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嘉禾
在日本,無論城市繁華的街道還是鄉(xiāng)村僻靜的小道,除了飲料自動售貨機旁會設置一些供丟棄飲料瓶、罐的專用垃圾箱外,想丟棄一張廢紙,你都找不到垃圾箱?!皫Ю丶摇背蔀閲窳晳T。
最早提倡“將垃圾帶回家”的,是有“日本百景”之稱的尾瀨國立公園。日本列島山脈蜿蜒,地勢狹窄,不方便分散設置垃圾箱進行垃圾回收。此外,野生動物們也喜歡偷偷地翻垃圾箱,將垃圾弄得到處都是。為了應對難以清理的山野垃圾,1972年,尾瀨國立公園管理處將公園里的垃圾箱都拆掉了。
隨后,這場“將垃圾帶回家”運動擴展到日本全國,不僅觀光景點、公園等公共場所的垃圾箱被拆除,就連街頭巷尾也找不到垃圾桶。外出的日本人,大都會隨身攜帶垃圾袋,自己制造的垃圾自己帶回家。數(shù)年以后,“帶垃圾回家”逐漸成為日本人的國民習慣。
這種習慣,從娃娃就開始抓起。日本幼兒園小朋友外出郊游,老師會要求他們隨身攜帶垃圾袋。自己的垃圾自己帶回家,這件事就跟洗臉刷牙一樣,是從小就必須記住的生活常識。當常識成為習慣時,它就是一種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