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鋒
[摘要]在開展大棚蔬菜種植時,棚內的溫度、濕度等條件較為重要,對蔬菜的產量產生影響。蔬菜行業(yè)的發(fā)展能促進農民增收,蔬菜種植規(guī)模不斷擴大,為在青黃不接時提高蔬菜的供應量,大棚蔬菜的種植十分必要。為實現大棚反季節(jié)種植的高產目的,要做好大棚管理工作,處理好病蟲害防治問題。
[關鍵詞]塑料大棚 蔬菜 反季節(jié)
[中圖分類號]S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3—0069—01
1棚址和土壤
1.1棚址的選擇
在種植反季節(jié)蔬菜時,一般將大棚設置在土壤肥沃、地質條件良好的位置。北方地區(qū)冬季陰冷,要將大棚設置在有良好的光照條件的位置,保證蔬菜能全面受光。還要在大棚周邊設定標識,避免發(fā)生傾倒垃圾排放廢水等行為。
1.2土壤處理
反季節(jié)蔬菜對土壤要求高,要使用科學方法對土壤進行處理,提升土壤肥力和養(yǎng)分含量,使用腐熟狀態(tài)的囤肥和草碳土搭配使用方式效果較佳。
2選種
選種前分析市場需求,選擇供不應求的品質為佳。所選種子抗病蟲害能力要強,不選用經過化學藥劑拌合的種子。在選種前可前,可前往農業(yè)部門咨詢專家,專家會結合該當地的實際情況給出合理建議。總之,選種要結合氣候、市場預測結果等條件。
3做好大棚病蟲害防治
大棚溫度和濕度均處于較高水平,對病蟲害的發(fā)生提供有利條件。一旦發(fā)生病蟲害就會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可根據農藥使用要求施加農藥,阻止病蟲害的擴散和蔓延。也可在選種階段采取病蟲防治措施,比如使用適當濃度的高錳酸鉀,可達到殺菌、消滅蟲卵的目的,有機蔬菜的種植不可使用此方法處理。也可使用生物、物理等方式應對病蟲害,要按時做好通風工作。在大棚內裝設殺蟲燈,消滅飛蛾等害蟲,能消滅處于幼蟲期的害蟲。選擇合適時機,破壞細菌滋長條件。河北處于北方,種植反季節(jié)蔬菜時,可遵循“稻田魚”原理,開展生態(tài)種植,創(chuàng)建種植的生態(tài)循環(huán),能有效防止病蟲害。比如,在棚內放置青蛙、蚯蚓等,均屬于害蟲天敵,可順利消滅害蟲,讓土壤肥力達到一定強度。
4棚內溫度和濕度控制
棚內氣溫會因外界氣溫而發(fā)生變化,棚內氣溫上限和下限比露地遲2h。天氣清朗時,溫差較大,陰天則相反。氣溫升高時,日溫差越高;反之,日溫差越小。
要依據大棚溫度改變規(guī)律,結合蔬菜品種特點選定合理的溫度調節(jié)方式。在秧苗定植完畢后到緩苗前這段期間,通常不通風,保證棚內地溫與氣溫符合蔬菜生長要求。初春光照不強,大棚保溫效果不足,可在大棚內覆蓋地膜,附加小拱棚,增強保溫作用,促使秧苗實現成活和生長。通常在春季8時到9時后,土壤水分蒸發(fā)較為劇烈,作物蒸騰情況較為明顯,內部水蒸氣快速增多,到中午時水汽量是清晨的2到3倍。下午5時到6時,棚內的通風減弱,水汽減少,夜晚溫度繼續(xù)下降,水汽繼續(xù)減少,在棚膜上附著較多水珠。
通常,栽植蔬菜時,白天濕度通常為50%到60%,夜晚應保持在80%到90%之間。棚內濕度過高,會對蔬菜葉片的蒸騰產生阻礙,土壤濕度和棚內濕度提升后,棚膜附著的水滴增多,削弱光合作用,對植株生長產生負面影響,加大病菌繁殖幾率。秧苗定完畢后到開花前這個階段,通常不進行澆水施肥,實施蹲苗。提升棚內溫度,降低濕度,讓根系生長具備良好條件。在合適的天氣條件下,要在中午時進行通風,可于棚內放置生石灰等能吸收水分的物質。如此處理既能減輕病害,也能對蔬菜的開花、結果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