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倩
(山西大學美術學院,山西太原030000)
原始藝術中的模仿
任倩
(山西大學美術學院,山西太原030000)
“模仿說”是西方最古老的藝術起源論,經德謨克利特、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一再闡發(fā),直至19世紀,在西方美學史上始終占主導地位,乃至20世紀仍然有人繼續(xù)論述,可以說源遠流長,影響深遠。中國迄今為止并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模仿”理論,但是模仿這一行為確實早就存在了的。本文闡述了原始社會中原始舞蹈,音樂,繪畫中體現(xiàn)的模仿行為,展現(xiàn)中國藝術中的模仿思想。
模仿;原始舞蹈;原始繪畫;模仿自然
“模仿”一詞,但從字面上理解,是“照著樣子做,效仿”的意思。朱光潛先生將其翻譯為“模仿”用來闡釋亞里士多德的“模仿說”。在《辭?!分?,給模仿的定義是“個體自覺或不自覺地重復他人的行為的過程。是社會學習的重要形式之一。尤其在兒童方面,兒童的動作、語言、技能以及行為習慣、品質等的形成和發(fā)展都離不開模仿。可分為無意識模仿和有意識模仿、外部模仿和內部模仿等多種類型。”①
“模仿說”是西方最古老的藝術起源論,經德謨克利特、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一再闡發(fā),直至19世紀,在西方美學史上始終占主導地位,乃至20世紀仍然有人繼續(xù)論述,可以說源遠流長,影響深遠。
中國迄今為止并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模仿”理論,但是模仿這一行為確實早就存在了的。
從原始社會起,人類完全生活在大自然里,在他們與自然不斷的接觸中,周圍的一切都是具體的、形象的。一塊石頭、一個山洞、天空的日月星辰、奔跑的動物、艷麗的植物,啼叫的鳥、呼嘯的風、咆哮的野獸都以各自的外部形象在他們的思維模式中留下深刻地印象。于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或機遇,視覺印象便通過各種方式表現(xiàn)出來,如原始舞蹈、音樂和原始繪畫。
原始舞蹈即人們在生活、狩獵、生產活動中對自然生物的形象模仿,是人們用自己的身體動作表現(xiàn)出來的。各種動物的跑、跳、撲、翻滾等動作,在他們舉行祭祀儀式或活動時便手舞足蹈模仿上述動作,同時還發(fā)出類似動物的叫喊聲對動作加以強調,漸漸地形成了一種特定的表現(xiàn)形式,即歌舞藝術形式和巫術禮儀中的舞蹈形式。這種形式在早期的巖壁畫、陶器等文物中都有記載,如廣西花山巖中人體模仿蛙的動作。
《尚書·舜典》中說“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百獸之舞是原始先民裝扮成各種動物的形狀表演的舞蹈,目的是表現(xiàn)部落的生活情景和圖騰信仰,用這種方法使神人結合,獲取上天的庇佑。《禮記·樂記》中有“舞,動其容”的記載,清人阮元將容解釋為隨著音樂載歌載舞的樣子,就是對所要表現(xiàn)事物的模仿。
在藝術史中,原始音樂也是從模仿自然界的動物的聲音開始的?!豆茏印さ貑T》篇中認為音樂與人類現(xiàn)實生活中的聲音息息相關:“凡聽徵,如負豬豕覺而駭。凡聽羽,如鳴馬在野。凡聽宮,如牛鳴窌中。凡聽商,如離群羊。凡聽角,如雉登木以鳴,音疾以清?!狈彩锹牎拔ⅰ甭?,就好象聽到小豬被背走而大豬驚叫的聲音。凡是聽“羽”聲,就好象荒野的馬叫。凡是聽“宮”聲。就好象地窖里的牛鳴。凡是聽“商”聲,就好象失群的羊叫。凡是聽“角”聲,就好像出雞在樹上鳴唱,聲音又快又清。又有記載說黃帝命人制定音律,用山谷里的竹子制作成不同長度的竹管,通過“聽鳳凰之鳴,以別十二律”。原始的歌舞就是以模仿的形式來表達他們對勞動技巧的贊美以及狩獵成功后的喜悅之情,同時也蘊含了宗教情感,這些記錄其實都是一種藝術起源于模仿的觀點,只是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理論。
人類對自然形象的模仿和藝術創(chuàng)作最為典型的是以繪畫形式將自然景物記錄下來,以表達人類自身的思維方式和情感。表現(xiàn)形式多為刻繪在巖石或洞穴內的巖壁畫。在這些遠古藝術杰作中,許多作品都是對自然界中人物、動物、植物以及生活場景直接的記錄和描繪。如貴州平寨巖畫中的太陽、魚、蛇,甘肅黑山煙花中的狩獵場面,這些動物有的在奔跑,有的在追逐,有的受傷在掙扎,有的被追趕陷入絕境,都較為真實的反映了現(xiàn)實生活中狩獵的情景,表現(xiàn)出原始人的視覺藝術思維方式和創(chuàng)作手法。他們在創(chuàng)作時傾向于融入主觀想法,刻意采取夸張、概括的手法,所以今天看這些圖形,往往給人以稚拙、純樸的感覺,但卻表現(xiàn)出原始先民的藝術構思。
例如陶器紋飾中的網格紋,就是在模仿自然形象的基礎上加以抽象的表現(xiàn)方法。魚是繁殖力很強的動物,從巫術心理出發(fā),原始先民認為只要將魚鱗這一屬于魚的重要特征加以表現(xiàn)移植于陶器等日用器物上,魚多產的屬性也就會隨之生效?;诖?,在彩陶紋飾中網格紋隨處可見。另一個相似的例子還有仰韶文化廟底溝彩陶紋樣中的火焰紋,從造型上看,是原始先民對日常生活中火焰燃燒時時高時低飄忽不定的動態(tài)細致觀察的結果,抓住了火焰的主要特征,展現(xiàn)出原始繪畫抽象和質樸的美感。諸如此類,葉脈紋是對樹葉葉脈的模仿,水波紋是對水波形象的模仿,云雷紋是對流水漩渦的模仿等等,應該是沒有錯的。
無論是舞蹈還是音樂繪畫,都體現(xiàn)出原始人類對事物想象的把握能力,這種能力同他們的模仿能力相互促進,對史前藝術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
注釋:
①辭海:第六版(上)[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1]塔塔科維茲.古代美學(中譯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2]王伯敏.中國繪畫史[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
[3]周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J209.2
A
1005-5312(2016)02-00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