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雙重信貸配給視角探索中小企業(yè)融資難問題,認為中小企業(yè)融資難既有源自于金融控制等制度性因素導致的非均衡信貸配給,也有基于軟信息約束、金融中介的效率等導致的均衡信貸配給。
【關鍵詞】非均衡信貸配給;均衡信貸配給;中小企業(yè)
信貸配給是借貸市場的一種狀況,是由于報出貸款利率低于市場出清利率,存在對貸款的超額需求。如果這種利率差額是由政府管制因素造成的,這種信貸配給被稱為非均衡信貸配給;而在沒有政府限制的情況下,貸款人自愿將貸款利率確定在市場出清利率以下而造成的信貸配給被稱作均衡信貸配給。中國經濟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既包含著基于金融控制等制度性約束導致的非均衡信貸配給,也包含著隨市場化改革進程的深化,逐漸由市場內生出的均衡信貸配給。
一、非均衡信貸配給
中國經濟脫胎于計劃經濟,盡管已經進行近二三十年的市場化改革,許多歷史遺留問題并未得到根除,制度變遷的路徑不同導致了我國產生信貸配給的原因和西方的不同。在轉軌過程中,銀行對國企貸款具有明顯偏向性,而對大多數非國有企業(yè)實行信貸配給,在國有企業(yè)因預算軟約束而存在過度貸款需求的情況下,最終導致信貸資源過多流向國有企業(yè),形成的這種信貸配給并不是市場機制完全發(fā)揮作用下的穩(wěn)態(tài)均衡,而更多表現了制度約束下的非均衡信貸配給;地方性中小法人商業(yè)銀行和一些全國性中小商業(yè)銀行已臨近75%的存貸比監(jiān)管紅線,難以繼續(xù)增加信貸,強化了對各省分支機構的規(guī)模約束;地方政府的隱性干預。地方政府基于其自身政治晉升的考慮,會積極控制各項資源以支持地方經濟發(fā)展,從而為其帶來可觀的政績,而商業(yè)銀行也自然成為地方政府積極干預的對象之一。
非均衡信貸配給的正向效果是為國企提供了融資支持,在國企普遍低效率的情況下維持了國有經濟部門的平穩(wěn)增長,從而為中國漸進式經濟改革提供了穩(wěn)定性的基礎。若從經濟角度,國有經濟部門的增長滯緩必將引起大量的失業(yè)、經濟運行紊亂等問題,因此在經濟體制改革初期,非均衡信貸配給起到非常重要作用。但從一般經濟意義上看,這種非均衡信貸配給卻是缺乏效率的。隨著中國經濟改革的深化,非均衡信貸配給所導致的信貸資金的低效率配置顯得越來越突出。
二、均衡信貸配給
均衡信貸配給是由于信息不完全等市場內在缺陷導致的內生性長期配給,在考慮因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以及監(jiān)控成本時,面對超額的信貸需求,理性的銀行不會提高利率和抵押品要求,而是通過信貸配給手段,這是均衡信貸配給的產生原因,因此Stiglitz和Weiss認為均衡配給是內生的,是銀行理性選擇的結果。
經濟體制轉型是指從一個高度集中的計劃再分配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轉型過程中的一個微觀視角特征是私有化、民營化中小企業(yè)的比重漸漸超過國有企業(yè),由此投資者面對的是如雨后春筍般的中小民營企業(yè)的誕生,此類企業(yè)尚且缺乏聲譽、信用乃至透明度,特別是那些沒有公開上市的企業(yè),在沒有強制信息披露機制的約束下,它們的信息更是難以獲得,對于沒有經驗的投資者而言,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轉型成本非常之高,資金供求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異常嚴重。
三、雙重信貸配給及其經濟影響
雙重信貸配給由于影響了整個經濟社會信貸資金的投放總量與投放結構,其必然對宏觀經濟產生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
第一,增大經濟波動性。由于融資企業(yè)信貸可得行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將會引起融資企業(yè)及其相關企業(yè)的投資上升,在乘數效應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下,其結果是宏觀經濟繁榮程度加劇,宏觀經濟陷入經濟繁榮與信貸配給相互作用的循環(huán)中,宏觀經濟繁榮的程度會進一步加大。
第二,配給的存在導致信貸市場的分割,降低了資金配置效率。在雙重信貸配給的條件下,中國經濟增長和融資結構表現出強烈的非對稱性,這種非對稱性具體表現為獲得絕大部分信貸資金的國有經濟部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小,而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中小民營企業(yè)則得到很少的信貸資金支持。
第三,通過作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的信貸渠道環(huán)節(jié),對貨幣政策效果產生影響。信貸渠道是我國貨幣政策的主要傳導渠道,如果銀行信貸供給對貨幣政策的響應程度不夠,那么貨幣政策影響實體經濟的渠道就會受阻,貨幣政策效果會大打折扣,因此,商業(yè)銀行雙重信貸配給現象的存在會對貨幣政策的傳導造成影響。
參考文獻:
[1]樊綱,發(fā)展民間金融與金融體制改革[J],上海金融,2000年第9期。
[2]林毅夫、李永軍,中小金融機構發(fā)展與中小企業(yè)融資[J],經濟研究2001年第1期。
[3]郭斌、劉曼路,民間金融與中小企業(yè)發(fā)展:對溫州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02年第10期。
[4]王霄、張捷,銀行信貸配給與中小企業(yè)貸款—一個內生化抵押品和企業(yè)規(guī)模的理論模型[J],經濟研究2003年第7期。
[5]林毅夫、孫希芳 信息、非正規(guī)金融與中小企業(yè)融資[J],經濟研究,2005年第7期。
作者簡介:
李志華(1991-),男,漢族,湖北武穴人,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碩士學歷,研究方向:金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