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兆運
【摘 要】對造成體育教學過程中運動性損傷的原因做了歸納分析,對預防體育教學過程中的運動性損傷提出了幾點建議,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體育教學;運動損傷防治
每個學校都非常重視日常教學工作中的安全問題,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容易造成一些傷害事故,特別是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產(chǎn)生的運動性損傷,這些運動損傷對學生的身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也對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因此,教師、學生都應該對體育教學過程中的運動性損傷引起高度的重視。
一、體育教學過程中運動性損傷產(chǎn)生的原因分析
造成體育教學過程中運動性損傷的原因是復雜的、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有一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思想麻痹大意、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思想上不知道運動損傷的危害性,缺乏安全意識,這是學生在體育課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運動性損傷的主觀因素。因為學生對預防損傷的意義認識不足,所以就在運動前的熱身活動中不認真準備,結果造成熱身不充分,肌肉關節(jié)活動不開就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二)體育活動前的準備活動不當
這是造成教學過程中運動性損傷的重要原因,準備活動不當包括兩個方面:準備活動不充分和不做準備活動。準備活動不充分,導致部分肌肉關節(jié)沒有充分的被拉伸、舒展,機體沒有完全進入工作狀態(tài),很容易造成肌肉拉傷、關節(jié)挫傷。不做準備活動直接進行劇烈體育活動更是會大大提高發(fā)生運動損傷的概率。
(三)教師的教學組織不嚴密、教學方法不科學
教師的教學組織、教學方法必須要遵循人體運動科學規(guī)律,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注意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系統(tǒng)性的組織開展運動熱身活動。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按排不恰當、教學任務布置不明確、教學方法運用有錯誤,導致學生對具體學習內容不明確,讓學生輔助練習沒有完成就直接做一些動作,學生還沒有掌握動作要領就進行測試,非常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四)學生缺乏運動經(jīng)驗與自我保護能力
在運動中當遇到意外情況時不知道如何處理,驚慌失措或者缺乏自我保護的經(jīng)驗也是造成運動性損傷的原因之一,譬如,摔倒時用肘部或直臂撐地,很容易造成肘關節(jié)、尺骨損傷;從高處往下跳時,腳后跟落地或膝關節(jié)緩沖不夠,就易造成腿部、腰部損傷。
(五)技術動作錯誤造成運動損傷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技術動作的要領掌握不正確,在做動作時往往會使身體局部受力過大或導致身體失去平衡控制而造成運動損傷。
(六)體育教學活動組織紀律混亂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體育教學會用到一些體育器材,如果學生不按照教師要求練習,進行體育活動室組織安排不嚴密,會出現(xiàn)一些因混亂擁擠造成的運動損傷,有些學生因為好奇、好動、好勝,在運用一些體育器材時,不按照教師的組織要求操作,也非常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因為學生不穿運動裝、惡劣天氣、器材設備損壞等原因造成的一些運動損傷。
二、體育教學過程中運動性損傷的預防建議
(一)加強運動安全教育與組織安排教育
防患于未然才是最好的保護措施,學生在思想上有安全意識、有自我保護意識,對潛在的一些危險有判斷能力,掌握一些運動損傷經(jīng)驗,學校和教師應該從這幾個方面著手,把安全教育作為體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讓學生在思想上重視對運動損傷的預防,增強預防傷害的意識,懂得如何進行預防。同時要加強教學過程中的組織安排教育,多舉一些因學生不遵守組織安排造成的一些運動損傷的例子,讓學生明白體育學習過程中遵守組織安排的重要性。
(二)認真做好準備活動
在實際運動過程中,很多運動損傷都是由于準備活動不足造成的。運動前做準備活動的目的是提高人體中樞神經(jīng)的興奮性,克服身體的生理惰性,充分的準備活動能提高肌肉、韌帶的彈性和柔韌性,使肌體各部分的機能達到最佳的狀態(tài),從而預防運動損傷的發(fā)生。準備活動還能增加骨骼肌中毛細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強肌肉的力量、彈性,可以提高關節(jié)的運動機能和靈活性,能增強韌帶的彈性,使關節(jié)腔內的關節(jié)滑液增多,從而防止肌肉和韌帶的拉傷。在進行準備活動時,既要讓軀干、肢體的大肌肉群和關節(jié)充分活動開,還要注意各個小關節(jié)、小肌肉群的活動,熱身充分才能把發(fā)生運動損傷的概率降到最低。
(三)排除潛在安全隱患,加強保護與幫助
要經(jīng)常對運動場地、器材進行安全檢查,對可能發(fā)生損傷的地方、對已經(jīng)破損的運動器材及時維修,不能出現(xiàn)因為學校運動場地、器材導致學生發(fā)生運動的問題。體育教學前要對學生的衣著、隨身物品做一個檢查,衣服里不能有尖銳物品。教師要教會學生保護與自我保護的方法,教師教學時要做好保護工作,學生在練習時要讓學生彼此之間加強保護與幫助,在有同伴保護與幫助的情況下完成運動技術動作。
(四)合理按排組織教學,注意個體差異
合理安排組織教學,科學地增加運動量,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于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因人而異、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合理安排運動負荷,運動量要本著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原則,防止運動過猛造成運動損傷。
三、小結
對體育教學中可能發(fā)生的運動損傷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對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學校體育教學都有重要的意義。學校體育工作者都應該對這項工作進行積極的研究,把學生發(fā)生運動損傷的概率降到最低。同時還要掌握發(fā)生了運動損傷時的處理辦法,能夠及時采取正確的治療措施,幫助學生恢復運動損傷帶來的身心影響。
參考文獻:
[1]王麗麗,武超,顧霞.運動損傷的預防及處理[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7(03)
[2]陸彥丞.淺談大學生體育運動中運動損傷的預防及處理[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