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寧 馮丹 馮小飛 楊斌
摘要:采用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 ex Spreng)與月季(Rosa hybrida Hort. ex Lavalle)混栽方式,研究對月季生長發(fā)育的影響。將月季苗和韭菜按照3∶1、2∶1、1∶1、1∶2、1∶3的比例混栽,60 d后,測量月季幼苗株高和稱量月季幼苗根、莖、葉的鮮重及干重。結(jié)果表明,除了3∶1混栽的月季幼苗生長受到抑制外,其余的混栽比例處理對月季幼苗的生長均有促進作用;其中1∶2混栽的月季幼苗長勢最好,株高比對照增加了85.38%,根鮮重增加了93.33%,莖鮮重增加了85.07%,葉鮮重增加了138.03%。說明韭菜釋放的化感物質(zhì)改善了環(huán)境的生物種群,促進了月季幼苗的生長。
關(guān)鍵詞: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 ex Spreng);月季(Rosa hybrida Hort. ex Lavalle);混栽;生長發(fā)育
中圖分類號:S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06-1484-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06.030
植物化感作用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種重要的化學生態(tài)防御機制,植物與周圍的生物群落通過次生代謝物為媒介,建立了穩(wěn)固的化學作用關(guān)系[1,2];加之植物的次生代謝物含量豐富,利用這些次生代謝物可以保護栽培植物免受危害。充分認識植物與植食性昆蟲的協(xié)同進化規(guī)律,運用這一規(guī)律研究害蟲防治問題,已成為新的植物保護研究方向[3-6]。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 ex Spreng)是百合科(Liliaceae)蔥屬(Allium L.)多年生宿根蔬菜。近年來,人們除了研究韭菜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外,還發(fā)現(xiàn)韭菜是一種值得關(guān)注的蔬菜農(nóng)藥。程軍[7]和薛勇[8]的研究表明,一定比例的韭菜水提液能有效的防治蚜蟲和花卉銹病。趙寧等[9]的研究表明,韭菜與月季(Rosa hybrida Hort. ex Lavalle)混栽后,韭菜釋放出的化感物質(zhì)能夠影響到月季長管蚜的種群數(shù)量;但是否干擾了月季正常的生長發(fā)育尚不清楚。因此,試驗在條件一致的溫室大棚中將月季與韭菜進行混栽,測定混栽后月季幼苗的株高及各器官干重和鮮重的變化,比較在韭菜化感作用下月季生物量分配的變動情況,從而為月季長管蚜的可持續(xù)控制提供理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分別從市場上購買健康、無病蟲害的月季品種艷粉(R. hybrida cv. Hotpink)扦插苗和韭菜種子,均用基質(zhì)種植在規(guī)格為25 cm×25 cm的花盆中,在人工智能溫室中采用高床培育,采用日常水肥管理。
1.2 方法
將基質(zhì)過篩消毒后,裝入花盆中。將扦插成活且生長一致的月季苗分別和韭菜按照3∶1、2∶1、1∶1、1∶2、1∶3的比例混栽,每個處理設6次重復。以單獨栽培的月季作為對照,常規(guī)水肥管理?;煸?0 d后,測量月季幼苗的株高,并準確稱量月季幼苗根、莖、葉的鮮重,然后于105 ℃烘至恒重,放入干燥器中待完全冷卻后,稱其各部分干重。
1.3 數(shù)據(jù)處理
試驗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軟件處理,多重比較采用LSD法測驗。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韭菜與月季混栽對月季苗高及鮮重的影響
韭菜對月季幼苗株高和鮮重的影響情況見表1。從表1可見,月季與韭菜按不同比例混栽后,月季幼苗的株高和各器官鮮重均受到不同程度地影響。月季與韭菜混栽后,除了月季與韭菜按3∶1混栽的月季幼苗株高、根鮮重、莖鮮重、葉鮮重均比未混栽的月季(對照)分別降低了22.31%、16.67%、16.42%、33.80%外,其余的2∶1、1∶1、1∶2、1∶3混栽比例處理各項檢測指標均比對照高,其中月季幼苗的株高2∶1、1∶1、1∶2、1∶3混栽比例比對照增加了7.69%~85.38%,根鮮重比對照增加了8.33%~93.33%,莖鮮重增加了7.46%~85.07%,葉鮮重增加了21.13% ~138.03%。由此可知,月季與韭菜按3∶1混栽時對月季幼苗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其余的2∶1、1∶1、1∶2、 1∶3混栽比例處理對月季幼苗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而其中的1∶2、1∶3混栽比例處理的促進生長效果最突出,其幼苗株高、根鮮重、莖鮮重、葉鮮重均與對照差異極顯著(P<0.01)。
2.2 韭菜與月季混栽對月季苗干重和根冠比的影響
韭菜對月季幼苗干重和根冠比的影響情況見表2。從表2可見,月季與韭菜按不同比例混栽后,月季幼苗各器官的干重和根冠比均受到不同程度地影響。月季與韭菜混栽后,各混栽處理的根干重均高于對照,莖和葉的干重除了3∶1的混栽比例處理比對照低外,其余混栽處理均比對照高。根冠比除了1∶2混栽處理比對照低17.86%外,其余混栽比例處理均比對照高。其中3∶1混栽處理比對照高67.86%,與對照差異極顯著(P<0.01);2∶1混栽處理比對照高7.14%,與對照差異不顯著(P>0.05);1∶1混栽處理比對照高10.71%,與對照差異不顯著(P>0.05);1∶3混栽處理比對照高35.71%,與對照差異極顯著(P<0.01)。從試驗結(jié)果可以看出,月季與韭菜按1∶2混栽的根冠比比對照低,其余的混栽比例處理其根冠比均比對照高,說明月季與韭菜混栽后促進了月季幼苗根系的發(fā)育。
3 小結(jié)與討論
植物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能夠排出代謝產(chǎn)物改變周圍的微生態(tài)環(huán)境,導致同一生長環(huán)境中植物之間相互排斥或促進,植物通過這種化感作用影響其他生物生長、行為和種群生物學特性。試驗將月季和韭菜按不同比例混栽后,測試了對月季幼苗生長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多數(shù)混栽處理的月季苗長勢均優(yōu)于對照。王召娜[10]在研究蔬菜地中芽孢桿菌的多功能及其多樣性時發(fā)現(xiàn),從韭菜地中分離到的具有固氮、解磷、解鉀的芽孢桿菌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本試驗將韭菜和月季混栽,有可能是韭菜釋放的代謝產(chǎn)物改善了月季苗的生長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有利于月季生長的生物種群。試驗結(jié)果表明,月季與韭菜混栽后,多數(shù)混栽處理的月季根冠比要高于對照,說明混栽后韭菜釋放的化感物質(zhì)促使月季根系發(fā)達?;形镔|(zhì)效應是廣泛存在于植物之間的生物化學關(guān)系,不同的種類或不同的濃度均能對植物表現(xiàn)出不同水平的化感效應。由于化感物質(zhì)釋放方式的多樣性,植物間化感物質(zhì)的種類和濃度也有差異,導致化感效應也是多樣化的。賈黎明等[11]研究化感作用時發(fā)現(xiàn),油松、遼東櫟純林及混交林中的枯落葉、半分解枯落葉及表層土壤水浸液在低濃度時對油松幼苗生長具有促進作用,高濃度時則產(chǎn)生抑制作用。由此可見,化感作用的大小是由植物中化感物質(zhì)的種類和濃度決定的。
植物間的化感物質(zhì)不僅能影響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還能控制害蟲。彭秋等[12]的研究表明,高粱與大豆間作模式和高粱單作模式比較,蠟熟期螟蟲的自然幼蟲蟲口百分率間作模式明顯低于單作模式,且間作模式的生產(chǎn)效益比單作模式高。王鐵成等[13]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露地紫菜花田間間作芳香蔬菜可以減少蟲害的發(fā)生。遲全元等[14]在果樹林間種植不同的地被植物,結(jié)果對蚜蟲類的控制效果達到94.07%。植物所釋放出來的化感物質(zhì)能夠影響害蟲對寄主植物的定位或者降低害蟲的適口性,還能影響害蟲繁衍后代的能力。趙寧等[9]將月季與韭菜混栽后,月季上專性寄生的月季長管蚜的蟲口密度明顯低于對照。利用不同作物混栽控制病蟲害的發(fā)生是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趨勢,月季與韭菜混栽后,促進了月季的生長發(fā)育,為月季蟲害控制提供了生物防治的可能,這將有利于減少化學農(nóng)藥的施用,對于降低農(nóng)藥環(huán)境污染和解決農(nóng)產(chǎn)品農(nóng)藥殘留超標問題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吳 瓊,楊 維,邵昌余,等.植物化感作用與害蟲綜合治理[J].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2008,36(3):67-70.
[2] 閻 飛,楊振明,韓麗梅.植物化感作用及其作用物的研究方法[J].生態(tài)學報,2000,20(4):692-696.
[3] 李典漠,周立陽.協(xié)同進化-昆蟲與植物的關(guān)系[J].昆蟲知識,1997,43(1):45-49.
[4] FOSTER S P, HAMS O. Behavioral manipulation methods for insect pest management[J].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1997, 42:123-146.
[5] 龐雄飛.植物保護劑與植物免害工程——異源次生化合物在害蟲防治中的應用[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fā)展,1999,21(2):24-28.
[6] COOK S M,KHAN Z R, PICKETT J A. The use of push-pull strategies i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J].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2007,52:375-400.
[7] 程 軍.蔬菜制藥防治花卉病蟲[J].綠化與生活,2003(1):27.
[8] 薛 勇.用蔬菜制藥除蟲[J].吉林農(nóng)業(yè),2003(12):18.
[9] 趙 寧,馮 丹,澤桑梓,等.月季與韭菜混栽對月季長管蚜發(fā)生及其葉片揮發(fā)物質(zhì)的影響[J].西部林業(yè)科學,2012,41(3):89-92.
[10] 王召娜.蔬菜地中芽孢桿菌的多功能及其多樣性分析[D].山東淄博:山東理工大學,2008.22-62.
[11] 賈黎明,翟明普,馮長紅.化感作用物對油松幼苗生長及光合作用的影響[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3,25(4):7-10.
[12] 彭 秋,雷文權(quán),何慶才,等.高粱-大豆間作對蠟熟期螟蟲發(fā)生的影響[J].農(nóng)技服務,2008,25(9):69.
[13] 王鐵成,李紅玲,司麗珊.芳香蔬菜間作放蟲實驗研究[J].蔬菜,2005(80):42-43.
[14] 遲全元,王曉梅,吳曉云,等.果樹行間套種地被植物對天牛及害蟲的影響[J].西北農(nóng)業(yè)學報,2011,20(7):15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