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本刊記者 張 帆 通訊員 吳昌仲 羅向東
通道有支女子消防隊
文、圖|本刊記者 張帆 通訊員 吳昌仲 羅向東
▲在村寨一處寬敞地,記者給這群隊伍留下了一張合影。有的女隊員因為有事沒有來,隊伍中也有兩位后加入的男隊員
▲女子消防隊員抬著水泵,扛著水管準備進行演習
在通道縣坪坦鄉(xiāng)高上村,有這么一群侗族婦女,她們平時下田上山,種水稻、打油茶,一遇火情,迅速集結,抬起重重的水泵、扛起長長的水管,迅速把火勢熄滅在萌芽狀態(tài)。
有人說他們是侗寨最可愛的人,為了消防事業(yè)奉獻自己的力量,她們卻謙虛地表示,這只是保護家鄉(xiāng)、家人,談不上光榮與偉大。她們就是通道縣坪坦鄉(xiāng)高上村女子消防隊的隊員。
“今天到哪里趕集了?”“打的油茶賣了多少錢?”“女兒多久沒回來了?”平時,這些是她們田間地頭、茶余飯后最常聊的話題,然而,一有火情發(fā)生,她們馬上化身消防員,跑向火災地點。
她們是一群留守婦女,具有雙面身份,作為高上村女子消防隊的成員,既是農(nóng)民,又是消防員。
2016年農(nóng)歷春節(jié)前,高上村發(fā)生火災,雖說過火面積不到10平方米,但是引發(fā)了熊熊大火,濃濃黑煙遮掩了半個村寨,接到通知后,這群消防員迅速出動。
“那天早上九點多,楊盛徐家熏臘肉,不小心把木墻引燃,被村衛(wèi)生員發(fā)現(xiàn),高聲呼叫,消防隊員很快就趕到了他家,三五分鐘內就把火撲滅了?!备呱洗甯敝魅?、村安全專干龍春說。
通道縣是湖南省少數(shù)民族自治縣,侗族占總人口的78.3%。侗族人所居房子絕大多數(shù)為木質結構,且歷史久遠,從六七十年到兩三百年不等,干燥易燃,稍不注意,極易釀成火災。
2012年,通道縣獨坡鄉(xiāng)新峰村和駱團村(兩村同處一個自然大團寨)發(fā)生一起火災,共燒毀房屋70余棟,100多戶500多人受災,“整個團寨幾乎燒光了”。此后,通道縣委縣政府要求各個鄉(xiāng)鎮(zhèn)、村莊都要建立消防組織,制定消防安全制度。
“女子消防隊就是在那種形勢下成立的”。2014年7月,高上村女子消防隊宣告成立,隊服發(fā)下來,裝備配起來,她們搖身一變,成了一支建制“民兵”隊伍。
在鄉(xiāng)鎮(zhèn)消防隊到來之前,這支“民兵”可以先行自救,控制火情,為進一步救援贏得時間?!吧礁呗氛揉l(xiāng)鎮(zhèn)消防車到達村寨,至少需要二十分鐘,而侗寨木屋燃燒起來,十幾分鐘就可能燒完了?!蓖ǖ揽h安監(jiān)局局長吳江說。
一旦火情發(fā)生,女子消防隊不僅要以最快的速度趕赴受災地,還需要攜帶消防設備,包括一臺四五十斤重的水泵和成捆成捆的水管。
“這些可都是重體力啊,你們對付得了嗎?”記者問。
“水泵抬得動,噴水噴得了?!迸酉狸爢T吳生群說。
“沒有問題,我們的隊員都是村民,平時干農(nóng)活可不比這輕松,她們對這些早就習以為常了?!饼埓赫f。
坪坦鄉(xiāng)為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不僅山高路險,而且經(jīng)濟落后。為解決生計,家庭里的壯勞力大多外出打工,賺錢營生。
高上村,也不例外。
高上村村支書龍懷陽告訴記者,村里共有195戶村民,935口人,80%的青壯年男性都外出廣東、福建、浙江等地打工,年輕婦女則選擇離家較近的地打工,剩下的留守婦女大多四五十歲,照顧老人小孩,操心農(nóng)活成了她們的生活重心。
照顧家庭、操心農(nóng)活之外,她們仍有大把的時間,吸納進消防隊伍是件順其自然的事情。定期接受安全培訓、參加救援演練、宣傳安全文化,這些都是她們的工作內容。
據(jù)了解,女子消防隊每年會結合侗家特色,以侗戲、耶歌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在村寨里宣傳防火知識。
“熟悉村寨地形地貌、常見的安全隱患以及鄰里關系,再加上女性溫柔、平和的表達方式,使得她們在防火檢查、宣傳防火知識時,具有天然的優(yōu)勢?!逼禾灌l(xiāng)黨委委員、武裝部長莫進祺說。
吳領妹年紀最小,只有40多歲,人很和氣,說話總是笑盈盈的,隊員都喜歡喊她妹妹。與其他留守婦女一樣,她的丈夫外出打工,兩個孩子都在縣城念高中,家中還有80多歲的婆婆。
“村里的安全隱患大多是柴草亂堆亂放,亂接亂拉電源線路。此外,使用電烤火箱烤火,一旦人走電沒斷也很危險。因此,我們平時在茶余飯后,經(jīng)常會聊到這些,注意用火、注意用電等等?!彼f。
這支隊伍的組建,不但是對農(nóng)村男勞力常年在外打工,救火人力缺乏的有力補充,而且還在潛移默化中激發(fā)了在家男性村民參與消防管理的積極性,提高了全民消防管理意識,保障了村寨的安全。目前,女子消防隊也吸納進了幾名男性,不再是單純的女性隊伍了。龍春就是其中一個,成為這支隊伍之中為數(shù)不多的幾名男隊員之一。
在男人們外出打工的日子,這群女子消防隊員成了最可愛的人,守護著家園的平安。
平靜、質樸、干凈,樸實、善良、樂觀,這是通道侗寨和侗民給人最直觀的感受。也許就是這份平靜和樸實,一絲輕微的騷動和喧囂就可以讓他們不平靜,繼而在寨子里掀起波瀾。
女子消防隊的一位隊員告訴記者,就算誰在寨子里大喊一聲,她們都會很緊張,害怕有什么不好的事情發(fā)生。事實上,從2014年建立至今,除了今年農(nóng)歷春節(jié)前的那次火情,高上村幾乎沒有發(fā)生過讓她們害怕的“不好的事情”。
這與女子消防隊的存在直接相關,而其他因素也不可忽視,首當其沖的就是“喊寨”習俗。
高上村主任楊玉花告訴記者,村里有喊寨的傳統(tǒng)。一個年齡很大的喊寨員,早上七點和晚上五點,都會沿著寨子喊寨,顫巍巍的腳步中,“小心火燭”、“安全用電”等聲音在風雨樓、古樓之間回蕩。
這種習俗起源于何時?村寨大多數(shù)人都講不清,只記得自小就已存在。
“房屋依山而建,比鄰成團,而結構大多為木質,侗民對消防安全看得很重?!蹦M祺說,“喊寨其實就是古老、樸素的消防安全文化的反映?!?/p>
誰家亂碼柴火,亂動火源,很容易就會引起侗民的關注,他們自然地認為“村寨都是比鄰而建的,一家著火,就會殃及全村”。而一旦有村民對消防隊員的安全建議置之不理,我行我素,那等待他的就會是無聲的抗議和拒絕。
“比如說,你家里有紅白事,村民們都不會去參加。這樣下去,你在村寨里還能待得下去嗎?”通道縣安監(jiān)局工作人員說。
反映到文字上,就是村規(guī)民約,每個村都有,里面有對各種不良行為的約束。而作為對村規(guī)民約的補充,坪坦鄉(xiāng)還有《防火公約》,只要誰引發(fā)了火災火情,不論后果輕重,這戶人家都要受到處罰。
在《高上村防火公約》上有這么一條:“引起火災事故者,除按法律法規(guī)處理外,對其處罰500元、200斤米、200斤肉、100斤酒。”據(jù)了解,女子消防隊平時所做工作屬于義務性質,米、肉、酒主要是為了慰勞她們。
目前,高上村對引發(fā)火災火情者的的處罰有了變化,經(jīng)濟處罰從500元上調到3000元,不再涉及物資。
年前熏制臘肉引發(fā)了火災,戶主楊盛徐在事后主動上繳了3000元罰款。“除了本村拿了1000元,隔壁的高升村、克中村分別拿了1000元,用于購買添置常規(guī)的消防器材設備?!饼垜殃栒f。
責任編輯:林潔 203417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