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瑞,于翠蘭
(南京體育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14)
?
傳統(tǒng)石鎖的現(xiàn)代化改造初探
劉斌瑞,于翠蘭
(南京體育學院, 江蘇 南京210014)
石鎖運動近年來蓬勃發(fā)展,同時也遇到各種阻礙。以解決石鎖器械遇到的場地受限問題為切入點,對傳統(tǒng)石鎖進行改造,意在設計一種新型石鎖,從而克服由石頭材質導致的訓練場地受限的問題,使之符合現(xiàn)代人的使用環(huán)境與使用條件。文章運用文獻資料、訪談等方法,對新型石鎖進行了初步設計,解決場地受限和提高安全性的同時,還可以改變石鎖的外形顏色,使之更時尚,更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從而使廣大群眾改變對石鎖“土”的認識,拓寬石鎖運動的發(fā)展之路。
石鎖器械;新型;場地受限;材質改造
G80-059
A
1009-9840(2016)04-0038-03
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歷史發(fā)展中,古代先人們曾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優(yōu)秀的文化產物。而近百余年,隨著人類社會的加速發(fā)展,文化生態(tài)經歷了各種曲折的變化,導致不少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外,幸存下來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在當前社會的發(fā)展也并不樂觀。在現(xiàn)代社會,對待歷史文化長河中幸存的珍珠,不應該將其作為歷史的片段珍藏于館閣之中成為塵封的記憶,而是應當彰顯其文化生命力與價值活力,完成歷史賦予它的文化使命和價值使命[1]。
石鎖是中國傳統(tǒng)的民間體育項目,相傳源于唐代,盛于清朝民初,在開封地區(qū)和江蘇、上海等長三角地區(qū)尤為流行。該項目現(xiàn)已被國家確定為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優(yōu)秀項目,是全國民運會表演比賽項目,也是全國少數(shù)民族體育大會的競賽項目之一,2004年成為全國武術功力大賽的規(guī)定競賽項目[2]。2011年6月石鎖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1石鎖運動的傳承價值
石鎖運動作為一項體育項目,擁有體育運動普遍的健身的特點。但同時石鎖運動是一項使用器械的體育項目,其動作的基本形式為提拉、拋接和旋轉,其中“拋接+旋轉”是石鎖的標志性動作,在所有器械運動中也是特點鮮明、獨樹一幟的,因此作為一項具有獨特運動形式的體育項目,石鎖運動在體育健身項目中理應占有一席之地,保留其動作形式,繼承其運動文化,讓石鎖在現(xiàn)代社會繼續(xù)發(fā)揮其獨特運動形式的魅力。
1.2石鎖運動發(fā)展現(xiàn)狀及阻礙
石鎖運動的發(fā)展,以長三角地區(qū)為例:目前長三角地區(qū)石鎖協(xié)會已成立19個(江蘇14個,上海4個,浙江1個),單個協(xié)會會員數(shù)平均有40~50人,最多達到近百人,協(xié)會形式開啟了長三角石鎖運動復興之路的新篇章,這些石鎖協(xié)會的相繼成立,煥發(fā)了石鎖運動新的活力,開啟了發(fā)展的新征程[3]。不僅石鎖協(xié)會的成立日益增多,石鎖比賽的舉辦也是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南京市江寧區(qū)秣陵街道自2009年至2014年已連續(xù)舉辦6屆“秣陵杯”長三角民間石鎖友誼賽,參賽規(guī)模逐年擴大,影響力輻射到滬、豫、皖、浙等多個周邊省市。而在無錫、揚州、泰州等多地,“友誼賽”、“邀請賽”等賽事也是層出不窮。在各種石鎖比賽的宣傳下,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解、加入石鎖運動,不斷的壯大著石鎖愛好者的隊伍。
石鎖運動流傳延續(xù)了上千年,在現(xiàn)代社會仍有一定的影響力,足以彰顯其巨大的生命力,但是石鎖運動在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遇到的瓶頸也不容忽視。石鎖運動目前面臨困境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其跟不上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腳步,不符合現(xiàn)代人的需求。由于石鎖器材本身的石頭特性,受到場地等方面的諸多限制。過去農耕時代,石鎖運動的主要練習場地是土地,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適合石鎖鍛煉的土地、沙地變得少見,公園里的草地使用也很難通過管理者的同意,而隨處可見的普通水泥地面作為訓練場地會對石鎖本身和地面同時造成損壞,因此也不適合。
在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現(xiàn)代化進程中,必須深刻認識到它自身存在的阻礙健康發(fā)展的因素,進而從科學精神視角來重新認識它,使它走上一個健康發(fā)展、良性循環(huán)的道路[4]。學者王俊峰曾指出“石鎖上拳項目是場地、器材受限,不容易解決訓練場地和器材問題[5]。
因此,本研究以傳統(tǒng)石鎖的改造為研究對象,進行了新型石鎖的初步設計,在石鎖原有的使用特性上,經過理論設計,改變其結構、材質等,以期解決石鎖運動遇到的場地受限問題,并使之符合現(xiàn)代人的使用環(huán)境、使用特點以及審美觀。
2.1文獻資料
通過圖書館、中國知網(CNKI)以及其他網絡資源等收集石鎖起源及歷史發(fā)展等相關資料,并以石鎖運動方面的先行研究結論為理論基礎。
2.2訪談
包括實地訪談和電話訪談。訪問石鎖運動的愛好者、研究學者等,對石鎖器械存在的問題、如何改良等方面進行詢問,為新型石鎖的改造提供方向和內容。
3.1結構設計與材料選擇
新型石鎖外部的整體造型與傳統(tǒng)石鎖基本保持一致,只改變內部結構和制作材料。
新型石鎖結構的初步設計:新型石鎖分為主體與把手兩部分,主體分為“凹”型的內部金屬塊,和具有一定厚度的外皮,“凹”型金屬塊頂部的左右兩端分別有向下的螺孔;把手部分中間部分是圓柱狀,兩端部分變?yōu)榉叫伪馄綘?,上有螺孔,把手外層可以覆蓋一層防滑海綿墊;石鎖主體與把手的連接由固定型號的螺栓穿過把手兩端,旋入內部金屬塊的螺孔以固定。結構草圖如圖1、圖2所示:
圖1 正面透視圖
圖2 俯視圖
注:①聚氨酯外皮 ②內部金屬塊 ③把手 ④石鎖左端 ⑤把手 ⑥石鎖右端
內部金屬塊可用鋼結構承重塊;把手部分可采用強度較大的硬塑料。主體外皮是具有一定彈性的耐磨層,可采用自結皮聚氨酯泡沫材料,該材料廣泛用于汽車與家具行業(yè),其制品具有致密的表面,內芯為泡沫體;表面柔軟而耐磨,密度低但能較好地承受機械應力,能大大提升石鎖的緩沖性能。同時,在生產過程中能夠添加多種顏料,使制品表皮表現(xiàn)為彩色而不影響制品性能。
聚氨酯材料的使用是解決石鎖場地限制和提升安全性的關鍵,其技術成熟、性價比優(yōu)異,是新型石鎖外皮材料的較好選擇。
3.2新型石鎖的重量和尺寸設計
傳統(tǒng)石質石鎖的重量最輕在10 kg左右,對練習者的力量素質要求較高。傳統(tǒng)石鎖的練習者多為中青年男性,這一人群具有較好的力量素質,但對力量較弱者練習石鎖設置了門檻,因此,希望設計出的新型石鎖能夠可以面向大眾,適用于更廣泛的人群,降低對初學者各方面的要求,使力量較小的女性以及其他力量較弱者也能夠參與到石鎖運動中來。因此,新型石鎖的重量設計可以在10 kg以下,初步可定為2 kg、4 kg、6 kg等3個重量級別。
尺寸設計可參考傳統(tǒng)石鎖的尺寸,進行合理的制定。
新型石鎖只改變傳統(tǒng)石鎖的材質與結構,需要保留傳統(tǒng)石鎖的鎖狀樣式和使用方式。
4.1場地限制減少,符合現(xiàn)代人的使用條件
傳統(tǒng)石鎖是石料制作,而且重量大,練習場地在現(xiàn)代社會受到極大的限制,而聚氨酯泡沫材料能較大的提升石鎖的緩沖性能,對地面的沖擊力會大大減小,即使在地板、瓷磚等地面使用,也不會損壞地面,符合現(xiàn)代人的使用環(huán)境與條件。
4.2更安全,更舒適
傳統(tǒng)石鎖由石材制成,由于失誤造成石鎖砸在身上,其受傷概率較大;在空中拋起時,人本能的會有所擔憂,害怕被砸到,這種害怕的心理會影響使用者學習花樣動作的進展,限制動作技巧的充分發(fā)揮。而新型石鎖的材質較軟,更夠降低石鎖愛好者的畏懼心理以及受傷概率。
石頭材質表面粗糙,手掌與石鎖摩擦較大,長時間的徒手拋接中,練習者的手掌會變得粗糙,甚至磨出老繭。在冬天等寒冷季節(jié),石頭的冰涼手感會減弱愛好者的鍛煉興趣。被聚氨酯泡沫材料包裹的新型石鎖手感較柔軟,冬天不冰涼,在某種程度上能夠促進愛好者的練習。
4.3多種顏色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觀
藍色顯得穩(wěn)重,綠色顯得清新,粉紅顯得時尚,多種彩色的外表不僅讓使用者自己覺得賞心悅目,而且對于旁觀者來說,色彩斑斕的石鎖做起花樣動作來,在空中上下翻飛,觀賞性大大增加。
4.4適用人群更廣泛
傳統(tǒng)石鎖的大重量對石鎖的練習者的力量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讓那些想要進行石鎖練習但是力量不夠的練習者望而卻步。減輕傳統(tǒng)石鎖的重量,能讓更多的群體體會到石鎖的健身效果與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魅力。
5.1石鎖外表可進行多元化的設計
石鎖外表可采用系列化圖案,如動畫動漫、傳統(tǒng)元素等;吉祥語的印刻,鎖在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中早已被賦予吉祥、祝福的含義,如常見的“長命百歲”鎖,因此可以在新型石鎖的外表刻印“鎖住健康”“鎖住幸?!钡让篮迷竿募挘谟米鹘∩砥鞑闹?,放在家里還可以作為裝飾品,用來表達對家庭幸福的美好向往。
5.2重量劃分可以更為精細,可增加配重塊
制定兒童可鍛煉的小重量,青壯年可鍛煉的大重量等。在練習過程中,隨著練習者力量的增加,石鎖重量也要隨之變化,以跟上力量練習者的需求。
5.3可以考慮智能石鎖的可行性
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的發(fā)展,智能芯片已經滲透到體育產業(yè)中,在體育器材上也到處開花,已經出現(xiàn)智能籃球、智能羽毛球拍等智能化體育器材產品,石鎖也可以跟隨潮流,添加智能化模塊,使之能夠記錄練習者的練習時間、消耗能量、動作組數(shù)等,并評價運動質量、給出鍛煉建議等。
改變傳統(tǒng)石鎖的材質和結構,是解決石鎖運動器材、場地受限問題的可行辦法。改造后的新型石鎖對場地基本沒有限制,能夠在戶外地面,室內的瓷磚、木質地板等場地隨意使用。同時因為材質的變化,提升了石鎖運動的安全性;通過改變石鎖的外表使之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觀,降低重量能適合更大范圍的人群需要。這些改造有助于保護與傳承石鎖運動,有利于促進石鎖運動的發(fā)展。
每個民族都應保留其民族特點,流傳其民族文化。而傳統(tǒng)體育是具有本民族特征的體育文化,應當保護并合理的創(chuàng)新和開發(fā),讓其不斷發(fā)揮體育健身的本質作用,彰顯民族特色。因此,除石鎖之外的其他傳統(tǒng)體育項目,也可在保留其民族特色的基礎之上,通過改變其材質、結構等方面內容,使之現(xiàn)代化,以提升使用性能,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或使用條件等,從而易于被廣大群眾所接受,發(fā)揮其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的同時,能夠更好地保護、傳承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
[1]劉旻航,李儲濤,趙壯壯.民俗體育文化價值演進規(guī)律研究[J].體育科學,2012(6):85-89.
[2]于翠蘭.從殘存到復興:長三角石鎖運動探驪[J].搏擊·武術科學,2014(10):86-87.
[3]于翠蘭.石鎖運動構建和諧社區(qū)體育實考[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3(6):10-13.
[4]朱家新.科學精神與中華民族傳統(tǒng)體育現(xiàn)代化[J].體育學刊,2007.14(5):74-77.
[5]王俊峰.全國武術功力大賽項目設置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07.
A primary research on the modern alteration of traditional stone lock
LIU Bin-rui, YU Cui-lan
(Nanjing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andSports,Nanjing210014,Jiangsu,China)
The stone lock sport has flourished in recent year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pace-limitations, the thesis intends to design a new type of stone lock, making it conformed to the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of modern people. This paper uses methods of literature data and expert interview to make a primary design on the new stone lock so that we can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training venues and promote the security of training by changing the material and structure of traditional stone lock and also by changing the color to make it more fashionable, thus exp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one lock sport.
stone lock; new style; limitations of training space; material change
2016-03-24
劉斌瑞(1990-),男,在讀碩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tǒng)體育學。
于翠蘭(1962-),女,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武術與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