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高翠霞,何 煒,馬桂霞,王煒煒,司慧彬,孟雨姍
(1.鄭州市第九人民醫(yī)院姑息(緩和)治療暨安寧療護中心,河南 鄭州 450053; 2.河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附屬醫(yī)院婦科,河南 鄭州 450004; 3.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腫瘤科,河南 鄭州 450052;4.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婦科,河南 鄭州 450004;5.鄭州大學護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52)
?
·針灸經(jīng)絡·
溫陽艾灸法聯(lián)合三階梯止痛法對癌痛患者止痛效果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
李玲1,高翠霞2,何煒3,馬桂霞4,王煒煒1,司慧彬1,孟雨姍5
(1.鄭州市第九人民醫(yī)院姑息(緩和)治療暨安寧療護中心,河南 鄭州 450053; 2.河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附屬醫(yī)院婦科,河南 鄭州 450004; 3.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腫瘤科,河南 鄭州 450052;4.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婦科,河南 鄭州 450004;5.鄭州大學護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52)
目的:觀察溫陽艾灸法聯(lián)合三階梯止痛法對癌痛患者止痛效果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方法:將本院就診并確診的肝癌、肺癌、子宮內(nèi)膜癌、宮頸癌患者308例按照本院癌痛規(guī)范化治療臨床路徑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142例采用三階梯止痛法;治療組166例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溫陽艾灸法(取穴中脘、神闕、關元),每次20 min,每日2次。兩組均以4周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判定療效。結果:治療后治療組NRS評分較對照組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治療后FACT-G評價體系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溫陽艾灸法聯(lián)合三階梯止痛法能夠明顯減輕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癌痛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是惡性腫瘤終末期重度癌痛患者進行姑息治療的重要治療措施。
惡性腫瘤;癌癥疼痛;溫陽艾灸法;生活質(zhì)量;三階梯止痛法
惡性腫瘤是我國城市和農(nóng)村居民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1]。隨著臨床診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惡性腫瘤逐漸成為一種可控可治的慢性疾病。據(jù)統(tǒng)計:在惡性腫瘤的疾病進程中,有超過50%的患者出現(xiàn)疼痛、便秘、食欲下降、呼吸困難等不適癥狀[2],這些癥狀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影響。目前我國常用的緩解癌痛的方法為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三階梯止痛法[3],見效快且效果穩(wěn)定,但同時也會產(chǎn)生便秘、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艾灸法是中醫(y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是用艾葉制成的艾灸材料產(chǎn)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fā)經(jīng)氣的活動來調(diào)整機體紊亂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一種治療方法[4]。2012年1月—2016年1月,筆者采用溫陽艾灸法聯(lián)合三階梯止痛法治療惡性腫瘤166例,以觀察其對癌痛患者止痛效果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就診并確診的肝癌、肺癌、子宮內(nèi)膜癌、宮頸癌患者308例,按照本院癌痛規(guī)范化治療臨床路徑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166例,其中男91例,女75例;年齡26~87歲;病程5~62個月;肺癌18例,子宮內(nèi)膜癌16例,宮頸癌19例,乳腺癌12例,食管癌10例,胃癌19例,肝癌16例,結腸癌17例,直腸癌4例,其他類型癌癥35例;數(shù)字疼痛評分法(NRS)[5]評分為平均(6.75±1.33)分;癌癥患者生命質(zhì)量測定量表(FACT-G)[6]評分為平均(53.74±6.11)分。對照組142例,其中男75例,女67例;年齡31~89歲;病程7~58個月;肺癌16例,子宮內(nèi)膜癌11例,宮頸癌17例,乳腺癌16例,食管癌11例,胃癌10例,肝癌14例,結腸癌14例,直腸癌5例,其他類型癌癥28例;NRS評分為平均(6.56±1.52)分;FACT-G評分為平均(54.30±5.86)分。所有患者均經(jīng)臨床病理檢測確診為罹患惡性腫瘤,經(jīng)手術或放、化療等治療后出現(xiàn)轉(zhuǎn)移和復發(fā),預期壽命在6個月以內(nèi);神志清楚,無智力障礙和精神病史,能用漢語進行交談,愿意參與調(diào)查研究;符合研究對象篩選標準,入院后接受NRS、FACT-G測評,經(jīng)本院生命科學倫理審查委員會審查批準,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三階梯止痛法。將臨床疼痛治療分為3個階梯,不同程度的疼痛選擇相對應階梯的藥物。輕度疼痛對應第一階梯給藥方案,以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治療為主;中度疼痛對應第二階梯,以弱阿片類藥物聯(lián)合非甾體類抗炎藥物進行治療;重度疼痛對應第三階梯,可選用強阿片類聯(lián)合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每日2次,采用Q 12等間隔給藥;劑量采用滴定的方法逐步調(diào)整,達到可控制疼痛癥狀的最小劑量。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溫陽艾灸法。取穴:中脘、神闕、關元。方法:囑患者取仰臥位,醫(yī)者清潔患者腹部皮膚,將艾條一段點燃,在距離患者中脘、神闕、關元穴位2~3 cm的高度進行熏烤,炙至局部灼熱紅暈為度。每次20 min,每日2次。治療過程中及時詢問患者感覺,觀察局部皮膚情況及有無不良反應。若患者感覺皮膚灼痛或局部出現(xiàn)皮疹、水泡等,應停止治療。
兩組均以4周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判定療效。
3.1癌痛評估
采用NRS評分對兩組患者進行癌痛評估。以0~10分次序評估疼痛程度,其中0~3分代表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代表重度疼痛。需在患者入院1 h內(nèi)對其進行疼痛評估,療程結束后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NRS評分變化。
3.2生活質(zhì)量評估
采用FACT-G評分對兩組患者進行生活質(zhì)量評估。FACT-G量表包括情感狀況(PWB)、功能狀況(SWB)、生理狀況(eEWB)、社會/家庭狀況(FWB)4個部分,內(nèi)含精力、日常生活、疼痛、家庭精神支持、對疾病接納度、交流、悲傷、緊張、工作、睡眠等條目,每個條目計0~4分,每項得分與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估呈正相關。總體FACT-G評分為PWB+SWB+EQB+FWB的和。
5.1兩組治療前后NRS評分對比
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RS評分對比 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1。
5.2兩組治療前后EWB、FWB、PWB、SWB、FACT-G評分對比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EWB、FWB、PWB、SWB、FACT-G評分對比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5,**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 ##P<0.01。
疼痛是導致惡性腫瘤患者機體和精神痛苦的重要原因[2]。研究發(fā)現(xiàn):有10%~30%的癌癥患者經(jīng)阿片類藥物治療后,仍不能有效緩解癌痛[7]。目前,對于腫瘤終末期重度癌痛患者的臨床治療多以綜合治療為主,大部分的綜合治療是在止痛三階梯的基礎上配合其他治療,以提高臨床療效,從而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
中醫(yī)學認為:癌癥疼痛多為癌毒內(nèi)郁、經(jīng)絡壅塞所致,癌毒內(nèi)郁是關鍵;病性屬本虛標實,以標實為主。癌癥與陽虛關系密切,治療當注重溫陽。溫陽艾灸法是通過艾條重灸、振奮全身陽氣的特殊穴位如中脘、神闕、關元等,以達到振奮陽氣、溫陽活血、祛瘀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4]。中脘穴位于臍上4寸處,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神闕穴位于臍中部,有溫補脾腎、調(diào)補沖任的功效;關元穴位于臍下3寸處,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的功效。本研究針對重度癌痛患者的評估采用了國際通用的臨床路徑,其中NRS、FACT-G評分系統(tǒng)是國際癌癥患者治療評估體系中公認最為客觀和全面的測評工具,分別用來評估癌痛臨床療效和患者生活質(zhì)量。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后NR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NRS評分≤4分,達到了輕度或可耐受疼痛的標準,無需加用臨床鎮(zhèn)痛藥物解救“爆發(fā)痛”;對照組治療后NRS評分>4分,仍需加用鎮(zhèn)痛藥物來解救“爆發(fā)痛”。 此表明:溫陽灸法聯(lián)合三階梯鎮(zhèn)痛治療能夠明顯降低重度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此外,通過對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估,結果發(fā)現(xiàn):溫陽艾灸法聯(lián)合三階梯鎮(zhèn)痛治療組FACT-G評價體系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本研究表明:溫陽艾灸法聯(lián)合三階梯止痛法能夠明顯減輕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癌痛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是惡性腫瘤終末期重度癌痛患者進行姑息治療的重要治療措施。
[1]趙春.73例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醫(yī)外治雜志,2015,24(1):42-43.
[2]岳建彪,索鋼,李霞.骨腫瘤患者癌因性疲乏與其臨床特征的關系研究[J].實用癌癥雜志,2015,30(3):463-465.
[3]李秀杰,劉文光,孫惠玉.45例癌癥三階梯止痛法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1): 165.
[4]應學,俞慧仙,張瑩,等.足三里艾灸促進胃癌術后腸蠕動恢復的時效性研究[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5(1):41-42.
[5]ROBERT S, AMY PA, ANGHELESCU DL, et al. Adult cancer pain [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Jnccn, 2010, 8(9):1046-86.
[6]CELLA DF, TULSKY DS, GRAY G,et al.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general measure[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1993, 11(3):570-579.
[7]吳昊.雙氯芬酸與塞來昔布聯(lián)合阿片類藥物控制轉(zhuǎn)移性骨癌痛的臨床療效[J].實用癌癥雜志,2015,30(2):181-184.
(編輯顏冬)
1001-6910(2016)09-0048-03
R730.5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09.23
河南省科技廳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42102310140);鄭州市科技攻關項目(2PPTSF302);鄭州市衛(wèi)生局2011博士創(chuàng)業(yè)基金項目(鄭衛(wèi)博創(chuàng)2011);鄭州市科技攻關項目(N201250105);全國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201510459061)
2016-06-27;
2016-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