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乾,王文利,郭志芳
(太原科技大學 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
違約情形下的信用保單質(zhì)押融資
高乾,王文利,郭志芳
(太原科技大學 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為了解決制造商以及零售商均存在資金約束的供應鏈的融資問題,構建了零售商存在違約的情形時的信用保單質(zhì)押融資模型。基于報童模型的隨機規(guī)劃問題和博弈論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利率條件下零售商的訂貨決策、銀行的利率決策以及制造商的投保決策。分析表明,零售商控制本身的違約率,通過合理的訂貨量獲取利潤。制造商通過合理的投保水平以及批發(fā)價決策來實現(xiàn)本身的效益。銀行確定合理的利率以及根據(jù)制造商的投保水平來確定融資額度,以求實現(xiàn)自身的利潤。制造商以及銀行都希望零售商有低的違約率。其中,信用保險對融資中的各方都是有利的。
違約率; 信用保險; 保單質(zhì)押
在供應鏈中資金約束是影響供應鏈效益的至關重要的因素。當供應鏈中的企業(yè)存在資金約束的時候,導致企業(yè)不能夠做出最優(yōu)的運營決策,從而影響了自身以及整個供應鏈的效益。尤其是對于上下游企業(yè)均是存在資金約束的供應鏈如何解決資金的約束問題是至關重要的問題。當下,對于資金約束的企業(yè)進行融資是解決企業(yè)資金約束問題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其中供應鏈中企業(yè)向銀行融資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形式。
現(xiàn)實中,由于市場以及信息等方面的原因,融資的下游企業(yè)可能會出現(xiàn)違約的情形。銀行往往由于企業(yè)的抵押品不足或是償還能力等原因而不愿進行相應的貸款。如何解決其中的融資難問題,其中的信用風險是至關重要的。信用保險是以信用風險為保險標的的保險。作為一種控制風險的重要工具,能夠為上游企業(yè)提供一種當下游企業(yè)因為無法償還貸款而造成的損失提供保障。2009年,商務部、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jiān)會、保監(jiān)會聯(lián)合出臺了《關于推動信用銷售健康發(fā)展的意見》,提出加強對信用銷售的融資支持,鼓勵商業(yè)銀行針對信用銷售特點,創(chuàng)新?lián)7绞?,發(fā)展動產(chǎn)、倉單、應收賬款等質(zhì)押貸款,發(fā)展保理等新型融資業(yè)務。同年在《關于做好中小商貿(mào)企業(yè)國內(nèi)貿(mào)易信用保險保費補助工作的通知》,規(guī)定對于企業(yè)在貿(mào)易信用下的投保,中央財政按投保企業(yè)實際繳納保費給予50%補助。雖然國內(nèi)信用保險業(yè)務仍處于起步階段,但“信用保險+ 應收帳款”的融資模式也受到很多企業(yè),尤其是中小企業(yè)的青睞,由此形成在信用保險模式下的“中小企業(yè)+ 銀行+ 保險公司”的融資模式[1]??梢钥闯觯庞帽kU已經(jīng)作為供應鏈融資中風險控制的一種重要方式。
保單質(zhì)押貸款是投保人把應收賬款所形成的信用保單及保單中權益抵押給保險公司,形成法律權益上一并轉(zhuǎn)讓,而后融資方依據(jù)保單現(xiàn)金價值的一定比例獲得融資資金的一種行為。2010年9月1號開始施行的《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中國保險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令 2010 年第 9 號)第十五條規(guī)定,允許保險公司將保險資金進行個人保單質(zhì)押貸款業(yè)務。2012年9月中國企業(yè)合作促進會品牌發(fā)展委員會在《助力企業(yè)發(fā)展——國內(nèi)貿(mào)易信用融資》一文中指出保單融資的模式,并提出了其相對于企業(yè)向銀行直接融資的六大優(yōu)勢。開鑫貸與天安財險在2014年10月聯(lián)合推出的“保鑫匯”,填補國內(nèi)保單質(zhì)押理財?shù)氖袌隹瞻?,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我國,長期擁有法律地位的貸款人是銀行業(yè),銀行貸款是我國個人和企業(yè)的主要融資途徑之一[2]。供應鏈中的上游企業(yè)存在資金約束時,依賴自身的信用對應收賬款進行投保,形成一種應收賬款的信用保單。作為具有保單權益的上游企業(yè)可以將保單質(zhì)押給銀行進行貸款。因此,保單向銀行質(zhì)押而進行融資的方式可以作為一種解決企業(yè)資金約束的重要途徑。
本文探究在市場的不確定需求下,供應鏈中的雙方企業(yè)均是存在資金約束時,作為供應鏈的上游企業(yè)依賴本身的信用對所形成的應收賬款進行投保,形成信用保單,然后對形成的信用保單向銀行質(zhì)押貸款的一種融資模式。在充分考慮供應鏈雙方、銀行以及保險公司三方的關系下,考慮零售企業(yè)的最優(yōu)訂貨量決策、銀行的利率決策以及制造商投保決策。
資金的約束會引起整個供應鏈效益以及其中企業(yè)的生產(chǎn)決策。如何解決其中的資金約束已經(jīng)引起了國內(nèi)外學者的廣泛關注。Xu等[3]探究了束縛企業(yè)資金約束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決策模型,提出了加入資金決策模型以優(yōu)化生產(chǎn)經(jīng)營決策的模型。Buzacott等[4]研究了融資需求變動下對于中小企業(yè)的生產(chǎn)管理和財政決策所產(chǎn)生影響。并且運用主從博弈模型,制定出在無資金約束情況下的最優(yōu)訂購決策。Tirole等[5]探究了關系型貸款在解決企業(yè)融資問題中的作用。宋炳方[6]對于目前國內(nèi)商業(yè)銀行的融資角度上進行了研究,對國內(nèi)供應鏈金融的概念進行了相應的探討。Raghavan等[7]從銀行的角度研究了面臨資金約束的制造商和零售商組成兩級供應鏈系統(tǒng)中的貸款問題,發(fā)現(xiàn)如果從整體供應鏈的角度安排貸款比單獨對制造商或零售貸款的效果會更好。以上文獻均分析了融資對于解決資金約束問題作用。
Cavalluzzo等[8]研究了中小企業(yè)主財富和中小企業(yè)的違約行為之間的關系。Kreinin等[9]在SBSC技術下研究了中小企業(yè)違約風險,指出企業(yè)的信用記錄對其外部融資的影響。Bonfim[10]通過研究表明企業(yè)的賬款和不同時期的現(xiàn)金流與其本身的違約行為有著重要關系。Jarrow等[11]構建了JLT模型,用于分析企業(yè)的信用狀況。黃志豪[12]從外部以及內(nèi)部的角度分析了造成中小企業(yè)信用違約的一些原因。張鳳科[13]分析了故意違約和理性違約的影響因素。艾靈志[14]應用動態(tài)博弈的模型分析了有違約存在情形下,存貨質(zhì)押融資業(yè)務中借款企業(yè)、物流企業(yè)以及銀行三方的最優(yōu)決策。從以上文獻可以看出,企業(yè)的違約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如何解決違約問題是關系到融資因素的一個重要問題。
信用保險作為一種風險分擔與界定的方法,一些學者也對其進行了研究。Lai等[15]表明信用保險對于企業(yè)投資的激勵作用。明明[16]分析了信用保證保險運行機制以及對于解決中小企業(yè)融資難問題作用。唐金成[17]提出了通過發(fā)展信用保證保險來化解企業(yè)融資難的問題。Dermine等[18]分析了信用保險保費和銀行貸款風險之間的關系。Wang等[19]研究了不確定需求下,信用保險和銀行風險態(tài)度之間的關系以及保單質(zhì)押融資對企業(yè)運營與融資決策的影響。王文利和駱建文[20]在貿(mào)易信用下比較了無保險、全額保險和共同保險3種情形下制造商的最優(yōu)決策,表明了交易信用保險對于制造商的激勵作用。以上文獻考慮了信用保險對于融資的激勵作用,表明了信用保險在解決企業(yè)融資問題時,對于融資的形成有著推動作用。
總的來說,信用保險作為一種風險分擔的方式對于解決企業(yè)的融資,有著積極的作用。對于有著資金約束的供應鏈,零售商存在違約的風險,制造商利用本身的信用,對形成的應收賬款進行信用風險投保,減少其中的信用風險,而后用信用保單對銀行進行融資,從而使得多方共同受益,分擔風險所造成的損失。本文基于以上文獻,考慮企業(yè)可能違約的情形下,對保單質(zhì)押融資情形進行探討。
考慮在單周期的融資過程中,銀行、制造商、零售商、保險公司均是獨立的法人,進行單獨的理性決策。市場的需求量為隨機變量,服從增加失敗率的分布。不考慮國家的稅收。在市場需求不確定的短期融資需求中。期初,資金約束的零售商向制造商發(fā)出訂貨需求。制造商分析自身的資金情形,存在資金約束。此時,制造商依據(jù)本身的信用對供應鏈中所形成的應收賬款賬單進行信用投保。保險公司依據(jù)零售商的違約率,制定商業(yè)保險的保費,形成信用保單。制造商用保單向銀行進行質(zhì)押融資,銀行對資金約束的零售商進行融資。期末,當零售商的銷售實現(xiàn)之時,將貸款歸還銀行。若是零售商違約,則由保險公司獲得零售商的殘值收入,并且歸還銀行的貸款。其基本的概念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違約情形下的保單質(zhì)押融資
4.1企業(yè)的違約率分析
假定企業(yè)在周期t內(nèi)的銷售量為x,銀行的利率為r,企業(yè)的現(xiàn)金流為πR,在期初的訂貨需求為qs,商品的銷售價格為p,商品的殘值為p1,則期末的銷售收入為pmin(x,qs),期末的殘值為p1max(0,qs-x),需要支付的本息和為wqs(1+r)t。當企業(yè)違約的時候,會損失本身的信譽度,影響下次的貸款以及投保保費,假設是一個與q相關的數(shù),定義為mqs,其中m被認為是企業(yè)違約時的違約成本系數(shù),定義為企業(yè)的違約成本。因此還款時企業(yè)的現(xiàn)金流為πR=pmin(x,qs)+p1max(0,qs-x)-wqs(1+r)t。
而企業(yè)違約的時候企業(yè)的現(xiàn)金流為-mqs,分析企業(yè)在不同訂貨需求以及利率下的違約概率,則可以得到:
當0≤r≤r1時,零售商不會違約;當r1≤r≤r2時,零售商違約的概率為eF(xn);當r≥r2時,零售商違約的概率為e。
4.2零售商的訂貨決策分析
在不同的利率情形下,零售商的訂貨決策不相同的。分析在不同利率的情形下零售商的期望利潤,可以得到
EπR=
證明當0≤r≤r1:0≤xn≤qs時,πR=px-wqs(1+r)t+p1(qs-x),qs≤xn時,πR=pqs-wqs(1+r)t;
當r1≤r≤r2時:0≤x≤xn時,零售商的現(xiàn)金流πR=(1-e)[px-wqs(1+r)t+p1(qs-x)]-emqs;xn≤x≤qs時,零售商不會違約,πR=px-wqs(1+r)t+p1(qs-x);qs≤xn時,零售商不會違約,其現(xiàn)金流為πR=pqs-wqs(1+r)t;當r≥r2時,同理分析可得。
實踐中,可知零售商獲得貸款之后,用于訂貨和銷售,而銀行的不同利率決策會影響到貸款額度,從而會進一步影響到零售商的決策。零售商可以根據(jù)銀行的利率調(diào)整訂貨的數(shù)量,從而實現(xiàn)自身利益最大化。零售商在不同利率下的最優(yōu)訂貨量q*是不同的。
已知銀行利率為r時,零售商訂貨量為q,其中q≠qs,零售商可以根據(jù)情況調(diào)整訂貨量。依據(jù)零售商的預期現(xiàn)金流模型,求解最優(yōu)的訂貨量q*。則存在以下定理。
e[w(1+r)t-2m-p1]F(xn)-
推論1若0≤r≤r1時,零售商的利潤與違約率無關;若r1≤r時,零售商的利潤與違約率是呈負相關關系的。
在現(xiàn)實中,零售商依據(jù)市場的需求,往往希望有著更多的訂貨來實現(xiàn)自身的利潤,然而因為本身的信用風險會受到銀行利率決策以及制造商批發(fā)價決策的影響,零售商應根據(jù)自身的情形,合理地調(diào)整訂貨,從而實現(xiàn)自身的效益。較低的違約率以及較高的訂貨量更容易提高零售商的利潤。
4.3銀行的利率決策分析
銀行的利潤用πBn表示,當零售商違約的時候,銀行從保險公司獲得其貸款額度的賠償b;零售商不會違約時,銀行獲得其貸款的本息收入。類似于零售商的現(xiàn)金流分析,銀行的期望利潤為
EπBn=
根據(jù)零售商的決策,銀行會調(diào)整利率,以滿足銀行風險要求和利潤最大化。下面將討論已知零售商的訂貨量不變時,風險中性銀行的利率決策。依據(jù)不同利率情形下銀行的期望利潤,可以得到以下定理。
證明當0≤r≤r1時,明顯可以看出,銀行的利潤隨著利率的增加而增加;當r1≤r≤r2時,對于r求導,得
推論20≤r≤r1時,銀行的利潤與違約率無關;r1≤r時,銀行的利潤與違約率成負相關關系。
現(xiàn)實中銀行的風險需求往往是厭惡的,依據(jù)銀行的利潤函數(shù)可以看出,在一定的違約率時,較高的投保水平以及利率決策有助于銀行利潤的增加。隨著違約率的增加,銀行由于信用風險而不愿對零售商進行融資,以避免自身的損失。銀行更希望對違約率低的企業(yè)進行融資,同時提高利率來獲取利潤的增加。
4.4制造商的投保水平分析
定理3制造商的利潤是隨著批發(fā)價格增加而增加,而與投保水平成負相關關系的。一定需求下,制造商的利潤是隨著批發(fā)價和投保水平增加而增加的。
證明制造商的期望利潤函數(shù)對b求導得
結論得證。
在整個融資的過程中,制造商的支出主要是對于保險公司所支付的保費,制造商更希望支出較低的保費。然而,在融資的過程中,制造商依靠自身的信用對形成的應收賬款進行投保,從而促使整個融資的形成。違約率較低時,制造商所承受的信用風險越小,制造商往往更希望零售商違約率更低。對于信用風險進行投保,從而提高零售商的銷售決策以及銀行的融資決策來提高自身的利潤。另一方面,制造商通過合理的批發(fā)價決策來獲取自身的利潤。制造商更希望零售商的違約率較低,合理的投保水平能夠提高三方的利潤,更是能夠促成整個融資過程的形成。
下面對已有的結論進行算例分析。取p=1,p1=0.5,w=0.7,m=0.3,F(xiàn)(x)服從0~500上的均勻分布,時間為9個月的短期融資。首先分析零售商的決策,存在r1=0.14,r2=0.86,運用MATLAB分析,零售商的訂貨量決策對于零售商利潤的影響(如圖2),分別取r為0.1、0.6、0.9??梢钥闯銎浣Y果是與定理2符合的。在r≥r2時,出現(xiàn)負值的原因是因為利率過大,零售商不足償還貸款,此時零售商是不會發(fā)出訂貨的。
圖2 訂貨量與零售商的利潤
對于銀行來說,不同的訂貨決策、利率決策以及投保決策都會影響其自身的利潤,首先分析在q=250,b=250時,銀行的利率決策與其本身的利潤關系,結果顯示此種情形下兩者是呈正相關關系的(如圖3所示)。
圖3 銀行的利率決策與利潤
在投保決策以及利率的雙重決策下,分析銀行的利潤水平,其結果如圖4所示,銀行的利潤是隨著兩者呈增加的趨勢。
圖4 投保以及利率決策與銀行的利潤(r1 對于制造商來說,利用自身的信用對應收賬款進行投保,對生成的保單對銀行進行質(zhì)押融資??紤]在投保決策以及批發(fā)價雙重決策下,對制造商的利潤進行分析(如圖5所示),其結果符合定理3。實際上,制造商利用自身的信用帶動自身的供應鏈向銀行進行融資,而其中的信用風險作為一種風險分擔的方法,使得三方都獲得了利潤。若是制造商沒有進行投保,銀行因為零售商的違約風險而沒有對其進行融資,從而制造商也就沒有銷售利潤,因此來看制造商愿意花費保費進行投保,從而提高自身的利潤,總的來說制造商在無投保條件下的利潤總是小于投保條件下的利潤的。 圖5 投保以及批發(fā)價決策與制造商的利潤 在融資形成過程中,供應鏈中的雙方發(fā)出銷售需求。存在違約風險的零售商,發(fā)出訂貨需求,制造商對形成的應收賬款進行信用投保,由于制造商存在資金約束,制造商對形成的信用保單向銀行進行質(zhì)押融資。其中零售商與銀行的決策模型是主從博弈模型,在零售商存在違約情形時,零售商的利潤與其違約率是成負相關關系的,零售商根據(jù)銀行的利率決定不同的訂貨決策,從而使得自身利潤的最優(yōu)化。對于銀行來說,其往往希望對違約率低的零售商進行融資,合理的投保決策以及利率決策能夠?qū)崿F(xiàn)自身的利潤最優(yōu),受到零售商訂貨決策的影響,銀行會調(diào)整自身的利率決策,同時受到制造商投保水平影響。因此,實踐中銀行應該依據(jù)合理的利率以及投保決策來提高自身利潤的最優(yōu)化。制造商同樣希望零售商的違約率較低,制造商通過批發(fā)價決策以及投保決策,來確定自身的利潤,而在違約存在的情形下,相同的條件下,制造商的投保決策總是高于無投保情況下的決策。違約率低的零售商往往是受到歡迎的,銀行合理的利率決策,制造商合理的投保水平以及批發(fā)價決策能夠促成融資過程的形成,從而實現(xiàn)融資中各方收益的最優(yōu)化。整個融資過程中,信用保險對融資的形成有著推動作用。本文為資金約束的供應鏈探討了一種新的融資渠道,為銀行和保險公司提供了新的業(yè)務模式。 在融資的過程中,融資中各方的風險是不確定的。如何分析不同風險態(tài)度上融資中各方的決策,也是值得考慮的。而在現(xiàn)實中,往往存在多個制造商以及零售商,如何協(xié)同多個企業(yè)之間的關系也是值得分析的。信用風險往往不容易界定,文中只是簡單地給予風險的界定,如何界定有效的信用風險并確定恰當?shù)娘L險分擔模型,實現(xiàn)風險的最優(yōu)量化也是值得考慮的問題。隨著市場的發(fā)展,企業(yè)的融資需求也會越來越多。而其中金融機構的參與也會越來越多,向銀行融資將會成為一種重要的方式,而信用保險作為一種新的風險分擔機制,將會使得保險公司的參與越來越多。因此,隨著市場以及信息的成熟化,各個金融機構的參與也會更多,信用保險也會作為一種更廣泛的風險共擔機制被應用于供應鏈融資中,而其中向銀行融資將會成為一種重要的方式。 [1]陳君實. 中小企業(yè)信用保險融資探討[J]. 中國城市經(jīng)濟, 2011,6(12):76-77. CHEN Junshi. Study on credit insurance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J]. China Urban Economy, 2011, 6(12): 76-77. [2]邱劍, 郭金龍. 保單轉(zhuǎn)讓的理論與其市場發(fā)展[J]. 保險研究, 2011,5(14):55-60. QIU Jian, GUO Jinlong. Theory of policy transfer and its market development[J]. Insurance Research, 2011, 5(14): 55-60. [3]XU X D, BIRGE J R. Joint production and financing decisions: modeling and analysis[R].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2004. [4]BUZACOTT J A, ZHANG R Q. Inventory management with asset-based financing[J]. Management Science, 2004, 50(9):1274-1292. [5]TIROLE J.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J]. Economica, 1988, 1(3):226-227. [6]宋炳方. 商業(yè)銀行供應鏈融資業(yè)務[M]. 北京:經(jīng)濟管理出版社, 2008. [7]RAGHAVAN N R S, MISHRA V K. Short-term financing in a cash-constrained supply chai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1, 134(2):407-412. [8]CAVALLUZZO K, WOLKEN J. Small business loan turndowns, personal wealth, and discrimin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2005, 78(6):2153-2178. [9]KREININ A, NAGI A. Calibration of the default probability model[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8, 185(3):1462-1476. [10]BONFIM D. Credit risk drivers: evalu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firm level information and of macroeconomic dynamics[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2009, 33(2):281-299. [11]JARROW R A, LANDO D, TURNBULL S M. A Markov model for the term structure of credit risk spreads[J]. American Indian Quarterly, 2015, 32(3):308-311. [12]黃志豪. 防范我國中小企業(yè)信貸違約行為的對策探討[J]. 武漢金融, 2007(1):37-38. HUANG Zhihao.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the credit default behavior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China[J]. Wuhan Finance, 2007 (1): 37-38. [13]張鳳科. 企業(yè)違約行為的博弈論分析[J].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 23(4):19-21. ZHANG Fengke. Enterprise industry default game analysis[J].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University Of Chongqing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6, 23(4): 19-22. [14]艾靈志. 存貨質(zhì)押融資的動態(tài)博弈模型和質(zhì)押率決策研究[D].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 2012. AI Lingzhi. Dynamic game model of inventory financing and pledge rate decision[D]. Wuhan:Hua 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15]LAI V S, SOUMARé I. Credit insurance and investment: a contingent claims analysis approach[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 2010, 19(2):98-107. [16]明明. 中小企業(yè)融資中信用保證保險研究[D]. 南寧:廣西大學, 2013. MING Ming. Study on credit guarantee insurance i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D]. Nanning:Guangxi University, 2013. [17]唐金成. 信用保證保險與中小企業(yè)融資難問題研究[J]. 南方金融, 2013 (1):73-76. TANG Jincheng. Research on credit guarantee insurance and financing difficulty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J]. Insurance market, 2013 (1):73-76. [18]DERMINE J, LAJERI F. Credit risk and the deposit insurance premium: a note[J]. Journal of Economics & Business, 2001, 53(5):497-508. [19]WANG W, LUO J. Optimal financial and ordering decisions of a firm with insurance contract[J]. Technological &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conomy, 2014, 21(2):1-23. [20]王文利, 駱建文. 交易信用保險對制造商提供融資的激勵作用[J]. 管理工程學報, 2014,28(1): 160-165. WANG Wenli, LUO Jianwen. Trade credit insurance on the manufacturer to provide financing incentive effect[J]. 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 2014, 28(1): 160-165. [21]TANG R. The market credit system construction using trade credit insurance[N]. China Economic Times, 2007-10-2. The Credit Insurance Policy Ledge Financing in the Case of Default GAO Qian, WANG Wenli, GUO Zhifang (College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yuan 030024, China)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inancing of the manufacturer and the retailer, a credit policy pledge financing model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newsboy model of stochastic programming problem and game theory, the different interest rates under conditions of retailer′s ordering decisions, bank interest rate decisions and insurance decisions of the manufacturer are analyze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retailer controls the default rate and obtains the profit by the reasonable order quantity. The manufacturer achieves benefits through reasonable insurance level and wholesale price decision. In order to achieve profits, banks determine a reasonable rate of interest as well as the manufacturer′s insurance level, to determine the amount of financing. Manufacturers and banks want retailers with a low default rate. Credit insurance is beneficial to all parties in financing. default rate; credit insurance; insurance policy pledge 2016- 01- 0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140211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資助項目(14YJCZH153);山西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資助項目(2014247);太原科技大學博士科研啟動資助項目(W20132001) 高乾(1990-),男,河南省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供應鏈金融. 10.3969/j.issn.1007- 7375.2016.04.014 F272.3 A 1007-7375(2016)04- 0090- 086 結論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