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經濟導刊》:您出身于江南水鄉(xiāng),今天又因為“萬里長江人文行走”這個項目和水走在一起,您跟水好像特別有緣???
王仁榮:我的家鄉(xiāng)是江蘇揚州,眾所周知,揚州在歷史上是一個很繁華的城市,原因就在于地處長江和運河交界的地方。我在上學的時候喜歡寫點東西,當時給自己起的筆名就叫王水,可見我對水心有獨鐘。我個人對水可以說情有獨鐘,而對公司來說,水更是我們的生命,是值得我們大做文章、大展拳腳的重要領域。
《WTO經濟導刊》:盡管距離百威英博全球五年環(huán)境目標最終完成還有2年,但8個目標中已經有3個率先完成了。在這其中,中國的占比和貢獻如何?
王仁榮:盡管這是一個五年目標,但公司內部都堅信我們所有目標都會在2016年年底達到。在這其中,我們中國幾乎在所有的指標上都領先全球,這也是讓我覺得很驕傲的。特別是水的使用效率中國是全球第一,這個在我們國內同行大家都很難想象,國內很多企業(yè)也希望跟我們學習如何把水的使用效率降下來。
《WTO經濟導刊》:5年前在我對您的專訪中,當時提到百威英博的公益項目更多的是自己在怎么做,項目也大多集中在水資源保護這一塊上。5年來,百威英博在選擇和推進社會責任項目上,有何變化?
王仁榮:其實從本質上我沒有看到有太多的變化,可能因為我自己一直在做這項工作。最初的做法很多時候我們是聯合各方驚天動地的去做一個項目,也請了像姚明、劉翔這樣的明星做代言,但越到后來大家可以發(fā)現我們做的東西越來越實,合作的范圍越來越廣,同時現在我們更多的還要看影響、效果,因為公司每年的資源在增加,認可度越來越高以后,現在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需要清楚地知道實質性的效果到底會是什么。
《WTO經濟導刊》:那對于“萬里長江人文行走”這個項目,您希望取得什么樣的效果?
王仁榮:大家應該知道,長江每過一些年份就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所以不同的時代,都有對長江不同的行走和描述。所以很多這樣的事情過若干年得有人去做,要不然就是一個空白。
這里的效果其實就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希望通過行走萬里長江,從科學、人文和藝術等多角度呈現長江生態(tài)風貌,推動長江水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用文字、影像、科研的力量記錄,喚起公眾對長江水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的意識,不讓歷史留白,那么若干年后再來看,就會發(fā)現我們當時做的會很有意義。
當然,除此之外,開展一些清理河道、進行水監(jiān)測對比等活動則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希望以此號召大家能夠身體力行,從身邊微小的事情做起,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