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明嘉慶十六年,一場相當于現(xiàn)在高考的鄉(xiāng)試在湖北武昌舉行,主持考試的是時任湖廣巡撫的顧璘。而參加考試的,有一位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張居正。12歲那年,小神童張居正報考生員,并順利取得秀才名號,時人紛紛稱奇。第二年,他從荊州到武昌應(yīng)鄉(xiāng)試,這次一旦考取,便是舉人了。事實上,單憑當時張居正的才華、年齡和聲名,中舉是很有希望的,在大家眼里,張居正天資聰穎,神童的光芒原可以繼續(xù)創(chuàng)造新的科舉神話。
張居正雖然是考生中年齡最小的,但考卷卻答得相當漂亮。然而正當考官準備將他錄取時,卻被顧璘阻止了。原來張居正在考試之前曾寫了一首《題竹》,其中寫道:“綠遍瀟湘外,疏林玉露寒。鳳毛叢勁節(jié),直上盡頭竿?!彼炎约罕葹轼P毛麟角,要就此直上青云。這一方面展現(xiàn)了一種自信與抱負,另一方面也透露著那么一點自負和高傲。
顧璘把朝廷派來監(jiān)督招生工作的趙御史請來,對他說:“張居正不是一般的人才,將來一定會對國家做出重大貢獻。但是13歲就讓他中舉,這么早入了官場,將來不過是多一個官場上風花雪月、舞文弄墨的文人,對國家其實是一種損失。不如趁他現(xiàn)在年齡小,給他一個挫折,讓他多經(jīng)歷一些?!边@事遭到了副主考官、湖廣按察儉事陳束的堅決反對,因為他實在太愛惜張居正的才華了,他反對的理由是:“以后的事誰能說得準呢?但是從現(xiàn)在的卷面成績看,你不錄取他,那不是埋沒人才嗎?”趙御史很是猶豫了一番,最終理智戰(zhàn)勝了情感,按照顧璘的意見,給張居正亮起了紅燈。
鄉(xiāng)試結(jié)果公布,呼聲最高的“江陵才子”落榜。這對于此前早就習慣了順風順水、到處都是鮮花和掌聲的張居正來說,由此帶來的打擊可想而知,他為此憤憤不平,很不服氣。顧璘也沒瞞著這件事,他找到張居正說:“是我堅持不錄取你?!彪m然沒有更多的解釋,但從這一句話和那期待的眼神里,年少的張居正讀懂了一切。顧璘沒有看走眼,張居正沒有抱怨,從此轉(zhuǎn)身投向了更扎實的學習與歷練。三年后,16歲的張居正再次參加了鄉(xiāng)試,并考中了舉人。恰巧這年顧璘在安陸(今湖北安陸市)督工,張居正前來拜見,顧璘很高興,對他說:“古人都說大器晚成,這是作為中材的說法罷了,當然你不是一個中材。上次耽誤了你三年時間,這是我的錯誤。但是,我希望你有大的抱負,要做伊尹、做顏淵,不要做少年成名的秀才。”說完,解下了自己犀牛皮的腰帶送給他,說:“你將來是要系玉帶的,我的這一條配不上你,只能暫時委屈你了?!睆埦诱矎臎]記恨顧璘,甚至因此一輩子感激他。當張居正走入明朝政治權(quán)力中心時,他說:“仆自以童幼,豈敢妄意今日,然心感公之知,恩以死報,中心藏之,未嘗敢忘。”
“說吾好者是吾賊,說吾壞者是吾師”,某種意義上,對那些給我們挫折的人,都應(yīng)該感謝。
(張秋偉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