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青
喜愛網球的男人很難不對莎拉波娃產生興趣。我最早知道這位網壇女神是在初三,盡管很小,但已經確信她是一位魅力十足的女人了,青春期作祟嗎?我想沒那么簡單。那個時候整天在娛樂元素中耳濡目染,仿佛理想的女性形象除了小家碧玉就是大家閨秀,就連那時候紅極一時的美少女庫爾尼科娃都有一股清新溫婉的風格。而莎拉波娃為我敞開一扇天窗:原來有一種風韻之美是個性的釋放。莎拉波娃雙腿挺立甩動球拍的動作,在玲瓏的曲線中滲透著強大的能量。她被汗水浸潤的天使面龐中,透射出尖銳、倔強的目光,電視機前的我,似乎心中所有的脆弱與膽怯能瞬間被擊穿。而她在比賽中瘋狂的喊叫聲,就像瀉滿銀光的巨錘撞擊著我的胸膛,告訴一個十幾歲卻不甘于平凡的男孩,什么是淋漓盡致的人生價值,什么是竭盡所能追求榮耀??上攵?,莎拉波娃在當時對我的感染力有多大。
還記得在一次采訪中,我聽到莎拉波娃說道:“我是一個對失敗極其厭惡的人!”這或許不是一句足夠成熟老練的表達,但對于那時的我有著巨大的共鳴。而那時的莎拉波娃,嚴格意義上講既不是女孩,也并沒有成長為女人。童真的夢想在人生的岔路口上不應該表現(xiàn)出絲毫的膽怯與遮掩。我也隨之產生了強烈的感覺:做人就應該像莎拉波娃那樣對實現(xiàn)夢想充滿渴望。那個年齡的我從不奢望任何遙不可及的內斂與成熟,什么時候的我,就該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
當我在生活與學習中遇到各種挫折,都會想起莎拉波娃的那句話:“我是一個對失敗極其厭惡的人!”這句話與其說是莎拉波娃對我的影響,不如說是我終于找到了標桿。從初中到高中的歲月辛苦卻又無奈,但在人生中的印記格外深刻。課程的壓力,人際交往的困惑,個人情感與思想的糾結,就像小威廉姆斯的三記強有力的底線回擊,時常打得我喘不過氣。而同樣對失敗極其厭惡的莎拉波娃會怎么做?就像她慣有的方式,丟球后轉過身來背對對手,仰起頭來,深呼幾口氣,若有所思,還是尖銳執(zhí)著的目光,還是浸透在汗水中的滿面金絲,然后轉過身去,繼續(xù)強有力地發(fā)球與嘶吼。
2004年,莎拉波娃在溫網決賽中橫掃小威廉姆斯,奪得職業(yè)生涯的首個大滿貫冠軍。而那一年,我升入高三,迎接高考。2005年8月22日,莎拉波娃第一次登頂WTA世界第一,而我已順利考入了大學。2006年9月10日,莎拉波娃在美網女單決賽中戰(zhàn)勝海寧,贏得了自己的第二個大滿貫,而那時我在大學拿到了獎學金,樹立了人生的方向。2008年,莎拉波娃在澳網中完勝伊萬諾維奇,贏得了第三個大滿貫,而我在大學中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2012年,莎拉波娃在法網決賽中擊落埃拉尼,完成職業(yè)生涯的全滿貫,那時的我已經步入社會,娶妻生子,甚至有了自己真正的事業(yè)。
如今,陷入低谷的她,或許會感受到更加完整的人生吧!因為我注定也會如此。在30周歲生日那天我對自己說:無須妥協(xié),因為我還年輕,仍然可以做一個對失敗極其厭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