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林 湯尚文 李玉奇
摘要 以瑞香狼毒為原料,通過烘干、紅外干燥及微波干燥3種方式將瑞香狼毒干燥至恒重,考察不同的干燥方式對瑞香狼毒總黃酮含量及抑菌活性的影響,結果表明,通過紅外干燥處理提取的黃酮類化合物含量最高,烘干處理次之,而通過微波干燥方式前處理提取的黃酮類化合物含量最低。紅外干燥處理后提取的黃酮類化合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抑制效果強于其他2種方式,可能與紅外干燥處理后得到的黃酮類化合物含量較高有關。
關鍵詞 干燥方式;瑞香狼毒;總黃酮;提??;抑菌活性
中圖分類號 R2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9-0282-02
Abstract The roots of Stellera chamaejasme L. were used as the raw materials to measu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drying through the electric drum wind drying oven,infrared and microwave drying)on the flavonoids content and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content of flavonoids was obtained via infrared drying,the next was the drying processing via the electric drum wind drying oven,and the lowest was the pretreatment via microwave drying. Additionally,the antimicrobial effect of the flavonoids on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cocus aureus via infrared drying was stronger than that through the other two drying methods,suggested that stronge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may be related to the higher flavonoids content obtained via the infrared drying pretreatment.
Key words drying methods;Stellera chamaejasme L.;flavonoids;extract;antimicrobial activity
瑞香狼毒又名斷腸草、紅狼毒,為瑞香科狼毒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的根。其味苦辛、有毒,具有逐水、破積、殺蟲、止痛等功效[1]。研究發(fā)現(xiàn),黃酮類化合物是瑞香狼毒的主要化學成分,包括雙二氫黃酮、狼毒色原酮、二氫瑞香素乙、瑞香素乙和異狼毒素等[2-5],在抗菌、抗病毒、抗癌、抗腫瘤、殺滅寄生蟲及農業(yè)害蟲等方面具有獨特效能[6-13]。
中藥的干燥方式對藥材的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本草蒙荃》記載“凡藥藏貯宜提防,倘陰干、暴干、烘干未盡其濕度,則蛀蝕霉垢朽爛不免為殃”。目前,從瑞香狼毒的根中提取黃酮類化合物一般采用將根置于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或在陰涼處放置至完全干燥,有的則先將根陰干,然后再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材料發(fā)脆,因材料處理方式不同,導致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率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本研究旨在通過比較不同的干燥方式對瑞香狼毒總黃酮含量及抑菌活性的影響,篩選出一種合適的材料前處理方法,為提高總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效率提供理論指導。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儀器
1.1.1 材料與試劑。瑞香狼毒:安徽省亳州市珍益堂中藥材有限公司;乙醇、亞硝酸鈉和硝酸鋁:分析純,襄陽市盈達化工儀器有限公司。
1.1.2 儀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V-2550型,日本島津公司;紅外水分快速測定儀:MS-70型,日本AND公司;電熱干燥箱:上海博迅,GZX-9246MBE;中藥切片機:永歷DYQ888,瑞安市永歷制藥機械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瑞香狼毒根的烘干處理。將瑞香狼毒根在中藥切片機上切成3 mm的切片,分別在電熱鼓風干燥箱、紅外水分快速測定儀及微波爐內烘干至恒重(其中電熱鼓風干燥箱和紅外水分快速測定儀的溫度均設定為60 ℃),粉碎后,過60目篩,備用。
1.2.2 總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及含量測定。準確稱取烘干至恒重的瑞香狼毒粉末樣品100 g裝入索氏提取器,依次加入石油醚和95 %乙醇各200 mL,分別回流24 h,減壓濃縮得浸膏。取浸膏5 g,加入蒸餾水50 mL,在60 ℃水浴條件下加熱2 h,冷卻至室溫,過濾后棄濾液,重復3次,溶劑揮干后得到總黃酮類化合物。
標準曲線的制作:精確稱取烘干至恒重的蘆丁標準品15 mg,用30 %乙醇溶解并定容至100 mL,濃度為0.15 mg/mL。準確移取標準溶液0、0.5、1.0、2.0、3.0、4.0 mL,分別置于10 mL容量瓶中,分別加入5 % NaNO2溶液0.3 mL,搖勻后靜置5 min。再加入10 % Al(NO3)3溶液0.3 mL,搖勻后靜置6 min。加入1.0 mol/L NaOH溶液2 mL,用30%乙醇定容至刻度,混勻后靜置15 min,于510 nm處測定吸光度,以零管為空白對照,以蘆丁含量為橫坐標,以吸光度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
樣品的測定:稱取待測樣品5 mg,用30%乙醇定容定容至10 mL,取適宜體積的待測溶液,加入5 % NaNO2溶液0.3 mL,搖勻后靜置5 min。再加入10% Al(NO3)3溶液0.3 mL,搖勻后靜置6 min。加入1.0 mol/L NaOH溶液2 mL,用30%乙醇定容至10 mL,混勻后靜置15 min,于510 nm處測定吸光度,根據(jù)標準曲線求出樣品中總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
1.2.3 總黃酮類化合物抑菌活性測定。瑞香狼毒總黃酮類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測定采用抑菌圈法[14]。供試菌株為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蠟狀芽孢桿菌(Bacillus cereus. Frankland)和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
1.3 數(shù)據(jù)處理
所得數(shù)據(jù)用Excel 2003軟件計算平均值和標準差,用Origin 8.0軟件作圖,并用SPSS 17.0分析不同處理之間的差異顯著性(P<0.05)。
2 結果與分析
2.1 蘆丁標準曲線
用蘆丁做標準品繪制的標準曲線如圖1所示,通過最小二乘法作線性回歸可得方程:y=1.116 9x+0.028 8,R2=0.995 1。從圖中可以看出,在0~0.6 mg范圍內,溶液的吸光值與蘆丁含量線性關系良好。
2.2 不同干燥方式對瑞香狼毒黃酮類化合物含量的影響
不同的干燥方式對瑞香狼毒黃酮類化合物含量的影響結果見圖2,從圖中可知,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在烘干、紅外干燥和微波干燥條件下有顯著差異,其中通過紅外干燥處理提取的黃酮類化合物含量最高,為17.76 mg/g,烘干處理方式得到的黃酮類化合物低于紅外干燥處理方式,為13.98 mg/g,而通過微波干燥方式前處理提取的黃酮類化合物含量最低,僅為11.17 mg/g。
2.3 不同干燥方式對瑞香狼毒黃酮類化合物抑菌活性的影響
不同的干燥方式對瑞香狼毒黃酮類化合物抑菌活性的影響可通過測定紙片周圍形成的透明的抑菌圈直徑獲得,抑菌圈直徑越大,表明藥物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越強。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干燥方式處理后提取的黃酮類化合物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強于大腸桿菌。3種干燥方式中,紅外干燥處理后提取的黃酮類化合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抑制效果強于其他2種方式,可能與紅外干燥處理后得到的黃酮類化合物含量較高有關。而通過3種干燥方式提取的黃酮類化合物對蠟狀芽孢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的抑制作用在本試驗中未檢測出。
3 結論與討論
藥材的干燥方式對藥材的品質有著重要的影響。本研究表明,因干燥方式不同,導致瑞香狼毒根中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存在較大的差異。通過紅外干燥處理提取的黃酮類化合物含量最高,烘干處理次之,而通過微波干燥方式前處理提取的黃酮類化合物含量最低。本試驗采用的紅外干燥法是用直管鹵素燈和獨特設計的SRA(二次輻射輔助裝置)輻射器來加熱物料,經(jīng)過預設時間逐步升溫到設定溫度,干燥速度快,而且提取的黃酮類化合物含量高,說明該干燥方式兼具保質特點。而藥材在烘干方式處理下需2 d左右才達到恒重,速度慢且消耗能量,微波干燥雖然速度快,但溫度較難控制,對藥材品質的影響較大。以往研究表明,瑞香狼毒對人體常見病原細菌和真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15-16]。因藥材前處理方式不同,導致提取的化合物對病原菌的抑制效應產生差異,紅外干燥處理后提取的黃酮類化合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抑制效果強于其他2種方式,可能與紅外干燥處理后得到的黃酮類化合物含量較高有關。
4 參考文獻
[1] 江蘇新醫(yī)學院中藥大辭典:下冊[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7:1898.
[2] 黃文魁,張振杰.瑞香科狼毒中的雙二氫黃酮—狼毒素(Chamae-jasmine)的結構[J].蘭州大學學報,1977(4):50-54.
[3] 馮寶民,裴月湖,韓冰.瑞香狼毒中的黃酮類化合物[J]. 中草藥,2001, 32(1):14-15.
[4] 劉欣,葉文才,車鎮(zhèn)濤,等.瑞香狼毒中的雙黃酮類化合物[J].中草藥,2003,34(5):993.
[5] 畢凌霄,廖蓉蘇.不同生長期瑞香狼毒和牛心樸子總黃酮含量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0,21(10):2505-2507.
[6] 竇洪舉,李鋒,侯勇躍.狼毒及瑞香狼毒的研究進展[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3,34(11):43-47.
[7] 何郁芳,謝秀娟,王美英.狼毒的藥理作用和化學成分研究進展[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4,22(1):79-80.
[8] 楊玉印,陸風翔.瑞香狼毒治療惡性腫瘤54例[J].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89,9(11):683.
[9] 樊駿平,賈正平,謝景文,等.瑞香狼毒水體物抗腫瘤作用[J].內蒙古醫(yī)學院學報,1996,18(2):67-70.
[10] 王敏,賈正平,馬駿.瑞香狼毒總黃酮提取物的抗腫瘤作用[J].中國中藥雜志,2005,30(8):603-606.
[11] 邢立強,趙建清,李旺,等.瑞香狼毒水提取物對人肺鱗狀細胞癌Survivin表達的影響[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9,20(9):2185-2186.
[12] 呂全,賈秀貞,梁軍,等.狼毒根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測定[J].林業(yè)科學研究,2004,17(4):447-452.
[13] 劉文程,王臣.瑞香狼毒的化學成分、生物活性及應用研究進展[J].現(xiàn)代藥物與臨床,2010,21(5):26.
[14] 邱高翔.杜仲雄花提取物抗氧化和抗菌活性評價[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15] 趙磊,杜娟,王有年.瑞香狼毒提取物對3種病原菌的離體抑菌活性[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6):250-252.
[16] 李文娟,龔曉霞,王泓,等.青藏高原有毒植物瑞香狼毒根抑菌活性初步研究[J].西北植物學報,2005,25(8):1661-1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