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靜脈血栓常發(fā)生于下肢,是較常見的血栓病之一,患者多為較少運動的老年人以及長期臥床者。在治療上,傳統(tǒng)的溶栓、抽栓治療等出血風險較高,恢復時間較長,也容易復發(fā),于老年人而言是不可承受之重。如果不及時治療,拖延兩周后血栓逐漸變成凍豆腐樣,幾乎沒有辦法清除,患者將出現下肢反復腫脹、皮膚潰爛等后遺癥。這類患者可嘗試做介入手術治療。
案例:90高齡老伯突然腳腫
今年90歲的黃伯走路不太方便,在家不是躺著就是坐著,極少走動。近日,他突然發(fā)現左腳腫了起來,兩天過去了也無消失跡象,走路小腿還會脹痛。心細的兒媳婦趕緊帶老人到我院介入血管外科就診。經彩色超聲和下肢靜脈造影的檢查發(fā)現,他的左下肢髂、股靜脈有了血栓。醫(yī)生當機立斷進行了靜脈血栓清除的介入手術,很快開通了左側髂靜脈和股靜脈,他的腳馬上開始消腫。術后24小時,他就可以下床走路,并且一點都不痛了。
治療:介入手術可清除80%以上的血栓
靜脈血栓的癥狀會逐漸加重。一旦血栓松動脫落,血塊會沿著血流由下而上,堵塞肺動脈便可引起肺栓塞,導致急性胸痛、咯血、呼吸困難等,危及生命。因此,如果發(fā)現腳莫名其妙地腫了,不建議揉腳或跳動,能躺著就躺著,保持靜止,可打120呼叫急救,在醫(yī)院里,這些患者都是用床推去做檢查的。醫(yī)生通常會給患者的下腔靜脈放入一個篩網,攔截脫落的大血栓。
過去,靜脈血栓形成后多進行藥物溶栓治療,時間上需5-7天,治療后還有60%的血栓清除不干凈。溶栓可造成其他血管出血加重,不適合三個月內有過腦出血的患者。這種治療要簽《用藥同意書》,一旦發(fā)生腦出血,造成植物人、偏癱、死亡的后果,常常引發(fā)醫(yī)療糾紛。高齡二胎產婦做剖宮產后如果出現靜脈血栓,用藥溶栓也容易發(fā)生出血。至于切開血管取栓、抽吸取栓等做法,容易造成血管損傷,令血管壁變得毛糙,可能馬上又產生血栓。
靜脈血栓清除的介入手術是一種微創(chuàng)治療,穿刺口僅2毫米,置入的導管頭部有每分鐘6萬轉以上的高速刀片或者生理鹽水噴射孔,在幾分鐘到十幾分鐘內就可以打碎大部分血栓,同時通過負壓把血栓碎塊吸入導管,再排出體外。這種手術既避免了肺栓塞導致死亡的嚴重風險,又可迅速改善腳腫的癥狀,還不限制患者活動,減少住院時間,具有明顯優(yōu)勢。經過治療,60%~70%的患者可清除80%以上的血栓,剩下的血栓還可考慮用藥物消除。
如果患者不去治療,拖延兩個星期沒開通血管,長在血管里頭的血栓過幾天就會被吸收水分而變干,相繼進入亞急性期和慢性期,逐漸變成凍豆腐樣。這時,幾乎沒有任何手段能清除血栓,后果就是血管永久性閉塞。這種情況很少致命,下肢會慢慢開通側支循環(huán)血管代償,但這些血管的功能不夠強大,患者久站后一條腿會反復出現腫脹,只能抬高腿休息。血流慢造成小腿顏色加深,皮膚反復出現難愈的潰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