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瑩
摘 要:采訪是新聞工作中的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在采訪中善用技巧是成就一篇優(yōu)秀新聞報導的保證?,F(xiàn)如今,社會對于新聞事業(yè)有了進一步的要求,為了報道更加貼近民眾,基層采訪工作的開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下面我們將就基層采訪這一中心問題展開探討,分析其重要性,對基層采訪中的技巧進行深入的探析。
關鍵詞:新聞;正文
在進行新聞采訪的時候,新聞記者想要獲得價值更高的新聞信息,便必須重視新聞采訪技巧的使用,做好準備工作,根據(jù)需要選擇合適的采訪方法。進行基層采訪的時候也是如此,必須合理的使用采訪技巧,重視有價值信息的挖掘,提高采訪的效率。
一、新聞采訪實際中存在的代表性問題
(一)新聞采訪重點不突出。重點突出是新聞采訪工作的基本要求,而實際的新聞采訪工作中,一些青年新聞工作者缺乏必要的經(jīng)驗和應具備的素質,出現(xiàn)提問的泛化、分化,甚至出現(xiàn)提問的盲目性,既抓不住新聞采訪的提問重點,也不能形成新聞采訪提問的針對性,給被采訪者"云山霧罩"、"盲人摸象"的感覺,使被采訪者陷于思維混亂或尷尬的局面,難于取得理想的采訪效果。
(二)新聞采訪反應不及時。新聞采訪的第一要務是及時,失去快速反應的能力,第一手資料很可能就會迅速流失,使新聞采訪的價值和作用難于得到有效地保障。在新聞工作中沒有必要的體系和組織實現(xiàn)對采訪的有效支撐,不能建立新聞采訪的平臺。
(三)新聞采訪準備不充分。分的事先準備和科學的應急預案是新時期新聞采訪的基礎,沒有事先的充分準備,對新聞事件沒有必要的預案是不可能適應當前新聞發(fā)生的特點,進而也就難于確保新聞采訪的質量。如果在實際新聞采訪中失去必要的準備,則會出現(xiàn)新聞采訪中手忙腳亂的顯現(xiàn),難于有效地把握新聞采訪的工作要點,不能做到對新聞事件發(fā)生、演進的有效掌握,給新聞采訪質量帶來嚴重的影響。
二、新聞采訪技巧的運用分析
(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身為一名記者,首先要具備的一項基本功便為做好采訪準備。采購前的準備工程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有時也稱之為是“靜態(tài)采訪”。通過大量實踐證明,不同的記者其采取的形式是大不相同的,然而,這些記者具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必須在采訪前做好充足的準備。主要包含理論、知識、心理等方面的知識內(nèi)容。如果記者沒有準確掌握和報道相關的理論致死,那么便不能準確的反應出客觀的事實,如果記者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那么便很難和采訪對象進行交流。由此看來,采訪記者做好充足的準備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在采訪前,還要認真檢查電子采訪設備,這主要是因為采訪的新聞是依靠畫面與聲音來傳遞信息的,但是,電子設備又容易出現(xiàn)一些故障,因此,我們不能確保電子設備時刻都能正常運轉,一旦有疏忽,那么便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由此看來,采訪前做好充足準備是非常重要的。
(二)觀察要細致
新聞主要來源于生活中,但是,有些新聞記者都是剛剛畢業(yè)實習的大學生,因此,缺少豐富的采訪經(jīng)驗,在到達現(xiàn)場后,不經(jīng)過思考舉起攝像機便開始拍攝,這樣一來,只會使記者拍到一些信息量不大、價值較小、不具備一定個性的畫面,由此看來,在采訪時觀察不到事件的本質。對于記者來說,眼睛和普通人的眼睛有很大的區(qū)別為能夠在最短時間內(nèi)觀察到最有價值的事物。這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眼疾手快”。因此,不管是報道記者還是攝影記者都必須具有這樣的本領。因此,記者要把觀察與思考緊密結合在一起,在平凡中找出那些不平凡的東西,獲得更有價值的新聞線索,以最佳的報道角度報道整個事件的全過程。
(三)善于提出問題
由于新聞最生動的地方主要來自細節(jié)。這樣一來,要求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要善于挖掘出事件的細微之處,不斷積累大量的素材。新聞最主要的就是要展現(xiàn)出它的真實性,只有在具體的事件上,才可以深入挖掘事物內(nèi)在的東西。如果只有一個事件和一些數(shù)據(jù),這些普通的素材很難寫出更好的新聞。所以,新聞記者要善于提出問題,但是,所提出的問題必須要有較強的目的性。除問題具有目的性外,還必須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因此,記者結合不同的人而提出不同的問題,通常來說,對于全局性的問題來說,可以找這方面的工作人員或者是領導;想要獲得真實的情況,那么便要找普通干部;對于知識性的問題來說,那么必須要找到這方面的專家。
(四)在最短的時間到達新聞現(xiàn)場
對于新聞采訪的記者來說,新聞的時效性與真實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采訪過程中,想要得到第一手資料,那么就應該立即趕赴現(xiàn)場,只有這樣,才可以獲得更真實的信息。特別是針對那些時效性很短的事件,例如:交通事故,假設記者沒有在第一時間到達現(xiàn)場,那么有可能會對整個事件的認識模糊不清,這樣一來,也就失去了報道新聞的價值。所以,新聞記者應該和周圍現(xiàn)場人員取得聯(lián)系,問清事故發(fā)生的原因以及施救等細節(jié)問題,采取多種形式來獲得最新的材料。這就要求記者要準確把握事件,在最短的事件內(nèi)趕赴現(xiàn)場,尤其是要在封鎖現(xiàn)場前必須趕到,仔細觀察和詢問,獲得更真實的資料,從而提高新聞的價值。
(五)全面顧及到采訪對象的心理
通常來說,記者的一些言行舉止對采訪對象態(tài)度會影響到采訪效果。所以,采訪記者必須要提高自我修養(yǎng),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然而,現(xiàn)如今,人們的整體素質也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不再畏懼媒體的采訪,同時更加懂得怎樣正確發(fā)表自己的言論。因此,在采訪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全面估計到采訪對象的心理。
三、總結
總的來說,新聞采訪是新聞寫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基礎所在,而基層采訪是新時期對于新聞從業(yè)人員提出的更進一步的需求。受眾通過記者的報道了解社會,因此記者要深知自己所肩負的社會責任,深入基層采訪,將新聞采訪技巧運用其中,為觀眾報道出真實完整的新聞。
參考文獻:
[1]郭淼.公關人際交往技巧在新聞采訪活動中的運用[J].現(xiàn)代交際,2009,(101:99-100.
[2]鄧萍.對電視新聞采訪技巧分析及思考[J].才智,2010,(09):165-166.
[3]謝輝.求精求活求新——淺談新聞采訪提問技巧[J].新聞天地(下半月刊),2010.(06):39-40.
[4]劉慶春.基于新聞采訪特征分析的采訪技巧探討[J].科技傳播,2011.(0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