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香,黃 穎,陳昌明(廣西重陽老年公寓,廣西南寧530219)
色彩圖形刺激對改善癡呆老人地點定向力的效果觀察
王君香,黃穎,陳昌明
(廣西重陽老年公寓,廣西南寧530219)
[目的]探討色彩圖形刺激對改善癡呆老人地點定向力的效果。[方法]34例地點定向力障礙癡呆老人,隨機分為觀察組18例和對照組16例,觀察組予色彩圖形刺激治療,對照組予文字刺激治療,兩組干預治療1個月后觀察兩組癡呆老人的地點定向力改善情況。[結果]干預后觀察組地點定向力得分明顯高于干預前,且明顯高于對照組干預后得分,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0.05);觀察組地點定向準確性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結論]色彩圖形刺激能改善癡呆老人地點定向力功能。
色彩圖形;癡呆;地點定向力
癡呆是一種后天獲得性、持續(xù)進行性的全面性智能減退。記憶、認知、語言、視空間技能、情感或人格等5項心理活動中至少有3項功能缺損,影響職業(yè)、社會活動和生活能力。定向力是認知能力的一種,也是認知下降的敏感指標[1]。定向力障礙是指持續(xù)地缺乏對人、地點、時間或環(huán)境的定向力達3~6個月以上,尤其地點定向力功能缺失,直接導致癡呆老人迷路、走失甚至造成死亡,是家庭及社區(qū)的沉重負擔。本文觀察色彩圖形刺激對癡呆老人地點定向力的影響,旨為老年癡呆的康復治療尋找新途徑。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廣西重陽老年公寓2014年1~12月患老年癡呆的老人34例,均存在地點定向力障礙,年齡60~85(79.5±7.8)歲。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18例和對照組16例。兩組在年齡、性別、癡呆程度、地點定向能力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有記憶力減退的主訴,癥狀超過6個月;③無視力、聽力及軀體運動等影響感知功能的疾??;④無對智能、日常生活有影響的軀體及神經(jīng)精神疾??;⑤研究對象均自愿參加;⑥對象均為散發(fā)性病例。
1.3診斷標準
1.3.1癡呆診斷標準采用美國精神病學會的精神障礙診斷和統(tǒng)計手冊修訂版第四版的標準(DSM-IV)[2]對癡呆進行診斷。全部對象由兩名醫(yī)師綜合其病史、體檢、影像學、實驗室檢測等其它輔助檢查手段作出診斷。血管性癡呆和混合性癡呆通過Hachinski缺血指數(shù)量表等神經(jīng)心理學量表并結合MRI檢查及其它實驗室檢查予以診斷[3]。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3.2地點定向障礙診斷標準采用美國診斷檢查提綱(DIS)中的簡易智力狀況檢查(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量表[4],MMSE中地點定向項目評分為<5分;以及自定的地點定向判斷失誤行為>15次/月為判定標準。
2.1對照組采用文字刺激方法:老人房門張貼房號,采用文字標識老人房間的門牌號,同時語言文字提醒老人“您的房間號為××××”,8次/天,觀察1個月。
2.2觀察組采用色彩圖形刺激方法:老人的房門隨機張貼色彩和圖形圖片,如紅色的蘋果、綠色的青菜、黃色的鴨子等,采用顏色圖形標識老人房門,同時語言提醒老人“您的房間××顏色的××圖形”,8次/天,觀察1個月。
3.1療效評定方法
3.1.1MMSE地點定向力評分MMSE量表中項目6~10為地點定向力測試,問題為“我們現(xiàn)在在哪里?”根據(jù)回答到省市(1分)、區(qū)或縣(1分)、街道或鄉(xiāng)(1分)、什么地方(1分)、第幾層樓(1分)分別賦分,總分為5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的地點定向力功能越好。
3.1.2地點定向準確性評價(自擬)根據(jù)癡呆老人自行找到居住房間的次數(shù)進行評價,找對1次計1分。按下列公式計算:療效分值=干預后次數(shù)-干預前次數(shù)。顯效:療效分值≥20分;有效:10分≤療效分值≤19分;無效:療效分值<10分。早、中、晚各3次,觀察時間為1個月。
3.2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及組內差異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3.3結果
3.3.1兩組干預前后MMSE地點定向力評分比較見表2。觀察組干預前后地點定向力得分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地點定向力得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得分比較,觀察組得分明顯提高,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提示色彩圖形刺激能改善癡呆老人地點定向力功能。
表2 兩組干預前后MMSE地點定向力得分比較(分,x±s)
3.3.2兩組癡呆老人干預后地點定向準確性效果比較見表3。兩組地點定向效果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提示色彩圖形刺激能提高癡呆老人地點定向能力。
表3 兩組干預后地點定向準確性效果比較(例)
4.1定向力是認知功能的一種,是個體對周圍環(huán)境(時間、地點、人物)及自身狀態(tài)(姓名、年齡、職業(yè)等)的察覺和識別能力。癡呆患者的認知功能隨著病情的進展逐漸衰退,地點定向力障礙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候艷紅等[5]研究發(fā)現(xiàn),色彩背景信息可以調節(jié)個體的生理狀態(tài),并影響到認知任務的完成,產(chǎn)生好的作業(yè)績效。目前,采用色彩來調節(jié)老人的情緒、敏感度、心理等各種方面已成為業(yè)內共識[6]。丁錦紅等[7]研究發(fā)現(xiàn),圖形信息的保持及提取較語言文字信息更為迅速和持久。上述研究為本次觀察提供了理論基礎。
4.2癡呆老人各項認知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在開展認知功能訓練時筆者發(fā)現(xiàn),癡呆老人對色彩和圖形的識別方面保存著較好的功能。目前癡呆老人的精神心理評估量表中色彩圖形方面能力的評估較為缺乏,色彩圖形訓練在日常認知功能訓練雖有涉及,比如涂畫訓練、找不同訓練等,但未進行專門的強化訓練。因此建議在癡呆老人的認知功能訓練中,增加色彩及圖形的訓練,多方面改善老人的認知功能。
4.3實際應用發(fā)現(xiàn),按以往癡呆量表評估方法,只要能夠回答出居住地點則評估為地點定向力正常,但老人在實際尋找居住地點時卻出現(xiàn)困難,往往找不到住的地方;或者地點定向力評估為障礙,但在尋找居住地點時準確率卻極高。因此,癡呆評估量表重點是評估老人對地點的記憶能力,對評估地點定向的實際能力尚存不足。而本次觀察增加對老人實際地點定向準確率評價,更能準確評估地點定向能力,為地點定向力的研究開拓思路。
[1]金煜,倪嬌娜,吳炯.老年癡呆和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時間地點定向力受損情況探討[J].心腦血管疾病防治,2010,4(10):95-96.
[2]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Erectile Disorder.Diagnostic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th Edition(DSM-5)[M].Arlington VA:AmericanPsychiatricPublishing,2013:426-429.
[3]何江,桂俊豪,余伍忠.MMSE、HIS、ADL在阿爾茨海默病篩查中的應用[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5,13(7):28-29.
[4]張明園.精神醫(yī)學叢書-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84-189.
[5]侯艷紅,張林,苗丹民.色彩背景對視覺認知任務的生理學及績效影響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22(6):34-36.
[6]張品,彭軍.老年人和殘疾人居住環(huán)境色彩的研究[J].包裝工程,2003,24(1):86-89.
[7]丁錦紅,林仲賢.圖形信息在記憶系統(tǒng)中的保持與提取[J].心理學動態(tài),2000,8(1):1-5.
(編輯陳明偉)
R743.9
A
2095-4441(2016)01-0054-03
2015-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