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健
(廣東省新興縣第一中學,廣東 新興 527400)
?
2015年全國高考理綜新課標Ⅰ第25題解法賞析
鄭偉健
(廣東省新興縣第一中學,廣東新興527400)
2015年全國高考理綜(新課標Ⅰ卷)第25題是一道動力學綜合題,該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可用牛頓運動定律、動能定理、圖像法等多種方法求解,各種解法各有所長.
高考物理;解法;賞析
2015年全國高考理科綜合試題(新課標Ⅰ卷)第25題是一道經(jīng)典的動力學綜合題,主要考查了勻變速度直線運動規(guī)律、牛頓運動定律、速度圖像、受力分析、疊加物體的相對運動、動量定理、動能定理等高中物理主干知識,意在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思維能力要求較高,解法靈活多樣,下面提供幾種不同的解答方法.
一長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塊,在木板右方有一墻壁,木板右端與墻壁的距離為4.5m,如圖1所示.從t=0時刻開始,小物塊與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運動,直至t=1s時木板與墻壁碰撞(碰撞時間極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變,方向相反,運動過程中小物塊始終未離開木板.已知碰撞后1s時間內(nèi)小物塊的v-t圖線如圖2所示.木板的質(zhì)量是小物塊質(zhì)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
圖1 圖2
求:(1) 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及小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
(2) 木板的最小長度;
(3) 木板右端離墻壁的最終距離.
方法一:運用牛頓運動定律及運動學公式
(2) 設(shè)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為a3,經(jīng)過時間Δt,木板和小物塊剛好具有共同速度v3.其受力及運動情景如圖3所示,由牛頓第二定律及運動學公式得:μ2mg+μ1(M+m)g=Ma3,v3=-v1+a3Δt,v3=v1+a2Δt.
圖3
方法二:運用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
(1) 木板與墻壁相碰前,小物塊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勻變速運動,設(shè)小物塊和木板的質(zhì)量分別為m和M,初速度為v0,由圖知木板與墻壁相碰前瞬間速度v1=4m/s.
根據(jù)動量定理,對木板有:[μ2mg+μ1(m+M)g]Δt=Mv3-M(-v1).對小物塊有:-μ2mgΔt=mv3-mv1.
小物塊相對木板的位移為s=s1+s3.
在第(2)問中,除了上述解法外,利用下面解法更簡便.
方法三:巧定參考系,利用相對運動原理
方法四:借助圖像
圖4
圖5
以上四種解法各有特點,不能簡單定論孰優(yōu)孰劣.方法一利用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式子較多,運算量相對較大,但分析細致,學生易入手和理解;方法二利用兩大定理,式子相對少一些,但動量定理屬選考3-5內(nèi)容;而就第(2)問而言,方法三利用相對運動進行求解,思維要求相對較高,但此法較為巧妙,計算量小;方法四結(jié)合圖像求解,畫出運動圖像后,兩物體的運動情景一目了然,運動過程很清晰,計算量也較?。?/p>
總之,解決運動學綜合問題有三大法寶:一是利用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二是運用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三是從能量入手.靈活地運用好這三大法寶是解決動力學問題的關(guān)鍵,而分析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則是解決問題的基礎(chǔ).
[1] 蔣茂康.2013年全國高考理綜卷25題三種解法[J].中學物理,2014,(5).
[2] 魏廷智.2013年全國高考理綜(新課標Ⅱ卷)第25題的多種解法的思考[J].中學物理,2014,(11).
[3] 黃尚波.2014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Ⅰ第25題的4種解法展示[J].物理教師,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