與民族的信仰和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密切聯(lián)系,是人們內心世界的一個特征,面具折射出一個民族中的精神崇拜。本課以藏戲面具為介紹對象,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面具的藝術特點,啟發(fā)學生大膽想象大膽創(chuàng)作,面具的表情和造型十分夸張,這是小學美術中常用的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手法,面具是通過人們的想象以人類的面部為聯(lián)想對象,還運用了變形的手法進行表現(xiàn),突出了面具的特色。除了造型夸張外,還在色彩上進行了大膽表現(xiàn),例如藏戲人物紅色、青色、綠色的臉部色彩,各具特色但意義不同,這些都作為本課的教學內容。面具作為人類的精神產物,更深層的意義是人類對生命的敬畏,以藏戲面具中的造型來看,面具造型恐怖,并富于辟邪的特殊作用,被人們寄托了心中對神靈的敬畏之情。
學情分析:
面具以其夸張變形的造型極具感染力,強烈的色彩與外形給學生很強的感受;學生看到面具的第一反應是恐怖,在學生眼中面具給人的感受要比大人更加強烈;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科特色可以圍繞“形”和“色”來對面具進行解讀。結合學生認知能力,面具的“形”可以運用對比的手法與真實的人臉進行對比,強烈的反差會讓學生深刻地感受面具的造型是如何夸張變形的;其次,在色彩的解讀上,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結合前面學習的三原色說一說色彩給人的感受,再把不同色彩的面具展示出來,進一步對比色彩放在面具上面給人的感受,加深學生對色彩的理解?!靶巍迸c“色”的完美結合讓面具的感染力十分強烈,刺激著學生的視覺。本節(jié)課的創(chuàng)作形式是泥塑與綜合繪畫結合,當學生在制作中可能遇到步驟不清晰、泥塑制作技法單一的問題,需要教師細致分析與示范來學習制作步驟,以此來豐富學生作品的制作技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面具知識,從“造型”與“色彩”兩方面挖掘面具的藝術特色,以泥塑與綜合繪畫技法相結合的形式創(chuàng)作面具浮雕作品。
過程與方法:結合多媒體教學欣賞、教師引導示范等形式組織學生學習面具的知識及藝術特色。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面具的有關知識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通過體驗制作面具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表現(xiàn)力。
教學重點:
了解面具的特點及藝術特色,引導學生從“造型”“色彩”兩方面深入挖掘面具的藝術特色,學習運用泥塑與綜合繪畫技法相結合的形式制作面具作品。
教學難點:
如何指導學生從造型和色彩兩方面了解面具的藝術特色,并大膽地運用到作品制作中。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視頻導入:教師播放視頻《藏戲》。
學生觀看視頻。
大耳朵面具 袁孜
羊角面具 黃順鵬
藏戲面具 黃逸軒
圓臉面具 黃秋宇
頭飾面具 鄭以寧
大嘴怪 薛佳杰
問題:這些人在干什么?與其他表演相比,不同在哪兒?
生:戴著面具表演。
教師小結:你們的觀察真仔細,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面具可是我們人類文化的產物,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種類的面具,都代表了各自的文化。一起走進我們今天的新課《面具》。
3.出示標題并板書。
二、新授
(一)欣賞藏戲面具,初步了解藏戲面具藝術特點。
1.教師出示藏戲面具的圖片。
談話:這些是藏戲面具,老師的問題來了。
問題:看到這些面具你有什么感覺?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指名。
預設:恐怖的感覺。
2.追問:是什么讓你產生了這種感覺呢?猜一猜藏族人為什么要戴著這些面具呢?
預設:人物的表情、色彩等/驅魔的作用。
談話:藏族是一個生活在高原上的民族,一起來看看藏族人民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吧!
3.教師出示藏族人民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圖片。
(二)教師引導,深入感受藏戲面具的特色。
1.談話:我們欣賞了這么多藏戲面具,你們知道面具是根據人類的哪一部分進行藝術表現(xiàn)的嗎?
生:人的臉部。
過渡語:接下來老師帶大家一起通過圖片來看看藏戲面具是如何對人類的面具進行藝術處理的吧!
2.對比觀看,學習藏戲面具夸張的藝術手法。
大耳環(huán)面具 范鑫愛
有趣的面具 王靖涵
大法師 呂知之
佩戴項鏈的面具 李靜怡
漂亮的面具 李玥
教師出示一個藏戲面具,首先我們來看看藏戲面具的五官是如何進行藝術處理的吧!
(1)真實眼睛與藏戲面具眼睛的對比。
問題:藏戲面具的眼睛和真實的眼睛對比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呢?
預設:眼睛的形狀發(fā)生了變化,眼睛瞪得非常大,以至于眼睛的形狀從樹葉或水滴形變成了不規(guī)則的形狀。眼球圓滾滾的,給人要瞪出來的感覺。額頭上有三只眼睛。
(2)真實的鼻子與藏戲面具鼻子的對比。
問題:這個面具的鼻子和真實的鼻子比,哪個特點更加突出?這個鼻子的外形像誰的鼻子呢?預設:面具的鼻子特點更加突出,可以與動物的鼻子相聯(lián)系。
(3)真實的嘴巴與藏戲面具嘴巴的對比。
問題:藏戲的嘴巴和真實嘴巴相比,面具的嘴巴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呢?
預設:面具的嘴巴張得特別大,甚至張大到人類正常嘴巴所能達到的極限,嘴角向兩邊打開,全部牙齒露在外面,還有尖牙和尖舌頭。
追問:在面部五官變化中我們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呢?
(4)方法歸納:變形和夸張的藝術手法。
3.教師引導,發(fā)現(xiàn)面具的頭飾裝飾。
過渡語:除了面具面部夸張的表情以外,還有哪部分增加了面具的神秘感呢?
(1)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指名。
大鼻子面具 李昊源
大眼睛面具 葛秋夫
戴耳環(huán)的面具 方煜杰
(2)細節(jié)觀察面具的頭飾裝飾。
(3)師生互動:點、線的裝飾及圖形的裝飾。
引導:除了頭飾的裝飾,你還在哪里看到了裝飾呢?
學生:頭部額頭、臉部、耳部的裝飾。
教師小結:頭飾及其他部分的裝飾增加了面具的神秘感,讓面具看起來更具有氣勢,你還能發(fā)現(xiàn)哪方面增加了面具恐怖的感覺呢?
三、教師引導,感受面具的色彩。
1.教師出示不同色彩的色塊。
問題:這些顏色給你什么感覺呢?
例如:紅色給人喜慶的感覺、綠色給人希望的感覺等。
2.追問:如果把這些顏色放在面具上會出現(xiàn)什么感覺呢?
3.教師出示紅色的面具、藍色的面具、黃色的面具。
問題:這些色彩放在面具上給你什么感覺呢?
學生自由回答。
預設:更加恐怖,如墨綠色的面具給人恐怖的感覺。
4.追問:你們知道不同色彩的面具分別代表了什么嗎?
5.教師出示藏戲面具色彩簡介。
介紹內容:深紅色象征國王,代表威嚴;淺紅色代表大臣;黃色代表吉祥;藍色代表正義、勇敢,為勇士相;而半黑半白象征兩面派,是女巫;妖魔青面獠牙,以示壓抑和恐怖;綠色象征溫順,代表王妃等。
過渡語:欣賞了這么多藏戲面具,大家想不想也來制作一個呢?看老師帶來了一個制作好的面具,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四、作品欣賞,學習制作方法。
1.教師出示制作好的三個面具。
2.教師引導,學習制作方法。
步驟一:泥塑制作底板。
步驟二:涂黑色顏料。
步驟三:干后,涂上銅色顏料。
3.你能從上面看到泥塑制作的哪些方法呢?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指名。
步驟一:用壓的方法制作出面具的面部。
步驟二:用搓的方法制作出面具的五官。
步驟三:結合泥塑本身柔軟的特點,可以借助工具制作出痕跡。教師總結方法:揉搓壓捏的方法。(舊知回憶)
五、學生制作,教師指導。
作業(yè)提示:運用夸張變形的方法制作一個泥塑面具。
作品要求:
1.比一比誰的面具夸張變形的方法運用得恰當,作品既夸張又美觀。
2.比一比誰的泥塑技法運用得豐富,作品制作效率高。
學生制作,教師指導。
驅魔面具 唐子姚
長胡子面具 張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