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劍
[摘 要]在小學品德課中,教師對學生起著不可忽視的引領作用。教師對學生的引領要扎實,教師要給足學習時間、關注學習方式、注重以學定教。教師只有掌握了引領的訣竅,才能在小學品德課中發(fā)揮更好的引領作用,而學生也才能在品德課中得到更高效的發(fā)展。
[關鍵詞]引領 高效 小學品德課 教師 引領作用
[中圖分類號] G62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0-054
品德教師是“在參與兒童活動的過程中,引導活動向正確方向發(fā)展,帶領兒童向著課程目標前進的指導者”。在多次參加小學品德課觀摩活動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在小學品德課中,如果教師能夠重視自己對學生的引領作用,關注引領的訣竅,那么學生在小學品德課中的發(fā)展將更加高效。因此,作為小學品德教師應扎扎實實地引領學生,一步一個腳印,使品德教學更有實效,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留下深深的痕跡。
一、給足學習時間
為了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成效,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學習時間。
1. 給足探究時間。一堂品德課40分鐘,許多品德教師總是滿打滿算,將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安排得極為緊湊,特別是品德觀摩課更是如此。其實,在品德課中,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探究時間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會學得更從容、更自主。
例如,在教學《日新月異的交通》時,一位教師用電腦計時,給每個學習小組12分鐘探究學習的時間,各個小組分別選擇“公路、鐵路、航運、航空”四個學習資源包中的一個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電腦上的計時器一秒一秒地記著時間,學生在小組里靜靜地學著,課堂因此變得沉靜。慢慢地,各個小組開始了交流、匯總信息,探討的聲音在各個小組中出現(xiàn)了。其間,教師沒有打攪學生,只是到各個小組巡視,直至12分鐘的探究時間結束。各個小組由于探究時間充分,所以之后的學習成果匯報內容豐富而充實。
在品德課中,要想小組合作學習有實效,教師必須要舍得給足學生充分的探究時間,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小組合作中分享智慧,共同成長。
2.給足匯報時間。在品德課中,除了要給足學生探究時間還要給足學生匯報的時間。教師只有給予各個小組學生充分的匯報時間,探究學習的成果才能共享,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更好地碰撞。
例如,在學習《日新月異的交通》一課時,學生進行了小組合作學習之后,教師給足了學生匯報學習成果的時間。各個學習小組分別將自己組里的有關“鐵路、公路、航運、航空”方面的學習成果與大家一起分享,教師適時穿插點評、補充相關內容。各個小組通過匯報交流,思維得到了碰撞,資源得到了共享,同時也感受到了我國交通發(fā)展的巨變,真可謂是日新月異。
二、關注學習方式
在小學品德課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并進行有效的引領。
1.共享學習方式。在品德學習中,學生經常會運用到各種各樣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進行匯報交流時,教師不僅要引領學生共享學習成果,更要引領學生對學習方式進行共享,這將有助于學生今后更好地進行品德學習。
例如,在學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課時,教師不僅讓學生與大家分享了自己所搜集到的身邊的外國產品,更關注到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方式,如訪問、調查、上網查找等。學生在交流自己的學習方式的同時,其他學生也共享到了學習方式這方面的資源。
品德教師對學生學習方式的長期關注與引領,必定有利于學生掌握更多更好的品德學習方式。
2.重視信息整理。現(xiàn)代社會,信息豐富。在品德學習中,學生常常需要搜集相關的信息以便學習。面對多而雜的信息,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信息搜集的同時,還要重視引領學生進行相關的信息整理。學生只有學會了整理信息,所搜集來的信息才能為學生所用。
例如,在學習《日新月異的交通》一課時,教師為研究我國公路發(fā)展的學生設計了一張“公路小組”學習單,其中一張表格如下:
從表格中我們不難看出,教師通過表格引領學生對所搜集的信息進行梳理,整理出不同的年份我省高速公路總里程的變化,然后在此基礎上,引領學生思考從不同的年份我省高速公路總里程的變化中所獲得的信息。通過表格的填寫,學生也完成了對所搜集的信息的思考和整理。
三、注重以學定教
在品德課中,教師應注重以學定教,只有這樣學生在品德課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1.利用學習起點。品德課的學習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很近。只要教師善于做一個有心人,就能發(fā)現(xiàn)許多品德教學的內容都源于學生的生活,而這一些恰恰是學生學習的起點。教師利用好學生品德學習的起點,就能使品德教學少走彎路,以一種學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走向學生,從而取得教學的高效率。
例如,在學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時,教師讓學生從家中帶來身邊的外國產品并在課堂上展示。有的學生展示了來自外國的食品,有的學生展示了來自外國的品牌衣服,有的展示了自己家中的外國產汽車照片……學生們興致勃勃地展示著、介紹著,在展示介紹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中國需要世界”。教師在學生這一學習起點的基礎上進行適當點撥,學生的學習便能水到渠成。
小學品德課中教師利用學生的學習起點,以學生的學習起點來決定教學,教學能離學生更近,能更好地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2.展示課前成果?,F(xiàn)在的小學品德教學非常注重學生的課前學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引領學生展示課前學習成果。如果教師能有效引領學生展示課前學習成果,品德教學將在學生課前學習的基礎上順風順水地前行,學生也將在課堂上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例如,在學習《日新月異的交通》一課時,教師課前讓學生開展古代交通工具的搜集活動。上課時,教師讓學生上臺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古代交通工具的圖片。在學生展示課前學習成果的基礎上,教師出示相關詩歌和句子,如“李白乘舟將欲行”“一騎紅塵妃子笑”“文成公主進藏”“絲綢之路”等,讓學生猜測古代人們所使用的船、馬、牦牛、駱駝等交通工具。此時,學生對古代交通工具的運用又多了一些了解。
教師關注學生課前學習成果,在此基礎上開展品德教學,是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而采取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將更有針對性,教學的效果將更好。
在小學品德課中,學生離不開教師的引領。教師只有掌握引領的訣竅,對學生進行扎實的引領,才能發(fā)揮更好的引領作用,學生在品德課中的發(fā)展才能更為高效。
(責編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