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慧
摘 要: 詩歌起源于先秦,興盛于隋唐,在宋元明清也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貫穿中國上下五千年,奠定了中國文學的基礎,是我國重要的文學形式。它的內容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精神文化遺產,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如今,無論是大學還是中小學課本中,詩歌仍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從詩歌的平仄、押韻、對仗等修辭手法出發(fā),剖析詩歌的美學價值;同時,分析其對我國民族文化所產生額影響,從精神層面分析其美學效用。
關鍵詞:詩歌 美學 修辭 文化 美育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6-0384-01
一、詩歌價值的相關概述
在我國的文學史上,詩歌幾千年來,一直占領著重要地位。唐代,詩歌被列入科舉考試,其更是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詩人們前赴后繼,詩歌史無前例地繁榮。其題材可分為,寫景狀物、抒情言志、寓理載道等,包含社會、人文生活中的諸多方面,不僅表達一個人的感情,更可以從中看出當時的社會風貌。
在外國人眼里,中國是一個詩意的禮儀之邦,詩歌的發(fā)展為古代的中國樹立了良好形象。作為先帶著中國人來說,如果對古典詩詞缺乏充分的理解,就無法對過去的優(yōu)秀思想文化建立深刻的認識;如果對史詩沒有充分的了解,便從我國經歷的社會變革中,對事件的發(fā)展變化產生新的思考;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懂詩詞,就不能得到我們幾千年來民族情感的真?zhèn)?,無法理解中華民族的“風骨”。
由此可見,詩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之巔的璀璨明珠,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深邃文化的精華。通過閱讀詩詞,體驗它的美感,就如同跨越千年與古人交談,那一篇篇千古絕唱,經過了歷史的醞釀,更加濃香醇厚,能夠滋養(yǎng)人們的心靈,陶冶情操。
二、詩歌鑒賞的美學鑒賞
古詩集中了歷代中華文化的成果,具有獨特的藝術氣息?!霸娧灾荆柙佈?,聲依詠,律和聲。”詩人們需要掌握純熟的藝術手法,遵循嚴格的韻律筆法,以精煉的語句、真摯的情感和豐富的意象來細致周全地表現社會生活與人類精神世界。
早期,詩與歌、樂、舞是一體的。詩是歌詞的一種早期表達,配合音樂來表演,在舞蹈中進行歌唱,后來逐漸演變成詩歌。由此可見,詩歌從產生開始,就具有極高的藝術性,其特殊的格式及韻律,配合古代歌舞,更是促進了音韻美的產生,詩歌中的對偶、押韻、夸張等藝術手段,更是體現了早先的這一特點。下面通過詩歌的語言與修辭具體分析其美學價值。
古詩按照內容可分為,敘事、抒情、送別、邊塞、山水、田園、詠史、詠物、傷逝、諷諭等這幾種,其最重要的特征便是,言短意長,語言凝煉、意境朦朧、情感含蓄,有中國人特有的委婉之美感,具體在以下三個方面可以得以體現。
1.靈活處理語序
詩人通常在表達時不喜歡循規(guī)蹈矩,為了追求詩歌的藝術性,傾向于打破語言的常規(guī),采用倒裝、省略等句式,將句子靈活處理,或為了平仄及韻腳的需要,或為了突出強調,讀起來有種音韻美。
2.廣泛使用修辭
修辭是詩歌中最常用的手段,使語言變得有活力,生動形象。古詩中的修辭使用非常靈活。最常用的是擬人,將意向人性化,以托物言志。此外,詩詞的抒情性也很強,因此在表達感情時,十分獨特,純熟運用比喻、借代等手法,形象生動地抒發(fā)感情。巧妙的處理使感情更加具有色彩,也更細致。同時,詩歌中常用對偶等句式,追求對稱美和音韻美,更能體現中華文化的魅力。
3.巧妙選擇意象
意象是詩歌中常用的寄托對象,包含了作者的主觀情感。詩人常常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巧妙地利用意象進行說理或者對比自身以抒發(fā)感慨,也有時借用意向抒發(fā)感情。詩歌的巧妙在于通過意象的變化暗示情感的變化,若隱若現的情感在仔細品讀間可以慢慢體味,充分體現了古典語言的婉約之美。
三、詩歌鑒賞的美育價值
古典詩詞通過詩人的極高的審美認識,豐富的審美情感以及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為人們創(chuàng)造出生動的作品,傳授世人以生動有趣的審美課程,對人們進行審美教育,有極高的美育價值。
1.音韻節(jié)奏帶來平和的心境
古詩的美不在于一瞬間的驚鴻一瞥,而是在慢慢體味中悠遠細長的美感。在朗讀時,其朗朗上口的音韻感以及鏗鏘有力的節(jié)奏感都能激起讀者情緒的共鳴,感受到心靈的震撼。
上文提過,詩歌原本是伴舞配樂歌唱的歌詞,起源時,樂人按照樂譜的音律節(jié)拍來寫詞、填詞,后來的創(chuàng)作中,詩人也喜歡采用這種音律平仄。詩歌雖脫離了音樂,但其節(jié)奏、韻律、平仄、韻腳仍保留于詞作之中。正是古典詩詞中語句長短的恰宜、字句的推敲、前后的韻腳、抑揚的平仄,閱讀之,可以讓讀者感受到如同聽音樂一般的心靈沉靜,收獲淡定平和的心態(tài)。
2.畫面、色彩美帶來審美情趣的提升
詩歌中,畫面色彩特征最明顯的便是山水田園詩歌,這些詩歌描繪美麗的田園風光, 向往清簡淡雅的鄉(xiāng)村生活——把酒對歌、寫字賦詩、閑話桑麻,表現了平淡生活的種種情趣,讓對生活感到疲倦的人們體悟到生活中的平淡的魅力,同時也增加生活情趣,其對自然風光的描寫啟迪人們在繁忙的生活中,不汲汲于名利,懂得忙里偷閑,享受生活的樂趣。
此外,作者在作品中景物進行的描繪十分形象生動,讀起來使人如身臨其境,身未至而心向往之,給人很美的印象,使人生出喜悅之心,保持身心愉悅。
3.體悟情感美帶來氣質的提升
古人有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欣賞古典詩詞,深刻體悟作者的情感,或直抒胸意,或托物言志,其都代表了一個時期的思想文化。讀詩如讀史,清晰地認識一個時代的風貌,增廣眼界;了解一個王朝的興衰,以史為鏡,對當今的時代有更多的了解。同時,在一些哲理、諷喻詩中,可以讓人體悟許多道理,變得睿智。以上這些,均能提升一個人的眼界見識,從而帶來氣質的提升,在當今競爭性的社會中有重要的意義。
4.體悟胸襟的豁達美
古典詩詞藝術高遠之處在于胸襟與氣魄、并由此對社會、人生產生新的領悟,升華心靈,開闊眼界。在極目遠眺的藝術意象中,可以體悟到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高尚的濟世情懷,進一步領悟其中所包含的藝術蘊含,可以深切感悟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多讀詩,可以使人目光遠大,收獲一種眼界與胸襟。
四、如何合理地進行詩歌鑒賞
1.明確詩歌的類別
鑒于詩歌的漫長發(fā)展歷程,它的分類變得十分復雜。從表達上可分,可分為抒情與敘事詩;從形式上有古體、近體詩以及詞曲;內容上面,詩又有寫景、敘事、哲理、邊塞等不同的題材。紛紜復雜的體裁有不同的特點,甚至影響全詩的情感走向。學會鑒賞詩歌,首先便要了解其體裁類別,才能進一步更好地去鑒賞它的藝術價值。
2.了解詩歌的表現形象
詩歌中常用意象來暗示情感。了解詩歌特點最重要的便是理解意象。意象是詩歌中出現的物體或者景物,其中包含著作者的主觀情思。在詩歌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一些特定涵義的意象。詩人常通過特定的意向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如“酒”暗示離愁,“紅豆”“青鳥”代表愛情,“明月”暗示思鄉(xiāng)。熟悉了意向的含義,有利于理解作者的意圖,把握詩歌的主體情感,以便進一步的鑒賞。
3.體會詩歌的字詞含義
詩歌的精華是語言,優(yōu)美、簡練、委婉。詩人常通過對語言的錘煉,去營造高雅的藝術境地,使意境悠遠深長。此外,通過委婉的語言,隱藏著詩人內心深的情感,卻不明顯地表現出來,更加耐人尋味。因此要鑒賞詩歌,理解語言,“煉字”十分重要。在短小的詩歌中,每個字都有可能隱含情緒,有時也會有雙重含義。因此作為鑒賞者,不能滿足于理解基本的字面意思,更要加強對感情色彩的把我,從整體情境入手,理解其引申義,加深對語言的品味,深入體悟古詩中的語言美,最終正確理解全詩。
4.明辨詩歌的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包含三個方面:抒情方式、描寫手法、修辭手法。此三者都作為錦上添花之物,進一步增加詩歌的美感。鑒賞詩歌時,對表現手法多加注意,更可以增加對其美育價值的感悟。
5.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詩歌的情感包含在意境中,相對不那么明確。意境是作者通過意象的疊加而成、將要表達的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場景有機融合而成的的藝術境界。感受詩人所營造意境中的氛圍特點,才能體會作者的情思。
參考文獻
[1]王曉婷.高中語文古典詩歌美育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3/05
[2]李洋.中學語文古詩詞美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05
[3]王昆侖.論中學古典詩歌審美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7/10
[4]劉璐.初中語文新詩的審美教育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3/03
[5]侯翠微.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與美育教育研究[D].延邊大學.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