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孝孝,羅 虎,鄧立康
?
全球燃料乙醇行業(yè)進展
郭孝孝,羅 虎,鄧立康
(中糧集團生物能源事業(yè)部,北京 100020)
燃料乙醇作為全球最為成熟的汽油代替可再生能源,近些年取得了長足發(fā)展。對近年來全球燃料乙醇的產(chǎn)量和消費量進行了總結(jié),對美國、巴西、歐盟和中國四個主要國家和地區(qū)目前的供需狀況進行了對比,揭示了我國巨大的市場潛能。還對全球主要國家的燃料乙醇政策變化情況進行了總結(jié),并對我國燃料乙醇的發(fā)展提出了建議。
燃料乙醇;政策;可再生能源;玉米
燃料乙醇是目前全球公認的最為成熟的汽油代替燃料。作為一種可再生的生物液體燃料,燃料乙醇在緩減大氣污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降低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激活農(nóng)村經(jīng)濟、提高農(nóng)戶收入等方面都有十分顯著的作用,從而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得到了推廣使用,已經(jīng)成為國際上最為關(guān)注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近年來,國際上燃料乙醇在政策、市場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變化。本文將對近幾年內(nèi)全球燃料乙醇的發(fā)展現(xiàn)狀、政策變化情況進行總結(jié),并對我國燃料乙醇行業(yè)的發(fā)展提出建議。
1.1 生產(chǎn)情況
圖1是從2000年至今,全球及主要生產(chǎn)國的燃料乙醇產(chǎn)量曲線圖[1]??梢钥闯?,從2000年到2010年,全球燃料乙醇產(chǎn)量從1 370萬t增長到了近7 000萬t,實現(xiàn)了跨越式增長。然而近5年來,燃料乙醇產(chǎn)量增速顯著放緩,尤其是2011、2012年,受美國氣候干旱、玉米價格上漲影響,產(chǎn)量還有所下降。2013年以后燃料乙醇行業(yè)又開始復蘇,2015年全球產(chǎn)量達到7,673萬t,為歷史最高值。
圖1 2000年至今全球燃料乙醇產(chǎn)量變化(出自EIA&RFA)
從產(chǎn)地來看,全球的燃料乙醇生產(chǎn)國/地區(qū)主要有美國、巴西、歐盟和中國。2000年至今的十多年里,美國和巴西的產(chǎn)量始終穩(wěn)居前兩位,2006年之前,巴西略高于美國,2006年以后,美國開始反超巴西,而且差距逐漸拉大。歐洲和中國產(chǎn)量從2002年以后開始增長,但是增長速度緩慢(表1)。
表1 2015年主要國家及地區(qū)燃料乙醇產(chǎn)量[2]
從表1可以看出,2015年美國燃料乙醇產(chǎn)量為4,410萬t,占比57.7%,為最大生產(chǎn)國;其次是巴西,產(chǎn)量2,128萬t,占比27.6%。歐盟28國的總產(chǎn)量為416萬t,占比5.4%,中國產(chǎn)量為244萬t,占比3.2%。
1.2 消費情況
表2為2015年主要國家和地區(qū)的燃料乙醇消費情況。
表2 2015年主要國家及地區(qū)燃料乙醇消費量
*總汽油消費量=燃料乙醇消費量+汽油消費量
**出自EIA;***出自UNICA
美國的乙醇混配政策是全國范圍內(nèi)使用E10汽油,2015年的燃料乙醇消費量為528億L,占到總汽油用量的9.9%,基本達到政府強制混配10%的要求。但也可以看出,如果仍按照此混配要求,美國燃料乙醇產(chǎn)量已經(jīng)超出了需求量,即美國本土市場已經(jīng)飽和。而且預計未來美國汽油消費量(含燃料乙醇)會逐漸下降,如果不提高乙醇混配比例或者打開國際市場,美國的燃料乙醇將面臨很大的壓力。事實上,2015年美國燃料乙醇產(chǎn)量為556億L,產(chǎn)能為590億L[2],生產(chǎn)負荷約為94%。
在巴西,早在2007年就實現(xiàn)了100%汽油添加乙醇。巴西的燃料乙醇分為兩類,無水乙醇和含水乙醇。無水乙醇通常和汽油混配使用,最新規(guī)定的混配比例為27%[3],為全球最高要求。含水乙醇則完全代替汽油,但需要使用靈活燃料汽車(FFVs)或乙醇汽車(只能以含水乙醇為燃料)。近些年巴西新生產(chǎn)的輕型汽車約90%是靈活燃料汽車[4]。2015年巴西無水乙醇消費量109.3億L,含水乙醇消費量178.6億L,汽油消費量(Gasoline A)302億L[5],乙醇和汽油的消費比例為0.95:1,證明巴西的乙醇和汽油消費量已經(jīng)十分接近,預計很快將實現(xiàn)乙醇消費量超越汽油。
歐盟2015年的燃料乙醇消費量大約為52.5億L,主要國家有法國、德國、比利時及荷蘭等,全歐盟28國的平均混配比例預計大約為3.6%(按能量計)[6],如果按體積計,混配量大約為5.5%。
我國2015年燃料乙醇消費量大概為30.8億L(246萬t)[7],主要在6個省以及其他28個城市使用,均為E10乙醇汽油。另外,從2016年7月5日起山東德州市也加入了乙醇汽油使用行列。然而30.8億L的燃料乙醇消費量僅占我國總汽油消費量的2.1%。如果按照強制添加10%計算,我國燃料乙醇缺口超過114億L。
燃料乙醇的發(fā)展與混配政策、原料政策、稅收政策及投資、進出口等政策都有關(guān)系。從各國的推廣經(jīng)驗來看,混配政策對燃料乙醇的發(fā)展最為重要。經(jīng)統(tǒng)計,目前全球共有36個國家制定了關(guān)于燃料乙醇的混配政策,遍及五大洲[8,9]。代表性的國家有巴西、美國、加拿大、阿根廷、印度等,歐盟很多成員國也位列其中[9]。
下面將對美國、巴西、歐盟和我國近兩年的相關(guān)政策變化情況進行總結(jié),為我國燃料乙醇發(fā)展提供參考。
2.1 美國政策變化
2.1.1 可再生燃料標準風波
RFS全稱Renewable Fuels Standard,是美國關(guān)于生物液體燃料混配量的強制法規(guī),要求到2022年生物燃料總混配量達到360億加侖[10]。
RFS保障了美國燃料乙醇的巨大市場,也使得美國在短短幾年內(nèi)迅速成長為全球最大的乙醇生產(chǎn)國和消費國。然而RFS的實施,侵占了石油公司的市場和利益。尤其是近幾年美國汽柴油的總體消耗量比RFS制定時設(shè)定的預期值低不少,如果仍按照RFS法規(guī)執(zhí)行,美國的石油公司將需要購買比實際混配量高的RINs(Renewable Identification Numbers)。為此石油公司不遺余力地攻擊RFS,希望廢除RFS。另一方面,纖維素燃料和先進生物燃料受技術(shù)、油價等多方面影響未能如期形成規(guī)模,產(chǎn)能和產(chǎn)量均未達到RFS的要求。鑒于此,EPA提議修訂RFS[11,12],使混配量達到合理的水平。2014-2017年具體混配要求變化如下表3所示。
表3 美國2014-2017年RFS混配量變化情況
*D3燃料:溫室氣體減排>60%;D4燃料:溫室氣體減排>50%;D5燃料:溫室氣體減排>50%;D6燃料:溫室氣體減排>20%
**調(diào)整后混配量數(shù)據(jù),2014-2016年數(shù)據(jù)是最終確定數(shù)據(jù),2017年混配量仍處于征求意見階段,最終數(shù)據(jù)將于2016年11月底公布。
***總可再生生物燃料混配量=D6燃料混配量+D5燃料混配量,D5燃料包括了D3燃料和D4燃料。
可以看出,調(diào)整后的RFS較大幅度下調(diào)了先進生物燃料,尤其是纖維素燃料的混配量,這主要是由纖維素燃料仍未實現(xiàn)規(guī)?;a(chǎn)造成的。而對于市場上主流的玉米燃料乙醇,下調(diào)幅度很小,2016年為3.3%,2017年只有1.3%。預計未來幾年內(nèi)美國一代玉米燃料乙醇的混配量能夠穩(wěn)定達到甚至超過RFS最初的要求——150億加侖。
2.1.2 加強生物燃料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
2015年10月28日,美國農(nóng)業(yè)部部長宣布將和美國21個州一起,共投資2.1億美元用于Biofue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hip(BIP)項目[13],預計將在美國21個州的1400多家加油站新增5000多個乙醇混配泵,包括E15和E85的混配泵。
從各方面政策都可以看出美國政府對燃料乙醇的重視,通過市場強制混配及增加混配泵等方式,有效促進燃料乙醇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2.2 巴西政策變化
2.2.1 提高乙醇混配比例
巴西政府規(guī)定自2015年3月16日起將汽油中乙醇的含量由25%增至27%[3],也是全球最高混配要求。該政策再次刺激了巴西燃料乙醇行業(yè)的強勁增長,預計2016年巴西乙醇產(chǎn)量將達到306.8億L,同比提高5%[14]。
2.2.2 恢復燃油稅
巴西政府從2015年2月1日開始恢復對汽油征收0.22雷亞爾/公升的消費稅[15]。為此巴西國內(nèi)汽油價格或提高7%,促使消費者選擇乙醇而不是汽油,直接促進了燃料乙醇行業(yè)的發(fā)展。
2.2.3 提高乙醇進口關(guān)稅
去年5月,巴西參議院通過法案,決定從2015年6月22日開始,將自美國進口的乙醇關(guān)稅從9.25%上調(diào)至11.75%[16]。美國是巴西最主要的乙醇進口來源國,巴西國內(nèi)乙醇企業(yè)也因此獲利。
2.2.4 制定能源規(guī)劃
2015年12月29日,巴西政府通過了最新的十年能源規(guī)劃,計劃到2024年將巴西乙醇產(chǎn)量從現(xiàn)在的285億L提高到439億L[17]。屆時,巴西的燃料乙醇用量將遠遠超過汽油用量(目前二者用量接近),成為巴西最主要的液體燃料。
2.3 歐盟政策變化
2.3.1 明確強制混配政策
歐盟關(guān)于乙醇的強制混配法律是可再生能源指令Renewable Energy Directive(RED),主要目的使歐盟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達到總能源用量的20%。指令還規(guī)定,在交通領(lǐng)域,所有成員國的可再生能源比例必須達到10%以上[18]。
2015年4月,歐洲議會將2020年交通領(lǐng)域的一代燃料乙醇使用目標定為7%(能量計)[19]。目前歐盟的乙醇混配比例大約3.6%,其中一代燃料乙醇的混配量大約3.4%,這表明歐盟的一代燃料乙醇在2020年之前仍有超過一倍的增長空間。
需要指出的是,歐洲議會今年6月發(fā)布的一份可再生能源進展報告指出[20],歐盟到2020年實現(xiàn)交通領(lǐng)域10%可再生燃料的目標已經(jīng)嚴重滯后,呼吁歐盟委員會制定提高包括燃料乙醇在內(nèi)的生物燃料使用量的立法。預計未來歐盟乙醇的強制混配比例會有所提高。
2.3.2 對進口乙醇增收反傾銷稅
2013年2月起,歐洲議會開始對進口自美國的生物乙醇施加了9.5%的反傾銷稅,按照每噸乙醇62.3歐元的固定費用征收,為期5 a[21]。這一反傾銷稅直接將來自于美國的進口乙醇阻擋在歐盟市場外。從2011年10月份歐盟發(fā)起反傾銷調(diào)查開始,歐盟的乙醇進口量就開始直線下降,從2011年的12.85億L下降到2015年的1.9億L。
然而近日這一狀態(tài)出現(xiàn)了變數(shù)。2016年6月9日,歐洲法庭判決歐盟的反傾銷稅立法違背了歐盟自身的法律,予以廢除[22]。
總的來看,歐盟對糧食燃料乙醇的支持政策會越來越明朗,混配要求會提高,產(chǎn)量和進口量都會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2.4 我國政策變化
為了維護糧食安全,我國于2007年收回了燃料乙醇項目審批權(quán),不再新增玉米燃料乙醇產(chǎn)能。
除了叫停玉米乙醇項目外,為了鼓勵主產(chǎn)區(qū)玉米種植,提高農(nóng)民收入,我國從2008年開始在東北三省和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實行玉米臨時收儲制度,即最低價收購政策。該政策確實取得了效果:我國玉米播種面積從2008年的4.48億畝增加到了2015年的5.72億畝,玉米產(chǎn)量也從1.65億t噸增加到2.25億t[23]。
然而,2011年之后,包括玉米在內(nèi)的國際農(nóng)產(chǎn)品價格大幅跳水,只有我國的玉米價格因為最低價收購政策依然堅挺,成為全球玉米價格的高地。國內(nèi)大部分玉米深加工企業(yè)出現(xiàn)虧損,開工率嚴重不足,進一步導致玉米庫存激增。數(shù)據(jù)顯示[24],截止今年3月份,我國玉米庫存量達到2.5億t。因此產(chǎn)生的包括收購費、做囤費、保管費和資金利息等在內(nèi),每噸糧食庫存成本在252元。據(jù)此計算,2.5億t玉米一年的庫存費用大約是630億元。另外,大量的玉米庫存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人畜不能食用的霉變玉米,如何處置這些問題糧食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玉米臨儲政策改革成為必然。
2016年3月28日,國家發(fā)改委、中央農(nóng)辦、財政部等部門聯(lián)合宣布2016年在東北三省和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將玉米臨儲政策調(diào)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6月20日,財政部發(fā)布了《關(guān)于建立玉米生產(chǎn)者補貼制度的實施意見》, 稱玉米價格將由市場形成。也就意味著2008年以來實施了八年的玉米臨儲政策正式取消。
臨儲政策的廢除將會增加市場在玉米價格調(diào)節(jié)中的作用,繼而引導玉米價格走向理性,促進飼料、養(yǎng)殖企業(yè)以及玉米深加工企業(yè)的發(fā)展。
2016年4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wù)院關(guān)于實施東北地區(qū)等老工業(yè)基地振興戰(zhàn)略的若干意見》正式發(fā)布,明確提出要適當擴大東北地區(qū)燃料乙醇生產(chǎn)規(guī)模,研究布局新的生產(chǎn)基地。
在原料政策和市場政策利好下,我國玉米燃料乙醇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
如前所述,目前我國燃料乙醇用量只占到汽油用量的2.1%,發(fā)展空間巨大。筆者認為我國正面臨著絕佳的發(fā)展時機,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1)我國糧食庫存壓力過大,而且有相當量的人畜不能食用的霉變、真菌毒素超標、重金屬超標的糧食無法處理。燃料乙醇行業(yè)的發(fā)展不僅能夠降低糧食庫存過大帶來的財政壓力,還能夠解決問題糧食的出路,從而避免了問題糧食進入市場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事實上,自我國燃料乙醇項目啟動以來,截止2014年底,已經(jīng)累計轉(zhuǎn)化了人畜不能食用的玉米、水稻和小麥等1211萬t,實現(xiàn)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25]。
(2)我國汽車保有量逐年上升,因汽車尾氣造成的大氣污染也日漸嚴重。以北京為例,本地PM2.5污染源中,機動車占比高達30%以上[26]。在汽油中添加乙醇能夠提高汽油辛烷值和氧含量,有助于汽油燃燒更加充分,降低PM2.5、一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氣質(zhì)量[27,28]。
(3)使用燃料乙醇有利于我國實現(xiàn)減碳目標,提高國際地位和話語權(quán)。美國阿貢實驗室研究表明,和汽油相比,玉米乙醇的全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減排量達到19%~48%[29]。全球可再生燃料聯(lián)盟研究報告表明,2009年全球共使用燃料乙醇737.5億L,減排的溫室氣體量達到8 756.7萬t,相當于奧地利2007年全國的排放量[30]。美國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數(shù)據(jù)顯示,2011年至2015年加州交通領(lǐng)域減排1 655萬t,其中燃料乙醇貢獻了51%,為最大貢獻燃料[31]。我國安徽省自2005年開始推廣使用乙醇汽油,截至2015年底,共使用燃料乙醇238萬t,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88萬t[32]。我國是目前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2015年通過的《巴黎協(xié)議》,我國莊嚴承諾將在2030年實現(xiàn)碳排放達到峰值,對《巴黎協(xié)議》的通過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體現(xiàn)了大國責任。燃料乙醇的使用將有助于我國實現(xiàn)國際承諾,為全球氣候改善貢獻力量。
(4) 加大以玉米燃料乙醇為主的玉米深加工行業(yè)的發(fā)展力度,可以提高玉米市場需求,促進玉米種植技術(shù)的發(fā)展,提高玉米生產(chǎn)能力,即所謂的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藏糧于企。以美國為例,通過大力發(fā)展燃料乙醇為主的玉米深加工業(yè)務(wù),美國形成了巨大的市場需求,進而拉動了美國玉米種植技術(shù)的飛躍,玉米單產(chǎn)從1995年的113.5蒲式耳/英畝增加到了現(xiàn)在的168.4蒲式耳/英畝,提高了48%,與此同時,每蒲式耳玉米的氮肥使用量從1.15磅下降到了0.83磅,下降了28%[2]。據(jù)杜邦和孟山都的預測,美國玉米單產(chǎn)將于2030年再翻一番,達到300蒲式耳/英畝[33]。如果我國仍然以庫存為主要手段來維持糧食供應(yīng),必將在這一輪種子和種植技術(shù)的競爭中被對手越超越遠,屆時再無法阻擋成本遠低于我國的糧食從海外進入國內(nèi)市場,像之前的大豆一樣,對國內(nèi)市場造成重創(chuàng)。
(5)發(fā)展玉米燃料乙醇是振興東北經(jīng)濟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國東北三省經(jīng)濟下行,人才流失嚴重。如何因地制宜發(fā)揮好當?shù)氐馁Y源優(yōu)勢是解決東北問題的關(guān)鍵。玉米主產(chǎn)區(qū)正是東北三省的優(yōu)勢所在,通過發(fā)展燃料乙醇為主的玉米深加工行業(yè)能夠帶動投資、增加就業(yè)、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經(jīng)濟活力,符合我國振興東北的政策方針。
建議我國在政策上擴大燃料乙醇的使用地區(qū),為燃料乙醇提供可靠的市場保障。例如在京津冀、長三角等空氣污染嚴重的地區(qū)逐步推廣E10乙醇汽油。另外,建議國內(nèi)有能力的企業(yè)與國際上技術(shù)先進的公司開展合作,引進最先進的技術(shù),并結(jié)合國內(nèi)的實際情況開發(fā)出適合中國國情的乙醇工藝技術(shù),在國內(nèi)推廣。
[1] EIA. International Energy Statistics和RFA Industrial Statistics[R]..
[2] RFA:2016 Ethanol Industry Outlook[R].
[3] Brazil to increase ethanol blend to 27 percent, Ethanol Producer Magazine, march 09, 2015[R].
[4] ANFAVEA, Anuário da Indústria Automobilística Brasileira 2016[R].
[5] UNICA, fuel ethanol consumption data, 2015[R].
[6] EU Biofuels Annual 2015, GAIN report number: NL5028[R].
[7] China-People’s Republic of Biofuels Annual 2015, GAIN report number: CH15030[R].
[8] REN21: Renewables 2015 Global Status Report[R].
[9] EU-28 Biofuel Mandates in the EU by Member State. GAIN Report Number: GM15015, 2015,7,13[R].
[10]Energy Independence and Security Act of 2007, Public Law 110–140—DEC. 19, 2007[R].
[11] Final Renewable Fuel Standards for 2014, 2015 and 2016, and the Biomass-Based Diesel Volume for 2017[EB/OL]. https://www.epa. gov/renewable-fuel-standard-program/final-renewable-fuel-standards-2014-2015-and-2016-and-biomass-based
[12] Proposed Renewable Fuel Standards for 2017, and the Biomass-Based Diesel Volume for 2018[EB/OL]. https://www.epa.gov/ renewable-fuel-standard -program/roposed-renewable-fuel-standards-2017-and-biomass- based-diesel
[13] USDA Announces $210 Million to be Invested in Renewable Energy Infrastructure through the Biofue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hip[EB/OL]. http://www.usda.gov/wps/portal/usda/usdamediafb?contentid=2015/10/0300.xml&printable=true&contentidonly=true
[14] Brazil Biofuels Annual. GAIN Report Number: BR15006, 2015, 8, 10[R].
[15] Fitch: Brazilian Sugar and Ethanol Producers to Benefit ModestlyFrom Fuel Tax Changes. 2015, 1, 27[EB/OL]. http://www. marketwatch. com/story/fitch-brazilian-sugar-and-ethanol-producers-to-benefit-modestly-from-fuel-tax-changes-2015-01-27
[16] U.S. ethanol exports to Brazil face tariff increase. 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2015, 6, 22[EB/OL]. https://www.ajot.com/n ews/ update-1-u.s.-ethanol-exports-to-brazil-face-tariff-increase
[17] O Ministério de Minas e Energia: o Plano Decenal de Energia 2024 (PDE 2024)[R].
[18] Directive 2009/28/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3 April 2009,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09, 5,6[R].
[19] Proposal on indirect land-use change: Council reaches agreement[J]. Luxembourg, 2014, 6, 13, 7550/14.
[20] Overview of the biofuel policies and markets across the EU-28, ePURE, 2016,6[R].
[21] Council Implementing Regulation (EU) No 157/2013[J].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13, 2, 22.
[22] Judgment of the General, 2016, 6, 9. In Case T-276/13[R]..
[23] USDA 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Grain: World Markets and Trade》,2016-05[R].
[24] 南方財富網(wǎng):國儲玉米一年補貼630億 2.5億噸庫存倒逼臨儲政策改革. 2016.3.29[EB/OL]. http://www.southmoney.com/futures/ yumiqihuo/201603/530371.html
[25] 岳國君,燃料乙醇:消納“問題糧食” 保障糧食安全[J].中國戰(zhàn)略新興產(chǎn)業(yè),2015-11-01.
[26] 北京環(huán)保局, 2014, 4, 26:大氣細顆粒物來源解析結(jié)果表明機動車污染占比最多[EB/OL]. http://www.china-ep.com/news/201404/ 26/ 1514.html.
[27] John M. E. Storey, Teresa L. Barone, Kevin M. Norman, et al. Ethanol Blend Effects On Direct Injection Spark-Ignition Gasoline Vehicle Particulate Matter Emissions[J].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2010-01:2129.
[28] Keith Knoll, Brian West and Wendy Clark et al. Effects of Intermediate Ethanol Blends on Legacy Vehicles and Small Non-Road Engines, Report 1. NREL/TP-540-43543, 2009, 2[R].
[29] Michael Wang, Jeongwoo Han, Jennifer B Dunn,et al. Well-to-wheels energy use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f ethanol from corn, sugarcane and cellulosic biomass for US use. Environ[J]. Res. Lett., 7 (2012) 045905.
[30] GHG Emission Reductions From World Biofuel Production and Use[J]. Global Renewable Fuels Alliance, 2009-9-23.
[31] LCFS Quarterly Data, last updated April 15, 2016[EB/OL]. http://www. arb.ca.gov/fuels/lcfs/lrtqsummaries.htm.
[32] 安徽推廣乙醇汽油十年 二氧化碳減排數(shù)百萬噸, 新安晚報,2016,5,11[EB/OL]. http://ah.ifeng.com/a/20160511/4540677_0.shtml.
[33]Monsanto Predicts 300 Bushels Per Acre for Corn. 2011, 3, 21[EB/OL].http://www.indianagrain.com/blog/monsanto-predicts-300-bushels -per-acre-for -corn.
Progress of Global Fuel Ethanol Industry
,,
(COFCO Bio-energy Division, Beijing 100020, China)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fuel ethanol were summarized.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fuel ethanol in USA, Brazil, EU and China we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 which revealed big market potential of fuel ethanol in China. The policies of fuel ethanol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were also discussed,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development of fuel ethanol in China were put forward.
fuel ethanol; policy; renewable energy; corn
TQ 463
A
1671-0460(2016)09-2244-05
2016-06-20
郭孝孝(1984-),男,山西省晉城市人,工程師,博士,2010 年畢業(yè)于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shù)專業(yè),研究方向:生物能源和化工。E-mail:guoxiaoxiao@cofc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