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娟++葉榮輝
“魅力”形容事物具有很強的誘惑力、吸引力。學校的魅力在哪里?它應該像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窗邊的小豆豆》中的巴學園一樣,有可以讓孩子們自由攀爬的大樹,有小林校長那樣充滿智慧和愛心的教師,有想坐哪兒就坐哪兒、想先學哪門課就先學哪門課的課堂,有豐富多彩的課程,等等。
羅田縣實驗小學(以下簡稱“羅田實小”)以書香校園、藝術校園、健康課堂為依托的“魅力校園”建設,正是為了打造這樣一種教育生態(tài)。
欄目主持人:劉玉琴 E-mail:444871477@qq.com
羅田實小以“人人有素養(yǎng),個個有特長”為理念,以“創(chuàng)書香名校,建精神家園”為愿景,以“魅力校園”為統(tǒng)領,經過持續(xù)的努力,將校園打造成了魅力綻放的書香校園、健康校園和藝術校園。
一、魅力書香
朱永新說:“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睘榱伺囵B(yǎng)師生終身學習的能力,羅田實小不遺余力地倡導閱讀,推進閱讀,促使師生形成好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
每年新購圖書2000冊、要求每位教師至少訂閱一份專業(yè)報刊已成為學校工作的慣例。每周例會上,教師們聚在一起時,談的最多的就是書。李澤厚的《論語今讀》、朱熹的《四書集注》、楊伯峻的《論語譯注》、南懷瑾的《論語別裁》、林語堂的《孔子的智慧》……大家或者推薦給同事閱讀,或者談自己的讀書體會。不少喜愛讀《詩經》和唐詩宋詞的教師還常常通過博客、微信等曬自己的詩詞作品。
為了滿足教師交流的愿望,學校新建了讀書活動室。活動室里配備了鋼琴、咖啡桌,添置了雅致的茶具、古色古香的書案,書案上擺放著文房四寶,書架上擺放著教師喜歡的書刊。教科室充分發(fā)揮活動室的作用,適時組織開展讀書沙龍活動。活動期間,教師要么約上三五名書友,要么與年級組一起來到活動室,或讀書,或交流,或揮毫潑墨,或即興彈奏一曲,室內洋溢著濃濃的書香氣息。
羅田實小的“書香文化”并不局限于閱讀。書法、繪畫、寫作等,都是書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以此為載體,定期開展書法、繪畫興趣活動,堅持在學校電視臺開辟藝術展示與欣賞欄目,每學期組織一次經典詩文朗誦大賽,適時開展科技制作、創(chuàng)新大賽等,讓“讀書生活化,生活讀書化”逐步變成了現(xiàn)實。
學校還把書香文化延伸到家庭,讓學生家里也充溢著書香氣息。近幾年,羅田實小堅持開展“親子共讀”活動。家長會上,學校發(fā)放“閱讀指南”,并推舉相關人員介紹親子閱讀、持續(xù)閱讀、班級閱讀的經驗。每學年,學校組織一次家庭閱讀成果展示,當孩子和父母一起捧著“書香家庭”的獎牌時,書香氣息已經浸潤了兩代人的心田。
二、魅力課堂
師生活動的主要場所在課堂,打造魅力校園,關鍵看課堂是否有魅力。
羅田實小以“健康課堂”研究為突破口,構建出以預學、共學、拓展學為主體環(huán)節(jié)的健康課堂教學模式。在模式研究的過程中,各學科組積極作為,尋求到了符合本學科特點的子模式。如,語文學科組構建了“預學——共學——延學”的“三學”模式;數(shù)學學科組構建了“導入新課——指導自學——引導交流”和“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目標、自主探究、檢測總結、鞏固評價”的“三導五環(huán)”教學模式;科學學科組構建了“質疑、探疑、釋疑”和“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拓展問題”的“三疑五步”教學模式,等等。
在模式研制和推廣的過程中,學校采取了多種措施,保證課堂改革的順利推行。
一是培養(yǎng)科研隊伍。重點做了兩項工作:一是建立激勵機制,促使教師主動發(fā)展。學校建立了“導師制”,師徒在構建健康課堂教學模式目標的統(tǒng)領下,圍繞校本課題研究,通過示范課、匯報課等方式提升教師讀、說、思、寫、講、評、研的能力,達成教師“有內涵、懂生活、能實驗、會教學、善反思”的培養(yǎng)目標。二是創(chuàng)新科研方式,推動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校針對工作實際,總結、提煉出“三研三修一體化”教科研模式,即“研師愛,修為師之德;研教法,修為教之道;研學法,修為學之術”。學校還通過創(chuàng)建教研信息網絡、在線個人工作室、學校工作坊,推行網上電子集體備課,開展“智慧教師講壇”“名師課堂”交流活動等方式,提升教師的研究能力,擴大教師的發(fā)展空間。
二是建立課程體系。沒有科學、適合的課程,再好的模式也難以達成教育目標,也難以培養(yǎng)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學生。羅田實小結合學校實際,構建了“一主兩翼”的課程體系?!耙恢鳌敝敢圆款C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為主,“兩翼”指以學科拓展課程、活動課程為翼。拓展課程主要為對部頒課程學有余力又有學科興趣愛好的學生而開設,諸如文學寫作、英語口語交流等,目的是突出學科特長,開發(fā)學科智慧?;顒诱n程主要針對有某方面特長的學生。羅田實小結合學校實際,經過科學調研,開發(fā)了數(shù)十類活動課程。語言活動方面,開發(fā)了童謠、演講、節(jié)目主持、小記者、小導游等課程;體育活動方面,開發(fā)了田徑、武術、球類、棋類、體操等課程;藝術活動方面,開發(fā)了書法、聲樂、舞蹈、器樂、戲?。|腔戲、京?。⑿∑?、美術、攝影、刺繡、國畫、素描等課程;科技活動方面,開發(fā)了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天文、航模、計算機、機器人等課程。豐富多彩的課程適應了學生全面發(fā)展、特長發(fā)展的需要,為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是開展全員“磨課”活動。學校利用星期二、三、四下午的教研組活動時間,對初步構建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實踐應用式的修正改進,并借助“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開展磨課、賽課、同課異構等活動,促使教師將模式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是搭建信息平臺。魅力課堂的構建需要信息化智能平臺的支撐,因為平臺的搭建既能突破學習空間的局限,又能突破學習時間的限制,還能帶來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學校利用云平臺,展示實驗教師自制的微課視頻。5-10分鐘的視頻或突出一個重點,或突破一個難點,于制作者而言是一次提升,于學習者而言是一次借鑒。學校還嘗試把翻轉課堂、慕課等在線教學方式引入教學,為實驗教師打開思維的另一扇窗。
目前,學校已經走過了建構模式、推廣模式兩個階段,下一步將進一步優(yōu)化模式,力爭達到無模勝有模的理想境界。
三、魅力藝術
羅田實小本著“以藝輔德、以藝益智、以藝健體、以藝冶情”的理念開展藝術教育活動。
學校把藝術教育納入班級工作管理和學校教學常規(guī)管理之中,保證藝術課教學時間不被擠占和挪用。
為了促進藝術教育向更深層次發(fā)展,學校結合課堂藝術教學和課外藝術教育活動開展了一系列教育科研專題研究,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探索藝術教育的規(guī)律,研究藝術教育的育人功能。理論方面,羅田實小先后開展了《藝術教育為突破口的整體改革實驗》《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素質教育的管理、評價與監(jiān)控》《小學生審美素質評價體系》《藝術教育的育人功能》等研究;實踐方面,學校堅持開設器樂進課堂、書法進課堂、舞蹈進課堂、剪紙進課堂、手工制作進課堂等藝術教育課程;學校還長期堅持開展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定期舉辦“千人豎笛大合奏”“千人校園集體舞”“千人齊誦《弟子規(guī)》”等活動。這些措施豐富了師生的生活,促進了學校藝術教育向更深層次發(fā)展。
此外,作為省書畫教育實驗學校,羅田實小以“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為理念,把寫字訓練當作觀心、用心、靜心的過程,當作培養(yǎng)習慣、修心養(yǎng)性的課程,長期進行訓練。這樣的訓練讓學校“讀好書,寫好字,做好人”的育人目標逐步得以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