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娟
美育,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情趣和審美觀,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和語文教學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進行美育的過程,除了文學作品教材所具有的藝術美外,教師本身的言談舉止也是向?qū)W生傳遞美的活教材,同時學生之間心與心的交流也是流淌于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美的音符。因此,挖掘教材,創(chuàng)設美的意境;樹立形象,給予美的感染;注重交流,潛移美的喜悅,是奏響我們語文課堂教學的最強音。
一、美的意境,飛翔的心靈
葉圣陶曾說過:“領會著作的意境,想象中的境界因而擴大
了,并且想象這意境多美,這也是一種愉快。假如死盯著文字,而不能從文字中看出一幅畫來,就感受不到這種愉快了。”意境美是作者描寫的客觀景物與要傳達的主觀情感水乳交融而形成的具有深邃廣闊、令人神往的藝術境界。學生積極的情感、歡樂的情境能使他們精神振奮,思維活躍,容易形成新的聯(lián)系。
1.引人入勝的開端
誰能抓住開端的一瞬間,誰就把握住了整堂課的主動脈。雖然此話有些夸張,但是我們確實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例如,在教學《草原的早晨》一課時,先問學生是否見過草原,在學生一致表示在電視上見過時,適時播放一段時而悠揚、時而歡快的音樂,讓學生閉目想象,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到了無邊的草原。學生有的說:“草原真美啊,藍天、白云也為它停下了腳步。”有的說:“你瞧,雪白的羊群正在與大雪山比美呢!”有的說:“大草原在我心中是小朋友的樂園”……學生情趣盎然,這時出示課題,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使學生學習的興趣變得濃郁。
2.耐人尋味的結(jié)尾
獨巨匠心的結(jié)尾能帶領學生進入課文中的情境,甚至能取得余音繞梁、久而不散的效果。如教學《好伙伴》一課,我們是這樣結(jié)課的:師:小朋友,在小熊生病住院期間它的好伙伴小猴、蜜蜂和百靈鳥都趕來看望它。其實森林中還有許多小動物都想去看望小熊,老師也知道我們小朋友也都想去看望小熊,對嗎?生:(激動地回答)是。師:那些小動物會給小熊送來什么呢?生:小松鼠給小熊送來了松子。生:我給小熊送去我親自做的風鈴……這里,我們用其他伙伴會送去什么禮物,和假如你去看小熊會送去什么禮物,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用自己獨特的語言進入文中的情境,結(jié)尾再次掀起了教學高潮,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出人與人之間的關心、人與人之間的愛。
二、愛的藝術,流淌的音符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就像上演一部引人入勝的戲劇。教師豐富的表情,跌宕起伏的連珠妙語及扣人心弦的懸念,與學生會心的歡笑、積極的思維、熱烈的討論、相互的評價構成的和諧狀態(tài),這也是課堂教學的美。
1.富有彈性的語言,拉近師生距離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言語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彼J為:“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在課堂腦力勞動的效率?!闭Z言之所以能打動人心,是因為它代表了某種思想感情。教師無論日常與孩子交談,還是課堂上講解、提問、指點,都要把真誠的感情、真摯的愛撫充分地溢于言表,以引起學生強烈持久的內(nèi)心體驗。
例如,教學《好學的爸爸》一課時,有一個學生提出:這個爸爸確實很好學可是他從不做家務,我覺得他也不算是好爸爸。當時我并沒有否定他的回答,而是真誠地和大家討論,以情達理,便說:“好,那么就讓我們一起討論一下這個問題:這個爸爸是不是好爸爸?”于是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不一會兒就紛紛舉手回答:
——我覺得課文中的爸爸是好爸爸,他那么好學,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爸爸多學一種本領是為了更好地工作、勞動。
——文中雖然沒有寫到爸爸做家務,但是,爸爸是在清晨與深夜時學習的,其余時間就可能做家務呢!我認為他是好爸爸,值得我們學習。
……
我小結(jié)說:同學們讀書很認真,說得也很有道理。我們都應該感謝這個提出問題的同學,正因為他提出了這個問題,才促使大家去仔細讀課文,去更深入地思考。這樣與學生和諧的交流讓學生消除了對老師的畏懼感,達到了師生之間的和諧交流。
2.給予真誠的評價,引導學生交流
陶行知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顆“心”,是教師對教育的“赤誠之心”。教師只有誠心、誠意,才能取得學生的無限信賴,而這種信賴又是教學獲得高效、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證。
記得在教學《螞蟻和蟈蟈》這篇課文時,一位學生有聲有色地朗讀引起我和其他同學的興致,我們都不約而同地為他鼓起了掌。同學們都真誠地作了評價,有的說:“他讀得挺讓人感動的,特別是螞蟻們搬得個個滿頭大汗時,我仿佛看到那群勤勞的螞蟻在烈日下辛苦地勞動著?!睂W生真誠的評價,向我提出的建議,都是那么實在,大家在這樣的情境中彼此得到了交流,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因此,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應該是一個璀璨奪目的美的世界。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親和力,課堂才會具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楊煥芝.讓語文課堂煥發(fā)綠色生命力[J].新課程:小學,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