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芳
幼兒園生活活動是幼兒在園一日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內容?!?—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幼兒要保持有規(guī)律的生活,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教師需指導幼兒學習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要達到《指南》的要求,教師必須正確看待幼兒園生活活動中教師保育看護與幼兒自主自助之間的關系,采取有效策略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點,以便讓孩子在幼兒園逐漸學會獨立自主快樂生活。
一、靈活安排時間 滿足幼兒生活需要
首先,教師應考慮年齡差異,區(qū)別安排托班、小班和中班、大班幼兒的午睡時間。幼兒園午睡時間很多固定在12∶00-14∶30之間,午睡共2.5個小時,對于中、大班的幼兒而言,午睡時間略微偏長。部分幼兒上床以后要較長時間才能入睡,入睡前的半小時幼兒往往無所事事地躺在床上,趁老師不注意,與旁邊幼兒說話,玩枕頭、被子衣物等;有些幼兒甚至捅破枕頭,將里面的棉花取出來玩。根據(jù)《指南》精神,午睡時間可根據(jù)幼兒的年齡和個體差異適當減少。建議幼兒園適當調整中、大班的午睡時間,消除讓幼兒長時間消極等待入睡的現(xiàn)象。如:可以讓中、大班的孩子吃完午餐后自己收拾整理餐桌和地面,然后進行15分鐘的戶外散步或安靜閱讀活動后再上床午睡。對于個別中午實在不愿睡覺或睡不著的幼兒,教師可以讓其在不干擾其他幼兒午睡的情況下到美工區(qū)或閱讀區(qū)等安靜區(qū)域活動,當然盡量引導幼兒養(yǎng)成幼兒園午睡習慣為好。
其次,幼兒園的午餐進餐時間、睡前準備時間和起床時間,托班、小班和中、大班也應有所區(qū)分。托班和小班幼兒年齡小,生活自理能力弱,吃飯速度慢,一些幼兒園教師為了讓幼兒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進餐,有時會催促幼兒,有時會有意給吃飯慢的幼兒盛少些飯,這明顯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再加上托班和小班的幼兒也需要教師在用餐和午睡環(huán)節(jié)花更多的時間進行生活技能方面的指導。建議幼兒園可適當延長托班和小班幼兒的進餐、睡前準備和起床時間。
二、安排適宜勞動 提供幼兒自理互助機會
教師還應安排勞動活動時間為幼兒提供自理、互助的機會。教師可在每天選擇適當?shù)臅r間段為幼兒安排專門的勞動活動。如:在午餐準備時間和午餐過后,教師在小班下學期和中、大班時安排幼兒協(xié)助教師做一些如擦桌子、分發(fā)餐具、端飯、清理桌面殘食、掃地、洗擦嘴巾等勞動活動。中、大班的教師在班上每個月的大掃除活動中,安排一段集體勞動時間,讓幼兒分工合作進行擦桌子、擦椅子、整理游戲材料等集體勞動。此外,對于托班、小班而言,教師在睡前準備和起床時間不可能對每個幼兒做到逐一指導,教師可提供機會,讓生活能力強的幼兒幫助和指導生活能力弱的幼兒。(詳見表1)
三、巧用評價形式 激勵幼兒樹立自主生活信心
教育評價是促進每個幼兒發(fā)展的必要手段,為了激勵幼兒更好地發(fā)展生活自理能力,教師可以開動腦筋使用一些評價手段,運用一些評價工具來了解幼兒的生活技能發(fā)展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生活技能方面的指導。如:設計一份幼兒生活成長記錄表(詳見表2),表中詳細列出幼兒生活的各個方面。班上三位教師分工合作,每位教師負責一部分幼兒,平時細心觀察這些幼兒的生活活動,根據(jù)他們的具體情況,每隔一段時間記錄一次他們在園穿脫衣服、鞋襪、疊被子、整理玩具、自己吃飯等生活技能的發(fā)展情況。教師通過QQ或微信將記錄結果及時反饋給家長,讓家長了解到自己孩子在生活技能方面的發(fā)展情況,并對照觀察自己孩子在家的表現(xiàn)情況,使家園生活教育達成一致,共同促進幼兒生活進步。
教師還可有意識地通過照片或視頻的方式將幼兒在園第一次學會干某事、第一次參與勞動的瞬間記錄下來,并在照片或視頻后面附上簡要的評價性文字說明。利用集體談話時間將這些精彩瞬間播放給幼兒們看,讓幼兒進行自評和互評。幼兒通過照片或視頻的討論更好地認識到自己在生活中的點滴進步,得到同伴們和教師的鼓勵,從而增強進行自主活動的意愿和信心。
四、寓生活于游戲 提高幼兒生活技能
單純的生活技能練習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在生活環(huán)節(jié)和教育教學環(huán)節(jié),幼兒很多時候都是被動接受教師的生活技能的指導,幼兒進行生活技能練習的積極性明顯不高。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生活活動的興趣,提升幼兒參與生活活動的主動性,提高幼兒的生活技能,教師應寓生活于游戲,給予幼兒更多自主進行生活技能練習的時間和空間。
盡管目前許多幼兒園為幼兒設置了各種區(qū)域游戲環(huán)境,但在這些區(qū)域游戲中能真正鍛煉幼兒生活技能的游戲活動卻很少。比如與生活相關的娃娃家、小吃店等區(qū)域更多的是為幼兒營造一種玩角色扮演游戲的氛圍和環(huán)境,當中的游戲材料以模擬實物的玩具居多,這些游戲材料的作用主要是為了讓幼兒重演生活場景,而不是鍛煉其生活技能。建議教師借鑒蒙臺梭利的生活教育理念,結合我國幼兒的日常生活,適當提供一些真實的生活材料和設置貼近幼兒生活的游戲材料供幼兒操作,組織幼兒開展多種以鍛煉幼兒生活技能為主題的游戲活動。
江西省軍區(qū)幼兒園的教師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生活能力,有意識地針對他們各方面的生活技能,設置了好玩又有趣的生活操作區(qū),并在該區(qū)設置了不同類型的游戲材料供幼兒操作。如:為了讓幼兒學會熟練用勺子舀食物,教師用幾個餐巾紙盒裝飾成幾個小動物的大嘴,泡沫粒裝飾成食物放在盒子里,并提供生活中常用的小勺子給幼兒,讓幼兒用勺子將“食物”喂進小動物的大嘴里(即“大嘴樂”);為了讓幼兒學會熟練用夾子夾東西,用各種卡紙制作成沒有腳的毛毛蟲和螃蟹、沒有刺的刺猬等小動物,并提供生活中常用的塑料小夾子,讓幼兒用夾子幫動物們添上腳和刺(即“夾夾樂”)(如圖1、2所示)。在這樣的游戲情境中,孩子們樂此不疲地重復著“用勺子喂食”“使用夾子夾物”這樣的動作技能,潛移默化地促進了孩子生活技能的發(fā)展。
幼兒園教師通過靈活安排幼兒生活活動的時間,適時提供適宜的幼兒勞動機會,巧用生活成長記錄表、照片等評價工具以及寓生活技能練習于游戲中這些優(yōu)化策略,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以幼兒“力所能及”為平衡點,盤活了幼兒整齊劃一的生活活動節(jié)奏,滿足了幼兒生活需要,改變了生活活動中教師保育為主導的局面。同時充分激發(fā)了幼兒的主體性和自主性,還給了幼兒大量自主生活、自我服務并為同伴服務的機會,大大提升了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在園一日生活活動的質量。
(作者單位:南昌師范學院 )
責任編輯:盧筱紅
E-mail:jysluxiaoh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