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很多學生寫作文時常感到頭腦空空,無從下手,主要原因是缺乏素材,無物可寫。只有注重平時的積累、進行廣泛閱讀、深入體驗生活、做到勤寫多練,才能在寫作文時不會“囊中羞澀”。
關(guān)鍵詞:作文素材積累;廣泛閱讀;體驗生活;勤寫多練
在平時的作文教學過程中,只要讓學生寫作文,經(jīng)常就會出現(xiàn)“學生咬筆頭,老師皺眉頭”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學生平時積累太少,頭腦空空,無物可寫。即便是搜腸刮肚勉強去寫,也都是一些假大空的套話,言之無物,即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筆者認為,平時勤于積累,才是打開寫作源泉、豐富寫作庫存、提高寫作能力的根本措施。在作文教學中,要實現(xiàn)教師“少教”,學生“多學”,就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dǎo)他們時時處處做個有心人,在學習和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
一、在廣泛閱讀中積累素材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帶給人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中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讓他們多閱讀更是大有裨益。
要廣泛閱讀,讀什么?筆者認為,學生除了要閱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一些文化經(jīng)典著作、小說、詩歌散文、劇本等篇目之外,還要擴大閱讀視野,閱讀語言文學理論著作、當代中外文學作品、科學與人文方面的各類讀物、優(yōu)秀期刊雜志、網(wǎng)絡(luò)上的優(yōu)秀文章等。長篇小說、文化經(jīng)典著作可放在假期集中閱讀,平常每天可以閱讀一些新課標推薦讀物的精彩片段、期刊雜志、新聞、同齡人的習作等。學生通過閱讀,拓寬了視野,豐富了思想,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大自然、人生的多姿多彩,感受到了藝術(shù)美和科學美。有了這些認識和感受,寫作時自然有話可說,寫出的文章也就不再是空洞無物了。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閱讀,不僅吸取了語言營養(yǎng),發(fā)展了想象能力,還提升了審美境界,提高了道德修養(yǎng)。
學生的閱讀量增加了,寫作素材變多了,寫作思路開闊了,必然會使他們產(chǎn)生寫作的欲望和沖動。
二、在體驗生活中積累素材
現(xiàn)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在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都存在大量的寫作素材。
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shè)條件,盡可能讓學生多參與各種課內(nèi)外活動,比如,讓他們布置教室、表演課本劇、籌備團隊活動;參加校園藝術(shù)節(jié)、運動會、演講賽、辯論賽等各種興趣活動;集體觀看電視、電影;親近自然,參加遠足、郊游活動;走進社區(qū),開展為民服務(wù)活動等。通過活動,讓學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情緒飽滿地投入生活。正是在這些活動中,他們觀察到了大自然的種種色彩,感受到了社會的發(fā)展與變化,更收獲了同學之間的濃濃友情。也正是這種種活動,饋贈了他們寫作的素材和靈感。
這些素材,與從書本上得來的素材完全不同,它們是直接體驗,留給人的印象更深刻。學生有了這些親身經(jīng)歷,寫出來的作文就會更真實,更具有獨特的個人感受,感染力和生命力也就越強。
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少教”(教師激起學生的寫作欲望,再輔以寫作方法上的指導(dǎo))達到讓學生“多學”(學生學會選取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件,自由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的目的,一批好的學生習作應(yīng)該很快就能產(chǎn)生。
三、在勤寫多練中積累素材
魯迅說:“文章應(yīng)當怎樣做,我說不出,大概是由于多寫和練習。”光讀書不動筆,只體驗生活卻不寫出來,容易眼高手低。筆者認為,堅持勤寫多練,對寫好文章至關(guān)重要。因為寫的過程就是對已有素材的提取和運用的過程,勤寫多練的過程就是真正積累素材的過程(寫作文時能夠快速提取素材并能有效運用素材,這才能真正稱之為“有素材”)。
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這一教學主陣地,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寫作練習機會。進行寫作練習時要循序漸進,將句、段、篇的訓(xùn)練相結(jié)合,比如,句子的仿寫、片段的訓(xùn)練、篇章的整體謀劃等。方式要靈活,如篇章練習可讓學生自己命題,寫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可以不規(guī)定習作字數(shù),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等。在學生有內(nèi)容可寫的基礎(chǔ)上,教師予以點撥,和學生一起總結(jié)歸納寫作技巧。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寫作技巧會隨之增多,寫作水平也會逐步提高。
除了在課堂上進行寫作練習,教師還要教育學生在平時養(yǎng)成勤動筆的習慣。閱讀書籍,有所感悟時,及時寫寫讀書筆記;觀察生活,每有所得時,及時做好觀察筆記;平時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可以摘抄、寫讀后感、寫時事短評。日積月累,寫作文時就一定會“有米下鍋”。
作文教學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離不開作文素材的積累;作文素材的積累,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只要我們堅持以學生為本,注重啟發(fā)引導(dǎo),激勵學生自主去閱讀、主動去體驗、積極去表達,就能逐步實現(xiàn)教師的“少教”和學生的“多學”,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林燕霞.職業(yè)學校作文素材積累途徑的調(diào)查與探究[J].職業(yè),2015(36).
作者簡介:陳國鋒(1977—),男,陜西省商南縣高級職業(yè)中學一級教師。
編輯 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