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春 翟秀宇 李紅芹
(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泌尿外二科,吉林 長春 130021)
?
影響腎移植術后移植腎失功的因素
馬艷春翟秀宇李紅芹
(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泌尿外二科,吉林長春130021)
目的分析影響腎移植手術后移植腎失功的因素。方法接受同種異體腎移植手術的患者共750例,分析移植腎失功率及失功原因。應用Logistic分析影響移植腎失功的獨立因素。結果5年內(nèi)移植腎失功率為3.87%,存活率為96.13%,腎移植受者的存活率為97.73%;移植腎功能延遲恢復、急性排斥反應、加速性排斥反應、感染,顯著影響移植腎的存活率(P<0.05)。年齡、免疫抑制方案對移植腎存活的影響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移植腎冷缺血時間、肌酐恢復正常時間、患者1個月內(nèi)狀況(移植腎功能延遲恢復、急性排斥反應、加速性排斥反應、感染)均屬影響移植術后移植腎存活的獨立因素。結論對腎移植術后患者進行移植腎功能延遲恢復、急性排斥反應、加速性排斥反應、感染的發(fā)生進行嚴格控制,對提高移植腎的存活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腎移植;移植腎失功
目前,我國面臨嚴重的移植器官資源匱乏問題〔1〕。面對有限的供腎數(shù)量與日益增加的需要進行腎移植病人數(shù)目之間的矛盾,如何有效利用稀缺的供腎資源、降低腎移植患者排斥反應發(fā)生率和移植腎失功率、提高腎移植術后移植腎存活率,成為各移植中心的首要任務。本文通過分析影響腎移植術后移植腎失功的因素,探討如何提高腎移植術后移植腎存活率。
1.1對象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行同種異體腎移植手術的患者共767例,排除失隨訪病例17例,以750例腎移植受者為研究對象。其中中青年(18~59歲)722例,老年(≥60歲)28例;男488例,女262例;原發(fā)?。郝阅I小球腎炎583例,糖尿病腎病158例,其他9例;親屬供腎137例,尸體供腎533例,心臟死亡捐獻器官移植(DCD)80例。
1.2免疫抑制方案手術前應用舒萊(巴利昔單抗)或兔抗人胸腺細胞免疫球蛋白(ATG)進行免疫誘導,也有少部分患者未接受免疫誘導治療。術中及術后1、2 d應用甲潑尼松龍500 mg沖擊治療〔2〕。術后應用環(huán)孢素(CsA)或普樂可復(FK506)+霉酚酸酯(MMF)+潑尼松(Pred)三聯(lián)療法。術后第1天開始應用MMF 1.5 g/d;當血肌酐下降至200 μmol/L時開始口服CsA,起始量為6 mg·kg-1·d-1或FK506,起始量為0.1 mg·kg-1· d-1。術后第3天開始口服潑尼的松120 mg/d,逐日減量直至20 mg/d維持,并根據(jù)患者的臨床情況和CsA血藥濃度、普樂可復血藥濃度、MMF血藥濃度隨時進行調(diào)整。
1.3隨訪情況腎移植術后患者1個月內(nèi)每周隨訪1次,3個月內(nèi)每2周隨訪1次,6個月后每個月隨訪1次,12個月后每3~6個月隨訪1次,隨訪率達97.78%。
1.4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軟件,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將有顯著性差異的因素(P<0.05)納入Logistic回歸分析,計算比值比(OR)及95%可信區(qū)間(CI)。
2.1移植腎失功情況750例中有29例發(fā)生移植腎失功,移植腎失功率為3.87%,存活率為96.13%。失功原因:急性排斥反應16例(55.17%),慢性排斥反應5例(17.24%),移植腎腎病4例(13.79%),感染2例(6.90%),加速排斥反應1例(3.45%),移植腎破裂1例(3.45%)。中青年組與老年組半年(97.78% vs 96.43%)、1年(96.81% vs 92.865%)、3年(96.40% vs 92.86%)的移植腎存活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腎移植受者存活情況750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發(fā)生死亡,存活率為97.73%。其中中青年組13(1.8%)例死亡,包括5例死于間質(zhì)性肺炎,3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肺栓塞,1例死于甲流(H1N1),1例死于肺癌,1例死于肺結核,1例死于心肌梗死。老年組4例(14.29%)死亡,其中3例死于間質(zhì)性肺炎,1例死于心力衰竭。老年組死亡率明顯高于中青年組(P=0.002)。老年組腎移植受者術后半年(96.43%)、1年(89.29%)、3年(85.71%)存活率均明顯低于中青年組(99.03%、98.75%、98.20%)(P<0.05)。
2.3影響移植腎失功的單因素分析移植腎冷缺血時間>12 h,肌酐恢復正常時間>14 d,患者1個月內(nèi)發(fā)生移植腎功能延遲恢復(DGF)、急性排斥反應、加速性排斥反應、感染,顯著影響移植腎失功(P<0.05)。年齡、免疫抑制方案對移植腎存活的影響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影響移植腎存活的單因素分析
2.4影響移植腎存活的Logistic分析移植腎冷缺血時間、肌酐恢復正常時間、患者1個月內(nèi)狀況(移植腎功能延遲恢復、急性排斥反應、加速性排斥反應、感染)均屬影響移植術后移植腎存活的獨立因素。見表2。
表2 影響移植腎存活的多因素分析
移植腎失功,不僅會給患者及家屬帶來沉痛的經(jīng)濟、心理打擊,同時造成嚴重的醫(yī)療資源浪費。研究顯示,在60~74歲的老年終末期腎病患者中,接受腎移植后的死亡風險較等待移植者降低了61%,預期壽命延長4年〔3〕。所以,越來越多的老年患者開始接受腎移植手術〔4〕。老年患者術前等待移植時間較長,心肺儲備功能降低,常伴隨心腦血管疾病,提示在臨床工作過程中,應加大對老年腎移植受者的臨床分析與管理,預防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提高老年腎移植受者的存活率。
移植腎冷缺血時間、肌酐恢復正常時間、患者1個月內(nèi)移植腎功能延遲恢復(DGF)、急性排斥反應、加速性排斥反應、感染是影響移植腎存活的獨立因素。此調(diào)查結果中的移植腎、腎移植受者的存活率高于齊雋等〔5〕的調(diào)查結果;冷缺血時間>12 h影響移植腎的存活率與齊雋等〔5〕等調(diào)查結果不一致;肌酐恢復正常時間>14 d,1個月內(nèi)狀況發(fā)生移植腎功能延遲恢復、急性排斥反應、加速性排斥反應、感染的發(fā)生影響移植腎的存活率與齊雋等調(diào)查結果一致。
但本研究僅是單中心5年經(jīng)驗回顧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應進一步進行多中心、更長時間的數(shù)據(jù)分析。在臨床工作過程中對移植腎冷缺血時間、肌酐恢復正常時間、患者1個月內(nèi)移植腎功能延遲恢復、急性排斥反應、加速性排斥反應、感染的發(fā)生進行嚴格控制,對提高移植腎的存活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陳麗萍,張曉琳,錢葉勇,等.老年腎移植受者的臨床分析與管理〔J〕.中華器官移植雜志,2014;35(2):82-5.
2傅耀文,周洪瀾,王偉剛,等.老年患者腎移植的臨床經(jīng)驗〔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4;10(24):919-20.
3Wolfe RA,Ashby VB,Milford EL,etal.Comparision of mortality in all patients on dialysis patients on dialysis awaiting transplantation,and recipients of a first cadaveric transplant〔J〕.N Engl J Med,1999;341(23):1725-30.
4Collins AJ,F(xiàn)oley RN,Chavers B,etal.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 2011 Annual Data Report:atla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end-stage renal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J〕.Am J Kidney Dis,2012;59(1 suppl 1):e1-420.
5齊雋,閔志廉,朱有華,等.影響腎移植后人、腎長期存活的因素分析〔J〕.中華器官移植雜志,2004;25(3):148-52.
〔2016-01-08修回〕
(編輯曲莉)
李紅芹(1980-),女,主管護師,博士在讀,主要從事泌尿系統(tǒng)疾病研究。
馬艷春(1980-),女,護師,主要從事泌尿外科及腎移植相關的臨床研究及護理工作。
R65
A
1005-9202(2016)18-4568-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