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都是教書匠,我的家人大多數(shù)都直接或間接從事教育工作,從小耳聞目染,也經(jīng)歷了求學的過程,對教育本身有些發(fā)言權。前期作為投資人,進入過裝飾行業(yè)、建材行業(yè)甚至服裝行業(yè),有些收獲,但感覺社會價值沒有得到體現(xiàn)。后期我選擇了投身國際教育事業(yè),作為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并作為副總裁親自操盤,最近完成了資本并購,所以我對資本與教育的結合也有一些體驗。
教育是一種體驗,它需要溫度。我不反對線上教育,但建議要結合線下的實際教學。如果缺少了面對面的眼神交流,溫度傳遞,缺乏言傳身教的實踐,教育也最多實現(xiàn)了“教”,未能達到“育”。學到知識和懂得做人做事,同樣重要,而后者不是在屏幕上可以做到的。
中國在線教育過熱,風投密集投入,市盈率倍數(shù)驚人,妖股層出,讓很多非教育的也要把網(wǎng)絡轉向教育,去分一杯羹。未來3-5年,我個人認為,沒有實體線下的在線教育將會有一批倒下去,而剩下的強者,要不就是找到了純在線的方式,要不就要補上線下這一課。
教育是一個產(chǎn)業(yè),2015年1.6億人民幣的蛋糕,隨著二胎政策等還在擴大,而全球化讓出國留學以30%以上的復合增長成為熱點,K12、語培、留學、國際班、國際幼兒園、國際學?!?造就了一片市場的繁榮!
如何讓有情懷的教育得以快速實現(xiàn)和惠及更多,還是需要資本的介入。資本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資本是一個工具。雖然資本的本質是逐利的,但掌握資本的人可以決定利益的大小與實現(xiàn)的周期,教育需要尋找同樣有情懷的資本家!
什么樣的資本符合有核心價值的教育呢?除了情懷,還要有資源。教育是非交際型的,他們更多的是專業(yè)領域,而資本往往后面是優(yōu)質的資源。用資本的力量整合有效的資源,擴張有效的市場,讓更多的人才聚集讓更多人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
教育也是一個商業(yè)體,無回報的商業(yè)不會持久。嫁接有效資本可以讓教育更用心,讓消費者更愿意買單。不是所有的情懷必須廉價,社會需要教育產(chǎn)業(yè)化和教育多樣性。
教育是實體,如果人之身體骨骼血肉,不斷可以自然生長,但畢竟局限性強,速度慢,做不好就成了“行尸走肉”沒了生機。而資本虛無如同靈魂,只是夸大資本的力量,濫用資本,就會陷入“孤魂野鬼”游蕩狀態(tài),無處落腳!教育加上合理的資本,也許再來點情懷,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