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素質教育在教學實踐中越來越被重視,創(chuàng)新教育也逐漸成為一種發(fā)展趨勢。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可以自由發(fā)揮自己的特長,不受大環(huán)境的影響,在小范圍內實現集中智慧解決問題的局面。
關鍵詞:中學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策略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需要教師采取積極的措施營造出民主的學習氛圍,通過構建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有效培養(yǎng)。因此,在新課程的要求下,構建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已經刻不容緩。通過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同時也能拉近學生同教師的心理距離。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就需要教師竭盡所能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平臺,正視學生的學習要求,重視同學生的情感交流,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優(yōu)化,要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同時實現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實現課堂角色的轉變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知識的傳輸者,在課堂中處于主體地位,主導著學生的每一步學習,這種方式適合應試教育,只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關注到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在新的教學觀念下,教師應轉變自己的教學位置,把課堂的主體權利交給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引導作用。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教師就是每一個小組的組織者,同時也是小組活動的引導者,讓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都能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踴躍發(fā)言,說出自己的觀點與看法,與小組成員相互溝通交流,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進行小組學習過程中,需要有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興趣狀況分成不同的小組,讓每個小組都能有學習成績較好、一般、較差的學生,同時還要有組織能力強的學生,這樣才能保證小組的活躍性;其次,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學習任務的布置;再次,教師選擇小組成員對文章進行分析或者是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解答,看小組學習的效果如何;最后,教師通過對學生的評估,檢驗學生小組學習效果,然后對小組進行調整,以達到小組合作的最佳效果。
二、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效率
合作學習方式是能夠保證學生之間交流互動的有效方式之一,這種方式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通過合作學習,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頻繁,教師可以通過互動與交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這種方式要求教師應該多給學生課上討論的時間,讓學生依據學習內容進行討論,同時還能在一些問題的解決上相互啟發(fā)。有效的交流還能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保證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出師表》時,教師可以根據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需要學生掌握的重要知識點進行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相互討論,小組中如果有對名著和歷史名人比較熟悉的學生,還可以讓他來講一下《出師表》作者的生平事跡,這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同時,在學生充分理解這篇文章的意義之后,學生還可以討論一下這篇文章中學到的內容,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想法,教師可以讓他們充分表達出來。通過這樣相互合作的方式學習,能讓學生的了解更加全面,并且,相互討論的過程中,還能了解別的同學的思路,開拓思維。
三、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入新的學習形式開拓思維
教師應該拓展新的教學形式,使課堂更加開放,給學生更多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并且探究出更多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找到更多的解決方式,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應用到,具有實踐性精神。例如,在《愚公移山》這篇課文教學結束后,傳統(tǒng)的觀點應該是對愚公的堅定信念以及恒心進行贊美,讓學生也具有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離成功更進一步,并且不要在乎旁觀者的言論,堅持自己的觀點才能做到最好等,這應該是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統(tǒng)一記住的觀點,但是,學生可能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愚公為什么被大山所累,但是不選擇搬家呢?等。學生具有不同的想法是正常現象,教師可以在學習課文之后,組織一場辯論賽,以“愚公做法是否正確”為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在辯論的過程中,更能加深學生對這篇文章的認識,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可以重視團結協作的精神,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老師要注重教學效果的提高,注重教學的實效性,不能使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熱鬧地開展后卻沒有應有的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應德領.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之我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