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月
夕陽也有酷玩一族,老年人跳芭蕾,您信嗎?來到天津市老年大學芭蕾舞藝術(shù)團,見到那些靚女們,哇,原來芭蕾能讓人如此年輕、如此美麗、如此精神煥發(fā)!
2015年8月,“都市風采——京津滬渝舞蹈大賽”在北京舉行。這是4個直轄市的群眾藝術(shù)大賽,比賽不分年齡組,設(shè)金銀銅獎。評委都是國家級的舞蹈家,各參賽隊大多由年輕人組成,跳的都是現(xiàn)代舞,唯有她們天津市老年大學芭蕾舞藝術(shù)團是一群50歲至63歲的舞者,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她們以王文燕老師編創(chuàng)的芭蕾舞《春的音符在跳躍》參加角逐。其優(yōu)美的舞姿描繪了“春的畫卷”,尤其是取躺姿以雙腿靈巧地表現(xiàn)了“春芽”破土、伸展、跳躍、成長的過程,令全場觀眾震撼,大家站起來長時間熱烈鼓掌……最終,她們榮獲大賽金獎!獲獎后,學員們和王老師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王文燕是天津市老年芭蕾的開拓者。她曾是延邊歌舞團和吉林省歌舞團的專業(yè)舞蹈演員,回到天津在和平區(qū)青少年宮教孩子們跳舞。從4歲的娃娃到15歲的高中生,有些孩子“跳”上了銀幕、熒屏,“跳”進了國內(nèi)外的藝術(shù)團。王文燕是一個勇于創(chuàng)新的人,她突發(fā)奇想,老年人為什么不能跳芭蕾舞呢?我來教他們學芭蕾舞!于是,她就像教小孩子那樣地在老年大學中教老年人學跳芭蕾舞,成立了舞蹈隊。
王文燕說:“教老小孩兒比教小孩子難多了,小孩子身體柔軟,記憶力好,接受能力強,怎么教怎么有。老小孩兒身體是僵硬的,協(xié)調(diào)性差,沒有節(jié)奏感,柔韌性就更別提了,而且,前邊教后邊忘。我琢磨出一套適合她們的教學方法。比如,五六十歲的人,對下又有恐懼感,不敢下。我說只要把腿壓好了,沒有下不去的!這不是高難動作呀!看我的!有的學員比我還年輕呢,我下了,她們也跟著下。我不起來,誰也別起來!結(jié)果,全下去啦!練旋轉(zhuǎn)360度,開始,轉(zhuǎn)一圈兒就發(fā)暈,循序漸進,最后,可以連續(xù)轉(zhuǎn)12圈兒!……像這類故事,太多了,我們就是一群可愛的老小孩兒!”
“老知青”黃世青從少年時就有芭蕾舞的夢想,她這個沒有一點兒舞蹈基礎(chǔ)的“丑小鴨”成為芭蕾舞形體班的首批20名學員之一。
沒有基本功就沒有藝術(shù)。為了美,“丑小鴨”們苦練壓腿、抻筋、劈叉……練到大腿內(nèi)側(cè)青一塊紫一塊的,下樓時膝蓋疼得不能打彎兒,要扶著樓梯側(cè)著身子,一步一咬牙,疼得夜里肌肉“蹦”,不敢吃止疼藥就吃安眠藥,就這樣也不肯請假,怕落下課……
黃世青說:“我感覺,跳芭蕾舞是對人的精神和形體‘脫胎換骨的改造,人精神了,挺拔了,身心全打開了,就是變了一個人!我們山西‘知青40年聚會,大家見了都驚訝地問我為什么這么精神、這么年輕!我先生驕傲地說,她呀,跳芭蕾舞!我們獲獎后,許多同學的家人都給擺慶功宴,‘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全家人都跟著美!”
美是生命的召喚。一群愛美的人集合在老年大學,影響并形成“芭蕾熱”。如今,老年大學有4個“芭蕾形體班”,一個芭蕾舞藝術(shù)團。形體班是塔基,藝術(shù)團是塔尖。200多人的容量,遠遠不能滿足需要,還有好多人想“擠”進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