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從經濟學家的理論入手,深刻的分析了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之間應有的正確關系,說明了消費在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如果三者之間失衡,將會給經濟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其次,分析了從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市場經濟發(fā)展的背景、過程及現(xiàn)狀,尤其是靠投資拉動經濟所帶來的嚴重后果以及歐美經濟下滑給我國出口所造成的嚴重沖擊,揭示了經濟結構失衡給我國經濟所帶來的困惑和茫然,從而說明了消費在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國經濟轉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第三,從多層次、多角度分析了我國的投資、消費和出口失衡的原因,提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應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既要做到“三駕馬車”并駕齊驅,更要有所側重。這樣,也只有這樣,才能成功實現(xiàn)中國經濟轉型。
【關鍵詞】投資;消費;出口;比例;經濟轉型
一、投資、消費和出口之間的關系
在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中,原來的順序為:投資、消費、出口。由于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十二五”規(guī)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堅持把經濟結構戰(zhàn)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xié)調拉動轉變”。擴大內需,最重要的是擴大消費需求。黨的十八大報告更明確提出要“加快建立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使經濟發(fā)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來拉動,促進中國經濟轉型。
投資是經濟增長的推動力,消費是拉動內需的關鍵,而出口是經濟平衡增長的調節(jié)器。世界銀行錢納里和塞爾奎因等經濟學家對多個發(fā)展中國家工業(yè)化進程的研究結果表明,發(fā)展中國家的投資率和消費率的比例標準應該是:在工業(yè)化初期(人均GDP達140美元)為15%:85%,中期(人均GDP達560美元)為20%:80%,末期(人均GDP達2100美元)為23%:77%。投資和消費均增加1%,則GDP分別增加0.265%和0.755%,可見,消費對經濟的增長具有決定性的主導作用。因此,應該主要根據消費需求制定經濟規(guī)劃,同時兼顧投資和出口規(guī)劃,做到三者協(xié)調發(fā)展。如果投資率過大,政府的財政負擔就會加大,政府必須保持高稅負、高積累,其結果必然是:一方面,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擠壓了居民收入和企業(yè)收入增長的空間,使得居民消費能力和民間投資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政府用于公共支出的滯后,又會導致居民消費傾向下降,儲蓄傾向上升。內需的不足,迫使政府不斷加大公共投資刺激經濟,也使得經濟對出口的依賴加強,需要更多的貿易順差來帶動經濟的增長;而對政府投資和出口的依賴加強,又加劇了經濟結構的失衡和居民收入的下降,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陷入了“國富民窮”的怪圈,必將影響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我國投資、消費、出口之間關系失衡
近年來,我國投資率持續(xù)升高,而消費率卻持續(xù)走低,其結果必然使國民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于投資。長期以來,我國投資的增長明顯的快于GDP的增長。另外,投資增量中相當多的部分是由出口帶動的,說明外需對我國的經濟增長起著重要的拉動作用。這就意味著我國經濟抗外部風險能力較弱。
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我國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且投資效率不高,儲蓄率過高、投融資體制改革滯后,地方政府投資沖動導致的投資率長期偏高;
(二)老百姓無錢可花、有錢不敢花,收入分配嚴重的兩極分化導致收入差距持續(xù)擴大,稅負過重,與民爭利、國有企業(yè)利潤獨享,通貨膨脹率高導致的消費率過低;
(三)我國出口產業(yè)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政府鼓勵出口,長期高投資增長形成的巨大產能導致出口增長過快導致的出口增長過快。
三、調整投資、消費和出口的比例關系,實現(xiàn)經濟轉型
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保持總需求各部分的穩(wěn)定增長,不能只強調投資和出口的增長,更要強調消費的穩(wěn)定增長。因此,從目前經濟發(fā)展的現(xiàn)狀來看,要改變當前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來拉動的局面,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當前經濟工作的著力點和重點,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實現(xiàn)我國的經濟轉型。
(一)加大力度增加國內消費
要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解決居民的后顧之憂;縮小收入差距;督促國企分紅,設立國民財富基金;實行“減稅”政策,讓利于民;加強城鎮(zhèn)化建設;培育消費熱點,積極調整消費結構、改善消費環(huán)境。
(二)控制投資規(guī)模增長,提高投資效率
促使各部門、各地區(qū)政府要正確認識投資的兩面性;加強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調整優(yōu)化投資結構;改變干部政績考核方式。
(三)調整外貿政策,轉變對外貿易發(fā)展方式
降低外貿依存度,提高利用外貿質量,調整和完善加工貿易政策,促進一般貿易的擴大發(fā)展,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GMI)的預測,到2025年,中國私人消費占GDP的比重有望超過50%,真正成為一個內需驅動型國家,可以成功實現(xiàn)經濟轉型。屆時,中國的消費率與歐洲和亞洲的發(fā)達國家處于同一水平,中國經濟也將邁入新的階段。
參考文獻:
[1]李國安.我國投資與消費失衡的原因、影響與對策[J].北方商貿,2011,(4)
[2]張茉楠.提高消費率引導中國經濟二次轉型[J].上海證券報,2011,(3)
[3]馬俊.談歐美GDP下降與我國出口下降的關系[J].財經點對點,2011(8)
[4]梅建平.國民財富基金——提振經濟的一種設想[J].21世紀經濟報道,2009(3)
作者簡介:
劉曉雪(1992-),女,漢族,安徽蕪湖人,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碩士,研究方向: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