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在《師說》中寫道:“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表n愈給老師下了一個定義:老師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決疑難問題的人?,F(xiàn)在,很多教師都在默默地傳承、踐行這一思想。21世紀的基礎教育要求教師要把學生潛能的開發(fā)、健康個性的發(fā)展,為適應未來的社會發(fā)展變化所必需的自我教育、終身學習的意義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為最重要的任務。這就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中學語文教師要更新觀念,提高教學能力。
“教育是一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變得更完善的職業(yè),而且,只有當教育者自覺地完善自己時,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的完善與發(fā)展”。“沒有教師的生命質(zhì)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zhì)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fā)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fā)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chuàng)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
教師職業(yè)具有示范性、復雜性、創(chuàng)造性等特點,教師要以自己的智慧去啟迪學生的智慧,要用自身的人格去涵養(yǎng)學生的人格;每天都要“輸出”,因此,必須有足夠的“輸入”。語文是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tǒng)稱。語文教師在教授語文知識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語文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語文功底,還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語文教師要立足本職、立足崗位、立足學校,認真做好自我研究、學習、修煉工作。根據(jù)自己多年的高中語文教學經(jīng)驗以及調(diào)研、問卷、調(diào)查等形式,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做好以下幾種研修工作。
一、教師素養(yǎng)的塑造
教師首要的素養(yǎng)要熱愛教育??涿兰~斯說過,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語文是基礎教育中最基礎的學科,因此,語文教師的工作具有深遠的意義?!皶V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1)只有真正愛教育,才有可能真正當好一名稱職的語文教師。(2)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樹立科學的師生觀。創(chuàng)造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讓學生變被動式吸收為“主動式”探求。(3)要有全面的知識素養(yǎng)。美國教育家華特·B·科勒斯涅克指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既表明了語文學科極其廣泛的綜合性,又說明了語文與生活密不可分。(4)具有嫻熟完備的教學技能,掌握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教師給學生營造探究與創(chuàng)造的氛圍,擴展課堂學習的空間,老師充當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探究的合作者、發(fā)展的引導者、個性化教學的創(chuàng)造者。
二、教師積累的養(yǎng)成
教師都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學習的過程就是積累的過程,很多教師通過實踐和讀書,逐漸獲得了一定的知識和經(jīng)驗,但不無遺憾的是,許多人的知識經(jīng)驗總是輒學輒忘,待需要的時候,腦子空空的,總是什么也想不起來,原因就是,沒把知識有效地儲存和積累起來。我們要把知識在腦內(nèi)儲存的條理化和腦外儲存條理化。這樣一來,我們需要用的時候,知識就會從大腦中呼之即出。
腦內(nèi)存儲知識的條理化,主要經(jīng)歷“消化—簡化—序化”三個環(huán)節(jié)。特別是中學語文教師,如果不注重知識“消化”,一篇文章就會囫圇吞棗地讀,沒有條理、不能突出重難點地教。對于紛繁如麻而又沒有理解的文字信息的輸入,即使有特殊記憶能力的人也難以將這些知識存儲。“簡化”就是在消化所讀材料的基礎上,進一步借助思維的利器,將材料概括、抽象和濃縮,以簡化的表達方式,反映復雜的內(nèi)容。腦外知識存儲的條理化,就是采用各種手段和方法對知識的“物化”形式(筆記、資料、卡片、信息匯編、文獻檔案等),加以合理組織,需要用時方便、簡單?!熬闶詹⑿?,待用無遺”韓愈說。存儲知識要堅持不懈?!暗弥诙眄?,積之在平日”清代的袁守定說。語文教師要用淵博的知識引導學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學習、積累知識的過程是艱辛的,唐代的劉禹錫說“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三、教師寫作的堅持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做了太多的事情,但很多人很少動筆,不愿把自己的所作、所思、所感寫出來。教師在平時一定要堅持寫作,這樣可以使教學經(jīng)驗固定化,讓它成為學習共同體共享的精神財富,而且寫作也會使知識顯性化,模糊認識清晰化,零散想法條理化,直觀經(jīng)濟概括化。
教師要寫作,必須觀察與思考。觀察社會、觀察自然、觀察自己,同時思考社會、思考自然、思考自己。這種觀察與思考,對自己是一種提高。因此在觀察思考中,得到了審視自己的機會,只有自己是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方可教出優(yōu)秀的學生。教學中寫作論文,一般寫教育、教學論文。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就必須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回顧、對比、總結,就能找出自己工作中的閃光點。時間長了,也就有了自己的專著,慢慢地成為名師。
中學語文教師教授語文,擔負著傳承、發(fā)揚中華語言文字精髓,彰顯中華語言文字的魅力的責任,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己,在研修中成長,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
參考文獻:
周紅.區(qū)域推進校本研修策略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