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后平
匡互生,又名匡濟,是“五四運動”中因點燃趙家樓第一把火而出名的湖南邵陽人。然他的兩篇習作引發(fā)一樁湖南省教界命案的故事,卻知之者甚少。
1913年,匡互生就讀于邵陽駐省中學。學習期間,匡互生寫了兩篇作文,一篇為《救國大計策》,為議論文,511字,老師改動21處,增字45個,批語是:識見卓越,能言所欲言。另一篇為《岳麓游記》,為記敘文,689字,老師改動3處,增字2個,批語為:雖乏生色,卻皆質實之言。兩篇均為毛筆小楷,字體工整,筆力剛勁。老師在文中多處圈了“О”,顯然是對文章精彩處有著重嘉許之意。這位老師是誰?他就是李洞天。
李洞天,名喬生,字純白,邵陽人。他6歲啟蒙,16歲設館教書,精于國文。1898年滕驥在邵陽城內沙井頭創(chuàng)辦滕氏女塾(湖南最早的女校),聘李洞天為教習。1911年,李洞天與邵陽革命黨人鄒永成等策動駐五峰鋪之巡防營管帶張貫夫起義,光復寶慶城,成立軍政府寶慶分府,李洞天為參謀官。后以譚延闿為首的立憲派篡奪了湖南軍政領導權,取消軍政分府,李洞天避走城南銅鈴庵,隨又于庵中設館授徒。1913年,邵陽駐省中學校長劉武聘李洞天為國文教習。
匡互生是1910年考入邵陽駐省中學的。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勝利后,他曾毅然扛起長槍參加攻打巡撫衙門的戰(zhàn)斗??锘ド枷脒M步,學業(yè)成績優(yōu)良。李洞天是邵陽辛亥革命領袖級人物,又精于國文,同為邵陽人,有此師生之緣,志同道合,自然交情甚篤。
1913年袁世凱派湯薌銘來湖南任查辦使兼任都督。湯采取殘暴手段鎮(zhèn)壓湘人,摧殘革命勢力。是年冬,湯偵悉當時邵陽駐省中學多進步人士,反袁空氣熾烈,決意捉拿。一日,湯薌銘請劉武校長到署衙故意問學校國文教員優(yōu)劣,劉直答:李洞天學問出眾。隔一日,又傳令劉武和李洞天到都督府,湯薌銘手持匡互生的這本作文,念著《救國大計策》中的一段:我國共和以來,名雖改革,實仍腐敗……絲茶不增多,五谷不加豐,工業(yè)不加進。日言普及教育而學校日見減少,學風日形衰頹甚,以何?莫非此惡劣政府之所致……否則,推翻之,改革之?!对缆从斡洝分械囊欢危何覈B年以來,以暴易暴,惟知搜括于市井,不圖強國固其國基,加之連年用兵,招撫無方,以致民窮財罄,鐵路電線增筑之不能,而況他項工程乎……并指著作文上的改動語和批語,向劉武和李洞天二人說:“這是李洞天先生批的嗎?”劉不知所措,李應聲對曰:“是我批的。”湯厲聲怒斥,李亦不示弱,據(jù)理反駁。劉、李二人當即被關押。
消息傳出后,長沙教育界嘩然,組織了部分師生到省府請愿。迫于輿論壓力,湯薌銘釋放了劉武校長。但對李洞天則實施嚴刑拷問,李始終堅貞不屈。其實湯薌銘拿匡互生的兩篇文章說事是掩耳盜鈴,他的目的是絞殺革命黨人,李洞天正是要犯,湯薌銘對他早已是殺意已決。為遮人耳目,湯薌銘以教案的名義給李洞天按上一個“施教不端,茲任匪言”的罪名,同時為表“慈懷寬容”,對學生匡互生“望加訓導,既往不咎”,實施了“法外開恩”。并將此案卷(現(xiàn)存于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呈送北洋政府復核,復核結果是:處決。是年冬,李洞天被殺害于長沙南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