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的話
隨便寫點東西并不難,但要成為一名好的作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擠上文學這條路的人太多,怎樣才能讓自己做得更出色呢?不要把寫作當成任務,或是當成謀生的工具,而是把它視為一件有趣的事情,看作一種愛好,把它當作一種精神的寄托。這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寫作,并堅持下去。
1933年,英國著名諷刺劇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蕭伯納來到中國上海,受到魯迅的熱情歡迎。魯迅稱他是一面能照出軍閥、政客和流氓真相的“鏡子”。這面“鏡子”靠什么擦亮的呢?
蕭伯納出身貧寒,早年就輟了學,到一家公司當辦事員。這項工作枯燥無味,他非常不喜歡,為了排遣內心的苦惱,便拿起筆寫了一封信,寄給他的朋友麥努地。
麥努地與蕭伯納經歷相似,也在一家公司當辦事員,但他對自己的狀況卻非常坦然。他在回信中勸慰蕭伯納說:“我們的工作雖然很平凡,卻十分有意義,因為我們也給別人帶來益處。希望你能正確面對,好好工作,盡快從煩惱中解脫出來?!?/p>
蕭伯納收到信后,立刻給麥努地寫了回信,對他的看法提出了異議。于是他們你來我往,在書信里辯論起來。開始他們只是辯論工作與生活問題,后來談論的話題不斷擴大,從政治、經濟到文化、藝術,古今中外,幾乎到了無所不包的地步,蕭伯納沉湎在“書信決斗”之中。
長期的辯論使蕭伯納上了癮,便不再滿足于朋友間的通信了。他鼓足勇氣,給《公論雜志》編輯部寫了封信進行試探,不久信就在雜志上發(fā)表了。他受到鼓舞,接著第二封又發(fā)表了。從此,蕭伯納創(chuàng)作熱情被激發(fā)出來,全身心地投入到寫作中去,從寫信到寫小說,從寫評論到完成劇作,最終成了世界聞名的劇作家。
【王冠/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