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謙 陳登文
(1、2.安順學(xué)院藝術(shù)學(xué)院, 貴州 安順561000)
?
屯堡文化
屯堡建筑木雕的文化背景探析
何謙1陳登文2
(1、2.安順學(xué)院藝術(shù)學(xué)院, 貴州 安順561000)
安順屯堡建筑風(fēng)格獨特,建筑上有精美的木雕裝飾,從中折射出屯堡人的觀念和理想。從文化的視角看,屯堡建筑木雕通過不同的圖式紋樣,向我們傳遞了儒家文化中的忠義思想、崇文思想,宗教文化中的佛、道文化,以及屯堡人數(shù)百年來的民俗文化。
安順屯堡;建筑木雕;文化
在貴州安順的大西橋、七眼橋、天龍鎮(zhèn)等地,盤亙著一些建筑風(fēng)格獨特,有別于周邊其他民居的村寨。這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當(dāng)年從江南地區(qū)征調(diào)官兵平定云南之后,所留下官兵的屯軍之地,學(xué)界稱之為“屯堡”?!啊捅と恕鳛橘F州省漢族社會中的特殊次級群體,這一群體在文化上既有別于貴州其他漢族,更與周邊其他各少數(shù)民族迥異,故有學(xué)者稱之為漢族的‘孤島文化’現(xiàn)象?!盵1]其建筑亦如此。作為古屯軍之地,屯堡建筑帶有軍事上的堡壘特征,便于防御敵人。但是,屯軍大多來自江南地區(qū),他們的居所必然會打上江南母體的烙印——建筑格局以江南特色的四合院或三合院為主,在門,窗,柱礎(chǔ)、天井上均有精美的雕刻作為裝飾,圖案內(nèi)容較廣泛,有祥禽瑞獸、折枝花卉、歷史故事、五行八卦等等。
屯堡人數(shù)百年的人文傳統(tǒng)便蘊藏在這一件件精美的建筑雕刻之中。美國人類學(xué)家克利格爾茲認為:“文化是一種通過符號在歷史上代代相傳的意義模式,它將傳承的觀念表現(xiàn)于象征形式之中,通過文化的符號體系,人與人得以相互溝通,綿延傳續(xù),并發(fā)展出對人生的知識及對生命的態(tài)度?!盵2]屯堡人便是以建筑的裝飾雕刻作為載體之一,來表達、傳承他們的觀念和理想。筆者在此對隱含在這些精美雕刻背后的文化意蘊做一個粗淺的梳理。
屯堡建筑四合院的形制,其房間的安排,按尊卑長幼關(guān)系依次排列;其廳堂設(shè)神龕,供奉天地君親師的牌位。這些都帶有濃厚的宗法理念及儒家文化的特點?!案苯氐卣f,儒家文化實際已成為屯堡鄉(xiāng)民社會的公共意識,代表了屯堡民眾的集體認同或建構(gòu)認同。無論自覺或不自覺,主動或被動,他們大多都是儒家思想世俗化、生活化的踐行者?!盵3]儒家思想也蘊含在建筑的木雕上,通過這種藝術(shù)形式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屯堡人。
1、忠義思想
圖1 《三顧茅廬》
古代軍人的天職是忠君衛(wèi)國,以報效君主為最高宗旨,這從一直盛行的屯堡地戲的唱詞中亦可見一斑,只頌忠臣不揚奸佞,地戲“只演正史,不演旁雜劇目”。[4]雖說時過境遷,屯堡人不復(fù)為軍人,但忠義思想仍一代代傳承下去。云山屯堡的戲臺前額欄板雕刻著“孝”、“悌”、“忠”、“信”四個字,字體皆為隸書,方正嚴肅。除文字外,配有出自《三國演義》的兩件木雕作品,畫面為深浮雕。其一表現(xiàn)劉、關(guān)、張三顧茅廬的故事,刀法粗獷豪放,較好地表現(xiàn)了劉備的謙恭、諸葛亮的大方、張飛的魯莽及關(guān)羽的穩(wěn)重(圖1)。這些人物家喻戶曉、皆以忠義而聞名。
屯堡人利用戲臺這樣的人氣較足的媒介來宣揚的忠義思想,在其它的建筑上也屢有體現(xiàn)。如,本寨屯堡洪坤別墅正房的門楣上方,鑲著刻有“孝弟根本”、“言行機樞”字樣的木雕腰板,字為行楷,采用透雕手法。從中可以看出屯堡人以儒家文化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并以木雕作為傳承的載體。
2、崇文思想
江南地區(qū)本為華夏禮儀之先,屯堡人大部分源于江南地區(qū),崇文精神一直不衰,他們家里所供奉的神榜中,“神榜將‘天、地、君、親、師’置于正中醒目位置,將‘先師孔子’置于首位”[5]。這種精神并代代相傳,在建筑雕刻上也明確地體現(xiàn)出來。
圖2 《木刻對聯(lián)》
綜觀屯堡建筑窗欞紋樣,“寒冰紋”普遍使用,寓意寒窗苦讀,這從側(cè)面反映了屯堡人的崇文思想。天龍屯堡某院的垂花柱上刻有文人四友“琴”、“棋”、“書”、“畫”紋樣。本寨屯堡楊家大院大門前掛有一副木刻對聯(lián)“自有琴書增道義,只將詩句答年華”;鮑屯宋家大院的“翰墨軒”木刻對聯(lián)“勤儉黃金本,詩書丹桂根”、(圖2)“東閣詩情西昆雅韻,南華秋水北苑春山”,更是體現(xiàn)了崇文的風(fēng)尚。有些屯堡人家在屋樑或者門扇的裙板上雕刻“梅”、“蘭”、“松”、“菊”等文人所喜愛的花卉植物。另外,屯堡的讀書人除奉孔子之外,還有文昌帝君,在馬堡村,有一座裝飾有精美木雕的祭祀文昌帝君的“文昌閣”。
屯堡人雖是行伍出生,但文脈不斷。秉承和發(fā)揚江南母源地的文風(fēng),以詩書為根本。他們舞文弄墨并非附庸風(fēng)雅,而是因為骨子里流淌的是崇文的血。
除了儒家文化外,屯堡的建筑木雕還深受宗教文化的影響,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道教文化
魯迅先生說:“中國根柢全在道教,此說近頗廣行。以此讀史,有多種問題可以迎刃而解?!盵6]這說明道教對國人的影響非常之深刻。屯堡人的廳堂里大多設(shè)有神龕,供奉著各路神仙,釋、道、儒皆有。如,玉皇大帝、文昌帝君等等??梢赃@么說,道教文化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建筑雕刻方面也屢屢體現(xiàn)了道教文化的直接影響。
圖3 《雕刻著卦象的簪》
在很多宅院的石板鋪就的院落中,往往正當(dāng)中就雕刻有太極圖的紋樣。 道教的陰陽學(xué)說認為,世間萬事萬物皆可歸納為陰和陽,并借用八卦來表達此理論,八卦于是和道教聯(lián)系在一起,成為道教的符號。有的屯堡人家在木質(zhì)門簪(戶對)上雕刻乾坤的八卦圖案,(圖3)而也有的直接刻上“乾”、“坤”兩字。在道教文化中,“陰陽”、“八卦”與“太極圖”(陰陽魚)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鮑屯宋家大院的門扇上,除了雕有瑞獸之外,還有“太極圖”。
2、佛教文化
安順市屯堡文化學(xué)會會長楊有維先生在《屯堡人的精神堅守》一文中指出,屯堡村寨中大明遺風(fēng)能延續(xù)至今600多年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精神堅守,對儒教、佛教、道教的信仰?!皬R會時,屯堡婦女們在神像前燃香點燭后要作揖磕頭,數(shù)十人列隊敲木魚,念佛法,并有節(jié)奏地磕頭。屯堡婦女胸前掛佛珠,雙手合掌,凝視神像,廟里靜得鴉無聲,只見人頭齊刷刷地一起一伏。虔誠的態(tài)度、屏氣凝神的氣氛是讓人倒吸一口涼氣的?!盵7]據(jù)丁武光先生的《尋找安順老城區(qū)75處古建筑》中載,安順的寺廟多達幾十處,可看出佛教曾經(jīng)在該地區(qū)的興盛。至今,我們在屯堡地區(qū)能見到的寺廟也不少,有伍龍寺、青龍寺、回龍寺、龍泉寺、云鷲禪院……如此,佛教文化對該地區(qū)的影響也就順理成章了。在屯堡建筑的裝飾雕刻上,作為佛教文化裝飾紋樣的蓮花紋廣泛地作為屯堡民居的垂花柱的柱頭雕刻紋樣。(圖4)“卍”字紋是世界上古老的紋樣之一,其含義豐富而復(fù)雜。除了作為吉祥符號而存在之外,“為佛三十二相之一,八十種好之一?!盵8]屯堡的門窗上,“卍”字紋也紋的窗欞極其常見。
圖4 《仰覆蓮花狀的垂花柱頭》
中國人歷來有著濃厚的吉祥觀,屯堡人也不例外。講求行好運、這也成為了屯堡建筑木雕表現(xiàn)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廣泛地采用象征、諧意、寓意、比擬等手法直接或含蓄地表達的吉祥意念恰好適應(yīng)了人們趨利避害、祈求吉祥,追求榮華富貴的民俗文化心理。在雕刻圖案的內(nèi)容選取上,大量采用象征著富貴、吉慶的物事,所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如石榴代表“多子多?!?;松鶴代表“長壽延年”;松竹代表“高風(fēng)亮節(jié)”等等。如有些屯堡村寨中,民居建筑的門扇隔心上廣泛采用了蝙蝠與鹿的組合的雕刻紋樣,取“福祿雙全”的諧音,或是在窗戶的欞格上,雕刻著五只蝙蝠,寓意“五福臨門”,(圖5)又或是在垂花柱的某處,雕刻著喜鵲與獾組合成“歡天喜地”紋樣。還有些屯堡人家的條案或者格扇門的裙板上雕刻著瓶與花的博古紋,意為花開富貴,或者平安富貴。除此之外,常見的雕刻圖案還有龍、鳳、壽字紋、葫蘆、盤長紋、如意紋等等吉祥紋樣。
安順屯堡與江南相隔迢迢何止千里,然而在他們的建筑上卻保留了眾多的江南地區(qū)風(fēng)格的裝飾雕刻。對建筑上采用裝飾雕刻的重視程度,這在很多中原的漢族的聚居地都是不多見的。屯堡人或許正是運用這一來自江南祖先的藝術(shù),努力在西南邊陲營造出江南的風(fēng)韻,以寄托他們的遠隔萬里的鄉(xiāng)愁。同時,雕刻技藝在代代相傳中,又烙上了屯堡人數(shù)百年了形成的屯堡印記,最終形成了建筑上的一道亮麗的景致。
圖5 《蝙蝠紋樣裝飾的窗欞》
英國歷史學(xué)家湯因比指出,“人類需要團結(jié)一致,但是,在統(tǒng)一的大前提下,人類也能夠允許一些差異,這樣人類的文化將會更加豐富多彩?!盵9]正是如此,屯堡漢族“孤島文化”才倍顯有意義。在多彩多姿的屯堡建筑木雕中,我們可以窺探出屯堡人的倫理道德、宗教信仰及民俗事象。這使屯堡建筑看起來非冷冰冰的,而是有血、有肉、有溫度,傳承著屯堡人數(shù)百年來的歷史脈絡(luò)。
[1]蔣立松·田野視角中的屯堡人研究[A].李建軍·學(xué)術(shù)視野下的屯堡研究[C].貴陽:貴州出版集團公司,2009:47.
[2]王銘銘·格爾茲的解釋人類學(xué)[EB/OL].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385791.
[3]張新民·屯堡文化與儒學(xué)的民間化形態(tài)——在屯堡文化學(xué)術(shù)研討會閉幕式上的致辭[A].李建軍·學(xué)術(shù)視野下的屯堡研究[C].貴陽:貴州出版集團公司,2009:28.
[4]度修明·中國古代軍旅祭祀遺韻——屯堡地戲[A].李建軍·學(xué)術(shù)視野下的屯堡研究[C].貴陽:貴州出版集團公司,2009:166.
[5]許道云·屯堡人供奉神榜的教育價值[A].李建軍主編.屯堡文化研究(2010卷)[C].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1:145.
[6]魯迅·魯迅書信集(上卷)[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6:18.
[7]楊有維·屯堡人的精神堅守[A].李建軍·屯堡文化研究(2010卷)[C].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1:304.
[8]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u2HCuT8QkdfdLQ7jhKtpy
DmeZCIF6u1OX2vMzKVgSgS15Vp1stbujU0hkiEmOavmVhKfEr26UolD1
WyuW2WmGa.
[9](英)湯因比·歷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395.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alysis of Wood Carvings in Tunpu Architecture
(責(zé)任編輯:顏建華)
He Qian1Chen Dengwen2
(College of Art,Anshun University,Anshun 561000,Guizhou,China)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Anshun Tunpu is very unique, fine woodcarving decoration can be find on constructions, that is the way to reflect Tupu people’s notion and ide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lture, wood carvings in Tunpu try to pass the notion of loyalism and adore literacy in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in religious culture as well as the folk culture of the Tupu people for hundreds of years.
Anshun Tunpu,wood carvings,culture
2016-07-25
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項目 (項目編號:JD2014216)研究成果。
1.何謙(1977.10~),男,江西鉛山人,安順學(xué)院藝術(shù)學(xué)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油畫。
G127
A
1673-9507(2016)05-0001-03
2.陳登文(1978.10~),男,江西吉安人,安順學(xué)院藝術(shù)學(xué)院教師,碩士。研究方向:中國美術(shù)史,民族民間美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