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英
隨著新的初中教育標準的頒布,眾多教師一樣,把焦點放在當前的課程標準研究之中,如何把簡要的教學大綱實施到初中政治課程教學里面?這是我們面臨的難題之一,針對新課程標準新理念與新內容的增加,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教會學生如何以正確地、高效地學習,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切實做到“授人以漁”的教育目的。以下幾點是根據當前初中政治課教學存在的問題而提出的教學實施建議:
一、端正教師作風,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
思想政治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的品格得到升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者的品行與政治素養(yǎng)是教育的前提,它直接影響到政治課程的質量。在初中的政治新課程里,著重要求培養(yǎng)學生中華民族精神與人文修養(yǎng)。做為初中政治課教師必須具有敏銳的政治觸覺與思想覺悟。律人必先律己,教師在課堂實踐教學的時候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在學生面前要樹立一個品德高尚的教師形象。
二、轉變思想,真正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意識
學生主體思想已被大多數教師所接受,但在具體的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習慣于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維轉,這樣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缺乏主觀能動性,沒有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只是一種被動接受,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是很難適應的。因此就需要廣大政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真正樹立起學生主體的思想,并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尊重、相信學生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三、讓自己的學生也重視起來,激發(fā)自覺學習的積極性
我們從事教育的人士都懂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政治思想教育短腿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學生普遍忽視政治思想教學,都感到政治思想教育是說教,沒有實際用處,從而淡化了政治思想的學習與思考。如何才能激發(fā)起學生們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呢?我認為除了教師應具有教書育人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更重要的是解決一個方法的問題。首先,用教學內容解決實際問題,是吸引學生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政治思想教育無用論,是困擾政治思想教育的癥結之所在,教師要通過向學生施教,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和學生一起,用學過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現實和身邊發(fā)生的事情,通過案例生動地宣講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從資料的收集整理、去偽存真,到演繹推理,到結果的產生,都要和學生進行互動,學生就會覺得,思想政治課的內容就在我們身邊,很實際,并不只是純理論要求,它要解決的是我們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學了之后有用。
四、追求和諧的課堂活動,在師生交流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離不開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美國課程學家多爾認為,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更應該承擔起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責任,創(chuàng)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
1.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出現,更要在科學、和諧的教學活動中進行。目前的政治課教學中,我們教師仍然是在唱主角,在盡情地灌輸,即使讓學生講,也不能有與自己意見相左的東西,一派教師主體性的體現。這種教學方式的課堂里往往充滿著嚴肅的氛圍。要打破這種沉寂的氣氛,可以將活動在適當的時機引入課堂,這種方法既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合作交流的空間,又能夠放手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獨立見解。
2.通過小組協作,激發(fā)學生的主體作用。“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新課程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為學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培養(yǎng)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
我們教師以前在講課時,對學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夠,總怕學生聽不懂。在講到某些重、難點時,由于對學生潛力估計不足,所以教師講道理多,而學生說的不多,更不要說自學了。有些學生在長期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下,自身的自學能力已經被埋沒。
1.教會學生“看”書?;谡螌W科的特點和近年來中考發(fā)展的趨勢,我認為學生首先應該學會“看”書。 千萬不可忽視閱讀課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學生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把聽起來空洞乏味的內容變成自己的閱讀體驗。學生在閱讀時,首先從宏觀上把握當天所學內容,在心中構建出基本框架。讓學生知道今天要學習的有那些內容,以及這些內容之間有何內在聯系。
2.教會學生答題。政治學科的中考命題,題型多樣,既有選擇題,又有辨析題,分析題,各類試題,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現,有的以漫畫、圖表的形式出現。縱觀近幾年政治學科的中考情況,學生在答題時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不會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過多。
總之,課堂教學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只有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并著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