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業(yè)
上市未必就壞,不上市未必就好,上不上市是一個企業(yè)行走江湖的商業(yè)邏輯。方太老干媽也好,華為立白也罷,不上市只不過是他們的立足之本,立品之源。事實上,真正的高手都是無名的。
蕭遠山蕭峰父子、慕容博慕容復父子,在《天龍八部》中,都是數一數二的武林高手,如此高絕之人,單是隨便拎出一個就能叱咤風云,能夠打贏其一已是千難萬難了。不過,當他們入少林遭遇掃地僧時,似乎就小巫見大巫了。彼時,掃地僧以一敵四,還額外對付一個準一流高手“鳩摩智”,這種情形,掃地僧依然從容不迫,鎮(zhèn)定自若。幾個回合下來,他幾乎完勝。就憑此戰(zhàn),要說掃地僧是高手中的高手,絕不為過。何況金庸本人也曾說過,他書中武功最高的就是掃地僧。
這么一介無何品級,不知是何年紀,平常只懂“掃天料地”的平凡僧侶,展現的卻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武學最高境界。
如果把上市被看作一個企業(yè)的終極發(fā)展目標,那資本市場就是檢驗企業(yè)掌門功力的最佳舞臺。中國資本市場僅僅弱冠之年,上市的企業(yè)卻已超過2000多家。為了上市,從上海到深圳,從境內到境外,即使一片唱衰之聲,各派掌門也會拼死爭奪能夠笑傲江湖的資本。然而,偏偏有這樣一群掌門人,他們雖早已做到業(yè)界龍頭,坐擁百億市值,但就是不上市,任憑那些交易所、投資人死求苦請,也不為所動。他們就和掃地僧一樣,寵辱不驚,追求的不是武學的枝葉末節(jié),而是一種別樣境界。
“遠見+閱歷”強內功
在中國,70%-80%的民營企業(yè)都曾是家族式的小作坊,家族式管理模式弊端叢生,上市確實能幫助它們提高管理能力、增強競爭實力、拓展融資平臺等。不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企業(yè)一旦上市,就需相應的付出:管理者的自由度要受到更多限制、要承擔持續(xù)性的義務和責任、對投資者和監(jiān)管機構履行信息披露義務……說白了,上市就是要戴著金手銬跳舞,由不得胡來。
倘若不上市的話,那這個企業(yè)就必先要打鐵自身硬,強化功底,饜足充沛底氣,才能不拘約束,真正做到長袖善舞。
華為掌門任正非說:“我們都聽過傳統(tǒng)經濟學中的大量理論,這些理論都宣稱股東具備長遠視野,他們不會追求短期利益,并且會在未來做出十分合理、有據可循的投資??墒?,(公眾)股東總是很貪婪,他們希望盡可能快地榨干一家公司的每一滴利潤,而擁有這家公司的人則不會那么貪婪。我們之所以能超越同業(yè)競爭對手,原因之一就是沒有上市?!?/p>
沒上市,可任正非的“股權”策略顯得靈活有余。比如內部員工持股計劃,任正非根據績效向其員工授予公司股權,分給老員工內部期權,購買的這些股份年終會有分紅,這將員工與華為緊密有機的聯(lián)系了起來。這種互為利益的“長期視角”內功,使得華為在過去20多年中,一步一步穩(wěn)健成長為年銷售規(guī)模近2400億人民幣的世界500強公司。如今,華為的電信網絡設備、IT設備和解決方案以及智能終端已應用于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和任正非持同觀點的立白掌門人陳凱旋認為:“上市的目的一般來說有兩個,一是提高知名度,二是融資。而這兩點我們暫時都不需要。我們現在也算是家喻戶曉的品牌了;至于資金,我們是業(yè)內第一家款到發(fā)貨、打破行業(yè)三角債的企業(yè),所以資金很順暢?!?/p>
在陳凱旋眼里上不上市,必須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因為,上市并不是“一上就靈”,而是要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得益于清醒的底氣,2015年8月25日,在全國工商聯(lián)發(fā)布的《2015中國民營企業(yè)500強榜單》中,不上市的立白以180億的收入位列榜單第245位。此外,作為連續(xù)三季《我是歌手》的獨家冠名商,立白的知名度、美譽度、銷售額等更是節(jié)節(jié)攀升,步步高漲。
“明理+氣度”成心法
不上市、不打價格戰(zhàn)、不欺騙顧客,中國嵌入化成套化廚電的開創(chuàng)者方太,憑此20多年來始終維持著中國廚電品牌的高端形象。
“投資方希望每年遞增30%-50%,這與高端品牌的初期不吻合?!眹鈴N電品牌通過50年、100年的堅持才成形,方太距離高端品牌“成形”還有距離?!拔也幌M须s音來干擾企業(yè)?!彼?,每當有投資公司找上門來,掌門茅忠群都會一一回絕。
廚電在中國堅持走高端品牌之路,本來就很難,既要抵制住短期的誘惑,又要長期堅持。在業(yè)界,有的同行信奉不上市就打價格戰(zhàn)來換取市場,茅忠群也會接到這類電話,甚至有電話打到了其父茅理翔那里,希望讓老子說服兒子。但茅忠群會頂住壓力,堅持己見。
茅忠群說:“有些上市企業(yè)走進了單純追求利潤的不良怪圈,上市反倒會被股東施加壓力,首要任務變成了一味追求利潤規(guī)模,這與方太做高端品牌的夢想會有沖突。一個真正的高端品牌應該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而不是用規(guī)模利潤來決定的?!?/p>
“有多大本事做多大的事,我做本行,不跨行,就實實在在把它做好做大、做專做精。”“實實在在地做品牌,雖然很艱難,但還是要堅持到底。如果哪個好賺錢就做哪個,以后本土品牌就越來越少了。我們也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機會,但分散了精力可能會影響到主業(yè)。”
老干媽陶華碧的思路就是,扎實做好一件事,鑄造優(yōu)良品質,產品不愁沒銷路。這位掌門曾絕情地說:“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有錢你就拿,把錢圈了,喊他來入股,到時候把錢吸走了,我來還債,我才不干呢?!币灾劣诂F在不做推銷,不打廣告。沒有促銷的老干媽,坐在家門口,經銷商就來搶貨了,即便先打款再發(fā)貨,經銷商依然絡繹不絕。
不上市、不貸款、不融資,這是陶掌門置身江湖市場的武功秘籍。這個秘籍冥冥中讓老干媽“連續(xù)17年銷售額增長,日均生產200萬瓶,實現年銷售收入37.2億元,上繳稅收5.1億元”,真金白銀實打實地體現著自己的社會價值。
毋庸諱言,在資本市場,上市企業(yè)就是一臺超級賺錢機器,每天股價的變動都牽動著千萬股民的神經。無形中,這樣的企業(yè)有時會變得浮躁不安,以致沒有更多精力去思考自身的長青基業(yè)。相反,不上市的企業(yè),或許不會顧慮這么多。
話說回來,上市未必就壞,不上市未必就好,上不上市是一個企業(yè)行走江湖的商業(yè)邏輯。方太老干媽也好,華為立白也罷,不上市只不過是他們的立足之本,立品之源。如同掃地僧,盡管從不問江湖人,不管紅塵事,常年“蝸居”藏經閣,掃地板擦桌子,可他從未失去雍容氣宇,絲毫沒有影響自己冠絕武林的大智慧。事實上,真正的高手都是無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