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毅華 王銳 胡燕萍 羅科平
[中圖分類號]S64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3—0163—02
1范圍
該標準規(guī)定了無公害腌泡型辣椒生產(chǎn)的產(chǎn)地環(huán)境、生產(chǎn)技術管理、采收和貯運。本標準適用于十堰市行政區(qū)域內無公害腌泡型辣椒生產(chǎn)。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jù)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 4285農(nóng)藥安全使用標準
GB/T 8321(所有)農(nóng)藥合理使用準則
GB 16715.3瓜菜作物種子 第3部分;茄果類
NY 5010無公害食品 蔬菜產(chǎn)地環(huán)境條件
DB 4203/T29無公害食品 蔬菜生產(chǎn)技術操作規(guī)程
3產(chǎn)地環(huán)境
選擇土壤疏松肥沃,耕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近2~3年未種過茄科作物的地塊,大氣、土壤、水源等應符合NY 5010和D B4203/T 29的要求。
4生產(chǎn)技術管理
4.1茬口模式
根據(jù)生產(chǎn)季節(jié)可分為春栽和夏栽。春栽是指1月下旬-2月下旬在日光溫室或塑料大棚中溫床播種育苗,并進行一次分苗,苗齡60~80天,4月中下旬地膜移栽。夏栽指3月份大中棚或小拱棚育苗及4月上中旬露地育苗,稀播勻播,不移苗,5月份油菜地及6月上旬麥地空出后搶時耕翻,搶墑
4.2品種選擇
選擇抗病、優(yōu)質、高產(chǎn)、適合本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生長、腌泡后不變軟、色鮮艷的品種,如園珠椒、園錐椒、米黃椒、朝天椒、湘辣7號、長辣7號等
4.3種子質量
常規(guī)種純度≥95%、凈度≥98%、發(fā)芽率≥80%、水分≤7.0%,雜交種純度≥95%、凈度≥98%、發(fā)芽率≥85%、水份≤7.0%且經(jīng)試驗示范種植成功的品種。種子質量應符合GB16715.3的規(guī)定。
4.4培育壯苗
4.4.1育苗要求
4.4.1.1育苗設施
根據(jù)季節(jié)不同選用溫床、大中棚等育苗設施,冬季育苗應采用日光溫室,為提高地溫應采用電熱線輔助升溫。1-2月溫室育苗如果沒有電熱線輔助加溫,則宜干籽播種,苗床不宜墑情太足,苗床覆地膜后加保溫被保溫,在出苗前不通風,加強保溫措施提高地溫促出苗。有電熱線輔助加溫則可浸種催芽,足墑播種,促快出苗,出齊苗。春季3-4月育苗在出苗前覆地膜保濕保溫,后期加強通風煉苗。
4.4.1.2營養(yǎng)土
選用無病蟲源的菜園土、腐熟農(nóng)家肥、餅肥、復合肥等按比例配方,一般過篩腐熟的農(nóng)家肥與無病蟲菜園土比例為55,每立方營養(yǎng)土加草木灰50 kg或1.5 kg45%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用50%的多菌靈粉劑與50%的福美雙粉劑各25 q混合,與150kg營養(yǎng)土混勻殺菌,密封一星期后待用。
4.4.1.3苗床
床土消毒在播種前15天,平整土壤,用50%多菌靈粉劑10g/m2,加水3kg,噴灑床土,用塑料薄膜悶蓋7天后揭膜,待用。
4.4.2種子消毒
4.4.2.1溫湯浸種
將種子放入55℃熱水中攪拌,維持水溫恒定15min,可防種子帶潰瘍病、早疫病、晚疫病病菌。
4.4.2.2藥劑浸種
用清水浸種3h-4h,再放入10%磷酸三鈉溶液中浸泡20min-30min,撈出洗凈,主要防種子帶病毒病。
4.4.3播種
4.4.3.1播期
根據(jù)不同栽培季節(jié)、育苗手段選擇適宜的播期,1月下旬-4月中旬均可播種。
4.4.3.2播種量
每m2苗床播種15g-20g,不移苗苗床則每m25g-10g。每畝(667m2)大田辣椒約需種量100g-200g。
4.4.3.3苗床消毒
大棚育苗每m2用25%可燃性百菌清1g燃燒柵室閉棚7天后通風備用。
4.4.3.4種子催芽
播種前曬種兩天,消毒后的種子在常溫下浸泡6h-8h后撈出洗凈,置于25℃條件下催芽,當70%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注意深冬季節(jié)無加溫設備不浸種催芽。
4.4.3.5播種方法
播種前苗床澆足底水,要求10cm內土層保持濕潤,然后均勻撒播種子,隨后蓋營養(yǎng)土厚約1cm,冬季最好下鋪電熱線加溫,上蓋薄膜及保溫被,待50%種子出土后揭除地面覆蓋物,改為小拱棚蓋膜保溫見光,夜間加蓋保溫被保溫。
4.4.4苗期管理
4.4.4.1分苗
在兩葉一心時進行分苗,冬春季節(jié)選冷尾暖頭天氣進行,分苗規(guī)格8cm×10cm,分苗時要澆透底水。夏季栽培一般不分苗,不分苗則在3-5片真葉時按3cm×4 cm間苗。
4.4.4.2溫濕度管理
播種后至出齊苗前,白天地溫保持25℃-30℃,夜溫15℃-20℃。出齊苗后均相應降低5℃,苗長到2-3片真葉時白天棚溫25℃-30℃,夜晚15℃-20℃。冬春育苗棚內晝夜溫度保持在150℃-25℃,若夜間氣溫降至10℃以下,在棚上加蓋草簾等保溫材料,如棚內溫度超過30℃,要加強通風,白天大棚的小棚膜適時揭開通風透氣6h-8h,天氣寒冷時,通風時間宜少。定植前7-10天進行通風煉苗。
4.4.4.3水肥管理
播種時澆足底水后,出苗前一般不澆水,防過濕致種子缺氧爛種。前期待表土發(fā)白時澆水,用在棚內存放數(shù)日水溫已升高的水,選晴天上午一次性澆足,注意增溫排濕。育苗期間一般不追肥,若床土出現(xiàn)缺肥,可結合澆水噴施尿素或磷酸二氫鉀等,濃度不超過0.2%,每平方米150g-200g肥液,選在晴天上午進行,澆水后要立即通風。定植前一天澆一次透水,勿當時澆水當時起苗,忌干苗床起苗。起苗后迅即定植。
4.4.4.4苗期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蟲害有猝倒病、灰霉病、蚜蟲。發(fā)現(xiàn)少量病株立即拔除帶走,猝倒病采用5%的井崗霉素500倍液預防及發(fā)病初期控制,發(fā)現(xiàn)病株用58%甲霜靈.錳鋅和64%殺毒礬500倍液交替噴治,每7天一次灰霉病采用20%的速克靈或65%甲霉靈2000倍液防治;蚜蟲采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病蟲害防治應遵守GB/T 8321的規(guī)定。
4.5定植
4.5.1整地施肥
春植定植前7-15天整地,夏植搶時搶墑耕地做畦,耕地前每667m2施農(nóng)家肥3000kg。硫酸鉀型高鉀三元復合肥30kg-50kg,過磷酸鈣40 kg,采用畦中開溝施入或翻耕前撒施,做成畦寬連溝1.2m的畦,畦高20m。澆足底水后及時蓋黑地膜,有利于除草保濕。
4.5.2肥料施用
肥料以無害有機肥為主,如雞糞、豬牛糞等,注意動植物有機肥搭配,少量施用化肥,農(nóng)家肥均經(jīng)過腐熟發(fā)酵后使用,符合DB4203/T 29的規(guī)定。不允許施用肥料城市垃圾、污泥、工業(yè)廢渣和未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
4.5.3定植
春季避開強光時段,夏季于陰天或傍晚定植。采取大小行定植,大行80m,小行40cm,定植深度3cm左右,每畦種雙行,株距根據(jù)品種特點確定,分枝性弱的采取雙株定植,一次性澆透定根水并及時封穴。如小園椒類型采取雙株定植,畝栽4000-5000穴,湘辣七號在肥水條件好的田塊每667m2栽2800-3000株為宜。
4.6田間管理
4.6.1水肥管理
辣椒整個生育期要保持土壤濕潤但忌漬水,在移栽后7-10天追提苗肥,每667m2用尿素4kg兌薄糞水800kg澆根在辣椒盛花期進行第二次追肥,每667m2用磷酸二氫鉀100克兌水50kg葉面追肥,或腐熟餅肥100 kq追肥;第三次在盛果期追肥,每667m2用磷酸二氫鉀200 g兌水50 kg澆根;以后每采收一次葉面追施0.2%磷酸二氫鉀,如植株缺鈣造成臍腐病,用1%過磷酸鈣浸出液或0.1%硝酸鈣液噴植株,可結合噴藥進行。辣椒慎用含氯肥料。
4.6.2整枝和保花保果
結合拔草將主莖分枝下側芽全部抹去,辣椒結果分叉后不再抹芽。
4.7病蟲害防治
4.7.1主要病蟲害
主要病害有:疫病、枯萎病、病毒病、炭疽病及瘡痂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煙青蟲、茶黃螨等。
4.7.2防治方法
4.7.2.1防治原則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突出農(nóng)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輔以化學防治。
4.7.2.2農(nóng)業(yè)防治
選用抗病抗逆性品種,慎用轉基因品種。創(chuàng)造適合辣椒生育的良好環(huán)境,防漬水,保持植株旺盛活性,實行農(nóng)業(yè)輪作制度,科學施肥,清潔田園,深翻曬土,冬凍夏炕耕地,及時拔除重病株,摘除病葉病果,帶出田外燒毀或深埋。
4.7.2.3物理防治
利用黃板誘殺蚜蟲,掛銀灰膜條驅避蚜蟲,采用頻振式殺蟲燈或黑光燈誘殺害蟲。
4.7.2.4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藥劑,例如:Bt乳劑、病毒A、0.3%印楝素、性誘劑、農(nóng)用鏈霉素、植病靈等防治病蟲害。
4.7.2.5化學防治
使用藥劑時,要嚴格執(zhí)行GB 4285和GB/r 8321的規(guī)定。嚴禁使用蔬菜上禁用的高毒高殘留農(nóng)藥,嚴格控制農(nóng)藥的安全間隔期。常見病蟲害推薦藥劑防治技術見表1。
4.7.3禁止使用的農(nóng)藥
在蔬菜生產(chǎn)中,使用化學農(nóng)藥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很多,但必須嚴格控制,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nóng)藥有:六六六,滴滴涕(DDT),毒殺芬,二溴氯丙烷,殺蟲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劑,狄氏劑,有機汞制劑(氯化汞)、砷、鉛類,敵枯雙,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強,氟乙酸鈉,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對硫磷(甲基1605),對硫磷(1605、乙基1605、一掃光),久效磷,磷胺,甲拌磷(西梅脫·賽美特、3911)、甲基異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環(huán)磷,治螟磷,內吸磷(1059),異丙磷、三硫磷、磷化鋁、磷化鋅、滅線磷,硫環(huán)磷,蠅毒磷,地蟲硫磷,氯唑磷,苯線磷,水胺硫磷、克百威(呋喃丹),三氯殺螨醇、涕滅威,氧化樂果,抗菌素401、硫特昔(茶化203)、內吸磷(1059)、殺螟威、氰化物類、賽力散、西力生、毒殺芬、五氯酸鈉等及含有上述農(nóng)藥成分的復配產(chǎn)品。
5采收和貯運
5.1采收
視加工要求采摘,晴天作業(yè),發(fā)現(xiàn)病果爛果,及時剔除銷毀,注意農(nóng)藥安全間隔期。采收時連同果柄一起采,市場需求紅果的待果實全紅時采收,輕拿輕放,減少機械損傷。采后按泡菜廠家要求剪柄和剔除不合要求的果實。忌晴天中午采收及采后大堆存放,忌雨后及露水未干便采收。
5.2貯運
在貯存運輸途中要輕裝輕運,運輸車輛要有通風條件,可采用車箱內豎放數(shù)個竹篾筒在椒堆中間通風散熱。長距離運輸夏季要有降溫措施,并有防雨設備.超長距離運輸或不能及時送到加工廠時,應適當加鹽暫時腌制。防止貯運途中被有害物質污染或被雨淋及高溫捂爛情況發(fā)生。
6生產(chǎn)檔案
建立無公害腌泡型辣椒生產(chǎn)檔案,對生產(chǎn)技術、病蟲害防治采收中各環(huán)節(jié)所采取的措施進行詳細記錄在案,并保留二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