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 輝
“吃好”的標準又更新了
文/金輝
“吃飽”對今天的大多數(shù)國人來說已不是問題,“吃好”才是現(xiàn)在的新追求。什么是“吃好”?大概很多國人還停留在“愛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的層面。于是,暴飲暴食、大魚大肉、過量飲酒,種種錯誤飲食認知和習慣,最終導致了高血壓、糖尿病、癌癥等慢性病在我國的高發(fā),不僅威脅人們的健康,也給整個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
受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委托,中國營養(yǎng)學會結合當前國情和科研進展,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基礎上進行修訂,于2016年5月13日正式發(fā)布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新版膳食指南共有6條核心推薦,適用于2歲以上的健康人群,是近百名權威專家對我國營養(yǎng)和膳食問題達成的核心意見和科學共識。
據(jù)中國營養(yǎng)學會理事長楊月欣介紹,相比于2007版的膳食指南,新的平衡膳食寶塔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四降一升”,水果、動物性食品、大豆和鹽的推薦量下降,飲水推薦量上升。從新膳食指南可知,不僅部分食物的推薦量發(fā)生了變化,在吃法上也應該做一些調整。
谷類“整?!背?谷類包括小麥、稻米、玉米、高粱,而紅小豆、綠豆、蕓豆等雜豆類本不是谷類,但如“整?!笔秤?,與全谷物特征一致,也是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礦物質及其他營養(yǎng)素的來源。膳食指南推薦:成人每人每天平均攝入谷薯雜豆類應在250~400克之間,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共50~150克,新鮮薯類50~100克。
因此,可將全谷類和雜豆融入每日三餐主食中,小米、玉米、燕麥、全麥粉等都可和精白米面搭配,如果早餐吃小米粥、燕麥粥、八寶粥等,午餐或晚餐可在面粉中加玉米粉、蕎麥粉等,或選用全麥粉做饅頭、面條,白米中放些糙米、燕麥、黑米、薏米等,按照全谷物1/3的比例來烹制米飯。
雜豆除了可以熬粥和制成面粉做面條、饅頭外,還可制成豆餡做包子或糕點,或將蕓豆、花豆、紅豆煮松軟,混合番茄醬后制成美味涼菜,又或綠豆或紅豆發(fā)芽后做拌菜或炒菜,都不錯。
由于全谷類食物入口感覺粗糙,對此,可發(fā)揮廚房炊具的作用。例如用電飯煲、高壓鍋烹煮八寶粥,用電蒸鍋蒸玉米棒、雜糧饅頭、紅薯,均可使其口感柔軟。還可加入芝麻粉、葡萄干和大棗等,使全谷類食物更美味。
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水果要選低糖的 新膳食指南雖對蔬菜推薦量不變,但強調深色蔬菜最好占到一半以上,這是因為深綠色、深黃色、紫色及紅色等蔬菜,它們的植物化學物和微量營養(yǎng)素含量較高。
買蔬菜,除了考慮新鮮和應季外,品種也要多變換,每天至少達到5種以上。而且在食用土豆、芋頭、山藥、南瓜等含碳水化合物較高的蔬菜時,要減少主食攝入量。對于適合生吃的蔬菜,可作為飯前飯后的“零食”和“茶點”。如需加熱處理,應遵循“先洗后切、開湯下菜、急火快炒、炒好即食”的原則。
新膳食指南中水果推薦量變化不大,不過建議大家選含糖量低的水果。棗、椰子肉、香蕉、雪梨等含糖量較高,而草莓、檸檬、楊梅等含糖量較低。一個三口之家,一周應采購4~5千克的水果。平時,把水果放在容易看到和方便拿到的地方。有小孩的家庭,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吃水果的興趣,家長以身作則,讓水果成為飯前飯后必需的食物,并可通過講述植物或水果神奇故事、擺盤做成不同造型,來吸引孩子,從而增加水果的攝入量。
少“大葷”多“小葷” 肥肉脂肪含量高,就一定不能吃了嗎?并不是,依然可以吃,但不宜多吃,動物內(nèi)臟健康人群也可以吃,但慢病患者就要限制了。推薦每天魚、禽、肉、蛋的攝入量120~200克之間,有條件可以優(yōu)選水產(chǎn)品、禽類和雞蛋,少吃畜肉和加工類肉制品。
總之,吃肉主要講究適量,盡量把動物性食物安排到每餐中,既不集中過量食用,也不清湯寡水,不見一點葷腥。食材變“大”為“小”,比如切絲切片等,既滿足了口舌之欲,又能控制食量。少做“大葷”,搭配大量蔬菜多做“小葷”,這樣既控制了肉類,又可增加蔬菜攝入。
奶、豆、堅果:每天一杯奶,經(jīng)常吃豆制品,適量吃堅果。新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應攝入相當于鮮奶300克的奶類及奶制品,大豆和堅果制品的推薦量減少到每日25~35克。
在家吃飯,早餐飲用一杯牛奶(200~250毫升),午餐加一杯酸奶(100~125毫升)。兒童早餐吃2~3片奶酪,課間喝一瓶牛奶或酸奶。還要經(jīng)常吃豆制品,每周可輪換食用豆腐、豆腐干、豆腐絲等,如早餐安排豆腐腦和豆?jié){,或者午餐、晚餐可以食用豆腐、豆腐絲(干)等做菜,既可變換口味,又能滿足營養(yǎng)需求。
至于堅果,可當兩餐之間的零食食用,還可烹飪?nèi)氩?,如西芹腰果、腰果蝦仁,還可和大豆、雜糧等做成五谷雜糧粥。
口味是可以養(yǎng)成和改變的 新膳食指南進一步強調鹽的攝入量要少于6克,而且還增加了對糖的限制,建議少喝含糖飲料,少吃甜味食物。其實,想要適應清淡的飲食,還有一些烹飪技巧可幫助我們減油鹽糖。
選擇新鮮食材,用蒸煮等方法盡量保留原味,而且不是每道菜都需要加鹽,最后一道湯可以不加。烹調時多用醋、檸檬汁、香料、姜等調味,替代一部分鹽和醬油,還可嘗試檸檬、香芹、香菜、香菇和洋蔥等有特殊香味的食物做搭配。并且購買食物要注意看食物營養(yǎng)標簽,減少隱形鹽、隱形油和隱形糖的攝入。
成人可用茶水替代一部分白開水 新膳食指南推薦飲水量增加到每人每天1500~1700毫升(約7~8杯水)。
白開水是最好的飲品,早晚各飲一杯(200毫升),其他在日常時間里均勻分布,不能等到口渴才喝水。成人可用茶水代替部分白開水,不過不宜喝太多濃茶,并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谷薯類 250~400克
水 1500~1700毫升 (舊版1200毫升)
食物多樣,谷類為主
■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肉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
■平均每天至少攝入12種食物,每周25種以上。
■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g。
■食物多樣、谷類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吃動平衡,健康體重
■各年齡段人群都應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食不過量,控制總能量攝入,保持能量平衡。
■每周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主動身體活動最好每天6000步。
■減少久坐,每小時起來動動。
多吃蔬果、奶類、大豆
■果蔬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奶類富含鈣,大豆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
■餐餐有蔬菜,保證每天攝入300~500g蔬菜,深色蔬菜占1/2。
■天天吃水果,保證每天攝入200~350g新鮮水果。
■吃各種奶制品,相當于每天液態(tài)奶300g。
■經(jīng)常吃豆制品,適量吃堅果。
適量吃魚、禽、蛋、瘦肉
■魚禽蛋和瘦肉攝入要適量。每周分別吃魚和畜禽肉280~525g,蛋類280~350g,平均每天攝入總量120~200g。
■優(yōu)先選擇魚和禽。
■吃雞蛋不棄蛋黃。
■少吃肥肉、煙熏肉和腌制肉。
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培養(yǎng)清淡飲食習慣,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g,烹調油25~30g。
■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攝入不超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每日反式酸攝入量不超2g。
■足量飲水,成年人每天7~8杯。
■兒童少年、孕婦、乳母不飲酒。成人如飲酒,男性一天飲酒的酒精量不超25g,女性不超15g。
杜絕浪費,興新食尚
■珍惜食物,適量備餐,提倡分餐。
■選擇新鮮衛(wèi)生的食物和適宜的烹調方式。
■食物制備生熟分開,熟食二次加熱要熱透。
■學會讀標簽,合理選食物。
■多回家吃飯,享食物和親情。
■傳承優(yōu)良文化,興飲食文明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