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培
【摘 要】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審美觀念也在逐步發(fā)生改變。從百年前第一幅抽象繪畫誕生至今,抽象作品一直是現(xiàn)代藝術和觀著有著濃厚興趣的一種美術形式,其受歡迎程度也大有發(fā)展。而作為初中美術的學習,抽象藝術是教學中的難點。教學過程中,要避免教學的片面性、局限性,符合學生知識背景和學習能力。根據(jù)抽象藝術的特點,融入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利用藝術間的通感,引導學生欣賞并理解抽象藝術作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深入淺出地將這個生澀難懂的概念講清楚。
【關 鍵 詞】 抽象;中學美術;教學方法
抽象藝術是一種獨立的美術表現(xiàn)形式。作為中學生來說,邏輯思維發(fā)展并不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具象思維的影響,從而難以從正確的角度去理解并欣賞抽象藝術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擴展藝術認知,鍛煉對抽象事件、事務的學習和理解能力。作為美術教師,對于抽象藝術不僅要講,還要講透、講通,在課中利用音樂和美術之間相融相通的關系,引導學生學習抽象藝術,擺脫單一的審美感知模式,理解和欣賞抽象藝術,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本文想要探索并嘗試解決的問題。抽象藝術包括很多的藝術領域、抽象雕塑、抽象裝置、音樂、抽象詩歌、抽象攝影、建筑、抽象舞蹈等。但在很多時候,抽象藝術的概念主要指的就是抽象畫,也正是我們要來討論的。
一、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問題所在
講新課就必然要講新知,講新知就會涉及要講概念。在美術中的抽象,最初只是對具象的概括和提煉,使得畫面消解了具體的輪廓和細節(jié),變得具有高度象征性。教師常以畢加索的《?!泛兔傻吕锇驳摹稑洹返难葑冞^程來理解抽象概念,然后上圖片,各種門派、各種主義講到半抽象、全抽象、熱抽象、冷抽象等等。此方法本沒有什么不妥,但課堂缺乏生動性,教師喜歡針對抽象演化的過程和作品最后呈現(xiàn)的構圖效果大講特講,部分受過專業(yè)訓練,有美術基礎的學生容易參與其中,但其他學生的積極性卻難以被調(diào)動,教學效果往往打了折扣。有的學生理解了抽象藝術的概念,但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又望而卻步。所以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打開新的思路迫在眉睫。
二、擯棄舊觀念,重尋新突破
抽象畫作品中不描繪、不表現(xiàn)現(xiàn)實世界的客觀形象,也不反映現(xiàn)實生活;其次,沒有繪畫主題,無邏輯故事和理性詮釋,既不表達思想也不傳遞個人情緒;第三,純粹由顏色、點、線、面、肌理、構成、組合的視覺形式。這是網(wǎng)絡百科對抽象作品內(nèi)涵的解釋。但有的老師過于現(xiàn)實,死板的理解此概念,固執(zhí)地認為抽象作品不能和情感傳遞聯(lián)系起來。不用舉例太多,以人美版八年級上美術教材第四課《用色彩表達情感》為例,教材中所展示的和引導的正是利用色彩元素和抽象畫的形式去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
在藝術發(fā)展史上,各藝術門類之間也既有其獨立性與區(qū)別,有其相互聯(lián)系和融洽。抽象繪畫能夠傳遞情感,音樂也能傳遞情感,如此一來,我們便找到了音樂與美術同為藝術形式的共通點所在。著名抽象繪畫鼻祖,康定斯基創(chuàng)作“構圖”“即興”“抒情”幾幅作品時,正是在音樂的靈感中完成的,也從而誕生世界上第一幅架上抽象畫。
(下轉73頁)
(上接71頁)
三、借助多媒體立體化教學
正所謂“學乎其上,得乎其中”,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應充分利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廣博的信息容量、多媒體技術絢爛多彩的表現(xiàn)形式,融鑒賞、講授、示范為一體,聲畫同步,圖文并茂,為學生開拓一個更加生動、廣闊、立體的美術課堂。美術課常見的多媒體運用無非是看“圖片”“視頻”和“文字”,本課的設置中還將聽“音樂”作為主要教學手段,增加了直觀感覺,豐富了感受體驗。
四、課例分析
以人美版八年級上美術教材第四課《用色彩表達情感》為例。學生首先通過觀察作品、討論特點、對比總結的方法歸納出抽象繪畫作品的含義和概念。然后提問:“還有哪些藝術形式也是表現(xiàn)的抽象作品?”學生發(fā)言或得出“音樂也是抽象的”的結論。其次,播放一些不同效果的音樂,請學生閉眼欣賞,結束后發(fā)言說說感受,學生多能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接著,將每一段音樂搭配的抽象作品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同樣情感體驗從美術和音樂不同形式展現(xiàn)的效果。隨后,再次播放另外的音樂,要求學生在腦中用色彩和點線面的形式構思出音樂所傳遞的畫面,要求學生發(fā)言描述并做好記錄。最后,學生根據(jù)自己所思所想完成抽象繪畫作品。
抽象藝術的教學難度高,想要將其講通、講透,還需在選擇圖片、音樂資料過程中仔細推敲,做好充分備課。文中所述的方法在實踐中雖有一定效果,但遠非盡善盡美。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才能增強教學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操。
【參考文獻】
[1] 康定斯基. 藝術中的精神[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2] 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論點線面[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 吳茜. 抽象藝術在中學美術欣教學中的實踐-9探索[D]. 華中師范大學,2006:4.
[4] 葉強. 抽象繪畫語言簡明教程抽象繪[M]. 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
[5] 許德民. 中國抽象藝術學[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