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瑾瑤
(陜西師范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明星被死亡謠言傳播分析
張瑾瑤
(陜西師范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本文采用內容分析法,以2007~2016年出現在各種媒體上的明星被死亡謠言作為分析樣本,探討明星被死亡謠言的內容特征與傳播特點。本次研究旨在為人們提供辨別這種明星被死亡謠言的方法和依據,抵制這種謠言的進一步傳播。
明星;被死亡;謠言;傳播;內容分析
信息時代,各大媒體之間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各種媒體,無論是報紙還是網站,都需要抓住受眾的眼球來獲得更多的關注和點擊率。于是,為了制造各種噱頭,它們會發(fā)布一些“重磅消息”,明星被死亡謠言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來,這種謠言不斷出現在各種媒體上,不斷挑戰(zhàn)著明星本人的底線,也不斷挑戰(zhàn)著受眾的判斷力。對于媒體上出現的明星被死亡謠言,人們往往缺乏判斷力,這一方面歸結為該類謠言內容本身的特點,再者也是由于受眾缺乏判別能力以及想要獲得人們的注意力而不去判斷信息內容是否為真就去進行接受甚至是傳播。
隨著網絡的不斷普及,人們接觸信息變得越來越方便,人人都成了信息的接觸者以及傳播者。傳播信息成為人們迫切展示自己的一種需求,每當各種火爆信息出現在各種媒體上的時候,人們就盲目進行轉發(fā)而不去核實信息的真?zhèn)巍?/p>
各種消費明星的信息大肆傳播,充斥在各大媒體上,力求吸引人們的眼球。明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死亡的謠言更是屢見不鮮,更有一個明星數次被死亡的信息仍然具有傳播的空間和可能性。究其原因,應該歸結為明星效應。明星作為公眾人物,他們的任何公開信息都會獲得人們的廣泛關注,日常生活中的一點點小事都是如此,何況是他們“死亡”的信息?當這種信息出現在媒體上的時候,因其內容的重要性,當然會獲得人們的大力關注。媒體也就是利用受眾的這種心理來傳播這類未經核實的謠言,力求獲得較高的點擊率和關注度。
媒體上出現的這類明星被死亡的謠言,往往具有一些相似的特點,也就是這些謠言傳播內容具有的特點為其傳播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增強了受眾對謠言的信任度。針對媒體上出現過的這些謠言,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問題有:第一,明星被死亡謠言有哪些內容特征?第二,明星被死亡謠言傳播方式有哪些?通過對以上內容的分析,我們將得出明星被死亡謠言的傳播模式特點,來為受眾甄別這類謠言提供一定的借鑒,防止這些謠言的大肆傳播,降低謠言對明星的傷害,凈化我們的媒介環(huán)境。
(一)“被××”句式的流行
自2009年“被就業(yè)”一詞躥紅網絡和媒體后,“被式語言”(或“被式句”)就開始不斷被創(chuàng)造出來,成為人們經常使用的語句,來表現出無奈感?!氨弧痢痢钡闹魅斯皇侵鲃舆x擇那些行為,而是被迫接受,是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發(fā)生的。這樣的行為往往觸及人們的各種權力,影響到人們的生活。
(二)明星被死亡信息的出現
“被死亡”顧名思義就是人還活著,卻被傳出來的消息說人已經死了。當然,這種被死亡消息大都發(fā)生在那些具有重要社會地位的人身上,也只有他們的信息才能得到受眾的追捧?,F在,媒體上出現的這類被死亡謠言大多都是以明星為主角的,他們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就被媒體刊載出來的信息宣布死亡。這些明星被死亡的信息往往會吸引廣大受眾的眼球,得到大家的轉發(fā)、再傳播,使得該類謠言從一種媒體上不斷被傳播到各種自媒體上,在短時間內傳播的范圍不斷擴大。
被死亡謠言的出現對當事人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也是媒體倫理喪失的一個典型的表現,對媒體的公信力造成了損害。
為了弄清楚明星被死亡謠言的特征和傳播方式,在該研究中筆者將采取內容分析的方法。內容分析是一種將內容量化的過程,通過分析各條內容中的某些屬性,來計算、統(tǒng)計、推論、解釋內容。這是一種將量化與質量相結合的方法,通過該方法的分析,我們可以方便得到明星被死亡謠言內容的特點。
該研究中,我們將著重對一段時間內出現過的謠言進行量化分析,即對信息中出現的時間、地點、死因等的分析,來得出該類謠言的內容特點。
通過對2007~2016年間出現在各大媒體上的明星被死亡消息的仔細分析,我們可以得到這類消息往往具有一定的特點,也正是這樣的特點讓該類謠言在傳播的過程中得到受眾的信任,吸引人們的眼球。當然其中也存在虛假信息的破綻,但是在這樣的信息時代,人們沒有意識,也沒有機會去審核出現的這類謠言是否為真,就選擇相信、傳播出現的明星被死亡的信息。
表1 2007~2016年明星被死亡謠言的內容總結
表1是搜集到的2007~2016年出現在各種媒體上的明星被死亡謠言內容,通過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類型的謠言往往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信息中人物、時間、地點、死因都十分具體。時間具體到幾日,甚至有些謠言具體到了幾點幾分;地點也很具體,有的已經具體到某個醫(yī)院;死因則是具體到因什么病而死。第二,在謠言中,這些新聞要素都較為完善,為受眾營造了似乎真實的信息環(huán)境。第三,謠言中出現的一些要件本身是不存在的,內容中會為受眾留下一定的破綻。例如,在金庸被死亡事件中金庸被死亡的香港尖沙咀圣瑪利亞醫(yī)院,就是一個不存在的地點,是造謠者留下的一個破綻。第四,出現在謠言中的主人公都是比較出名的人物,大都是當紅明星,他們對于受眾來說有較強的重要性,可以引起人們的注意。第五,謠言中出現的被死亡信息大都是明星因為生病而死亡的信息,死因大都為生病所致。更有一些謠言中明星的死因十分離譜,令人難以置信。第六,謠言中出現的死亡地點都不是明星當時所在地,十分容易辟謠,證實這是虛假的謠言。
通過對搜索到的2007~2016年間在各種媒體上出現的明星被死亡謠言的內容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其具備的特點有:新聞五要素較為完全、地點很多是不存在的、病亡為最多的死亡原因、內容描述十分詳細,讓人產生該則新聞為真的錯覺。
正是該類謠言的內容具備以上的特點,才使得當明星死亡謠言出現的時候,人們對其內容較為信任,根本不去思考、考證信息是否為真就去接受信息、傳播信息。于是造成了這類謠言的大肆傳播,那些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也就得到了很好的發(fā)揮,讓受眾在短時間內相信謠言是真實的。
(一)明星被死亡信息的傳播方式及特點
明星被死亡謠言也符合謠言傳播的模式,謠言傳播模式一般有鏈狀傳播、樹狀傳播、放射狀傳播、漩渦型復式傳播四種。鏈狀傳播是指謠言從一個人傳到另一個人,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如利用郵件等散布謠言;樹狀傳播是指謠言從一個人傳到幾個人,再從幾個人傳到一定數量的人群傳播模式;放射狀傳播是指謠言從信息源向無數接收者發(fā)送,這是網絡謠言特有的傳播模式;漩渦型復式傳播是指融口頭傳播和其他媒體傳播、網絡傳播與傳統(tǒng)媒體傳播于一體的傳播模式,這種媒介的交叉組合能為謠言的傳播積累更大的能量,造成的破壞性也相應較大。[1]
這類信息首先會出現在一定的媒體上,如2015年10月27日,閻肅老師在空軍總醫(yī)院去世的謠言就出現在于文華的微博上;2010年12月6日,金庸因中腦炎合并胼胝體積水去世的謠言是出現在中國新聞周刊上;2011年3月29日,成龍因心臟病去世的消息出現在外國網站上。當這些謠言出現后,因為所載內容的重大性,會被各種大眾媒體或者自媒體傳播,而且自媒體的傳播讓信息的傳播范圍不斷擴大。
這些信息最初往往出現在可信性較大的媒體上,如名人的微博、報紙上、某些網站,它們往往作為輿論領袖,發(fā)出的言論會得到人們的重視、信任。然后,作為受眾的廣大自媒體者會作為傳播者將這些謠言傳播出去,各自作為傳播者將該謠言再傳播給自己的受傳者。于是,在短時間內,這種明星被死亡的謠言就會大規(guī)模地傳播。該謠言在被當事人發(fā)帖說明謠言傳播內容不實之后,這條謠言的傳播才會停止。
根據明星被死亡謠言的傳播過程可以將其歸結為漩渦型復式傳播模式。
(二)自媒體對于信息傳播的重要作用
明星被死亡謠言之所以傳播速度較快,也取決于其傳播方式的特點。明星被死亡謠言最初出現在某一大眾媒體或者是自媒體,當該謠言已經產生,因其重要性往往會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并且會被傳播到更多的媒體當中去。
我們現在處于自媒體時代,每一個具備自媒體能力的大眾都希望傳播那些可以吸引人眼球的信息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點擊率。正是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當面對明星死亡這類爆炸性新聞的時候,活躍在各種自媒體上的傳播者們往往來不及檢驗信息真?zhèn)尉瓦M行轉發(fā)。于是擴大了這類謠言的傳播范圍,也影響到更多的受眾,讓謠言被更多人接受、傳播。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媒體的擁有者,人人都有傳播信息的機會。這既會帶來好處,當然也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自媒體人因為缺乏檢驗信息真實性的能力和手段,所以在面對出現在媒體中的信息時沒有辦法判斷其是否真實就接受、傳播。這樣就造成了謠言、虛假信息的大范圍傳播。
在自媒體的推波助瀾下,這種信息的傳播會更加迅速和成功,而且再加上現在人們對于那些新奇信息、重大信息擁有較強的窺探欲和較強的信息傳播欲望,當這類信息出現之后會獲得更多的再次傳播。
(三)傳播特點——速度快
這種明星被死亡謠言同其他類型的謠言一樣,都具有一定的特點。在傳播的過程中具有謠言傳播的特點,即傳播速度快,在短時間內以爆炸的方式在各種媒體上進行傳播。明星被死亡的謠言從出現到大范圍傳播再到辟謠、謠言消失發(fā)生的時間都非常短,一般為幾天。
傳播速度快取決于其傳播借助的媒介。當謠言出現后就會在各大眾媒介、自媒體平臺上進行快速的轉發(fā),如用戶人數較多的微博、微信、QQ空間等,這些媒體的使用者大都追求娛樂化的信息。當面對明星死亡這種信息的時候,其當然會高度重視,進行轉發(fā)來讓自己獲得圈子里好友的關注。大量的轉發(fā)加速了謠言的傳播速度,讓其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得到了廣泛傳播。
明星被死亡的謠言往往在內容上就具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在面對時間、地點都特別詳細的該類信息時,要提出疑問,不要一味去相信出現在各種媒體上的該種消息。
作為受眾,需要提高自己的信息鑒別能力,在無法判斷信息是否真實的情況下起碼不要進行盲目傳播。要具有考證信息真實性的意識和能力,在面對出現的信息時根據其中的內容進行簡單的查證,這樣也可以剔除破綻明顯的謠言。例如,在金庸被死亡的謠言中,查一下香港尖沙咀圣瑪利亞醫(yī)院,就會發(fā)現這一醫(yī)院是不存在的,就可以證實該消息是謠言。
作為普通受眾,在面對這類信息的時候要謹慎接受、傳播,不要讓謠言大肆傳播。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該類謠言在短時間內爆發(fā)式地傳播。
只有受眾自己提高對信息的鑒別力才能減少明星被死亡謠言對自己的影響,才不至于成為該類謠言的傳播者。
[1] 李文婷.從傳播學角度淺析網絡謠言[N].云南經濟日報,2013-12-28.
[2] 顧雯麗,吳明華.從傳播學角度分析網絡謠言——以QQ、微博等網絡社交平臺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6(09):49.
[3] 許敏.學會自覺抵制網絡謠言[N].江西日報,2011-08-29.
[4] 郭慶光.傳播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86-88.
[5] 彭云峰.網絡謠言研究[D].暨南大學,2012.
[6] 王理,謝耕耘.公共事件中網絡謠言傳播實證分析——基于2010~2012年間網絡謠言信息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4(02):86-99.
G206
A
1674-8883(2016)18-0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