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子涵
雨訪龍摩爺
文圖/子涵
龍摩爺位于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它是阿佤山深處充滿神秘氣息的原始宗教祭祀圣地,是佤族朝拜神靈、祭祀祖先、祈福安康的地方。龍摩爺是佤族發(fā)音,龍是森林的意思,摩爺是水牛頭的意思,這是指掛滿牛頭的森林。身處龍摩爺,你會看到滿山牛頭依山勢錯落有致地懸于殘崖峭壁和蒼天古木之上,一種莊嚴肅穆油然而生。
在雨季七月,我獨自背上行囊來到普洱西盟,走向了尋找龍摩爺的旅程。傳說在很久之前的洪災中,所有的村寨都被洪水沖走,絕大多數動植物都在山洪中被淹死,一天,幸存下來的佤族女始祖安木拐不小心掉進洪災之中,水牛奮不顧身跳進洪水中把安木拐救了起來,從此水牛成為了安木拐最得力的助手,也為佤族人民帶來了豐衣足食。
一次水牛與安木拐的比賽中,水牛故意輸給了安木拐,把自己作為豐盛的禮物全部獻給了人類,從此人類便可以任意宰殺水牛作為食物,同時水牛也要求人類把牛頭作為最珍貴的貢品獻給偉大的安木拐,人類同意了,并且由村里有威望的頭人,選出一個好地方,把水牛好好保存起來,這就是現在的龍摩爺。
我留戀著這個美麗的傳說,長途跋涉來到這里,天空一直飄著細雨,這似乎是龍摩爺對我的一種儀式,能讓我如同幾千年的洪水一樣,在雨水的洗禮中去探訪這個神秘而又美麗的地方,對此我心懷感恩。
我穿過如詩如畫的勐梭龍?zhí)?,隨著一滴又一滴的雨聲,走在木棧道上,棧道兩旁是郁郁蔥蔥的樹木和無名的野花。阿佤山林幽草密,滿山碧翠,我深呼吸著這里的空氣,走在這個下雨的路上整個人都是輕快自在的。
步行十分鐘,走到木棧道的盡頭便是龍摩爺了,此刻的雨竟然慢慢大了起來,索性躲到茅草亭子里躲雨,望著雨滴從茅草慢慢滴落,有一種回到童年的感覺,綠色映滿眼簾,枯黃的茅草在雨水的滋養(yǎng)下也變得柔暖多情起來,雨滴噠噠地落在地上迸出花兒,一切愜意而舒適。
我安靜地在阿佤山的山腳下,聽雨發(fā)呆,等待雨停。在這里水牛與人類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水牛在生產、生活中給予了佤族特別大的貢獻,佤族視水牛為吉祥物,佤族人民崇拜水牛,感恩水牛,水牛是佤族的圖騰。
在佤族的寨子里面,牛頭還是財富的象征,佤族把牛頭放在家里作為珍藏品,并把牛頭存放的多少作為衡量一個家族或家庭財富的標準。水牛寓意勤奮,感恩,吉祥如意。也是阿佤人民團結一心,和平共處的象征。
青苔爬滿臺階,雨中臺階像是魚兒的鱗片,我不禁幻想這條路或許是龍?zhí)兜聂~兒用自身鱗片搭成的,讓虔誠的阿佤人從這里走向神靈的棲息地,走向大家心中無上的祭祀圣地。
在臺階下面是一口古老的石井。石井旁邊是一個石桶,它們就這么安靜的在臺階下面靜默了成百上千年,我不禁想到這里或許還是龍?zhí)遏~兒的家,無論如何我們從這口井出發(fā),從源頭去尋找我們人類的童年之家,佤族人民的龍摩爺。
雨依舊沒有小下來的意思,我沿著臺階一路前行,終于到了龍摩爺的祭祀臺,望著成千上萬的牛頭,肅穆之心油然而起。
每當舉行重大活動或者部落與部落之間解決矛盾和糾紛時,佤族人民就會舉行盛大的剽?;顒?,并把牛頭保存到這里作為雙方信用的見證。在安木拐與水牛的見證下,這里的人們世世代代遵從著大自然留下的最質樸的規(guī)則。
古老的牛頭象征著古老的佤族,他們在風雨中靜默,在時光中前行。雨中的龍摩爺折射出的不僅僅是歲月的滄桑,更是一個古老民族一步又一步走過的印記。在這里這個古老的民族完成一次又一次與神靈的對話,完成一個又一個艱難而又肅穆的抉擇,這個民族就是這樣,在越來越多的牛頭的見證下一個腳印連接著另一個腳印走到了你我的面前。
佤族人在龍摩爺的牛頭樁上掛上麻線,與神靈取得聯(lián)系,祈福安康,用他們最原始,最樸素的價值觀,一次又一次去信仰他們腳下的大地,去敬畏萬物有靈,在一次又一次的歷史潮水中他們鏗鏘前行。
佤族剽牛,必須要選擇健壯溫順的水牛,這是非常珍貴的祭祀品,一般人家是沒有能力進行宰殺的,所以佤族人往往采用集體剽牛獻祭來表示對神靈的虔誠,此刻雨中的牛頭就這么矗立在我的面前,我仿佛可以看到幾百年前的佤族人們使用鋒利的梭鏢猛然刺入水牛,直插入心臟的決絕,佤族祭祀以牛被刺倒下的方向,姿態(tài)來預言未來的吉兇。在佤族人民的木鼓聲中,大家跳起隆重而莊嚴的舞蹈,來表示對神的虔誠,感恩神的庇佑。
剽牛與祭祀牛頭,在這莊嚴而肅穆的祭祀圣地,我望著幽深的峽谷,蜿蜒而下的溪流瀑布,不曾停下的雨絲,這一切構成了我所見所達的龍摩爺,我相信多少年前,也有同樣的佤族人在同樣的雨中沉思著他們村寨的起落,他們民族的興衰。
走下祭祀臺,心中仍然是揮之不去的敬意,我從心底對于龍摩爺這個神秘而又肅穆的地方心生向往,我喜歡這種充滿濃郁故事的地方,在有故事的地方,聽懂故事,會讓我們看得更長,走的更遠。
佤族久遠的故事已成為傳說,山間的新芽已在雨中默然萌芽,成長,煥發(fā)出新的生機,這就是前進的力量,日出日落,月圓月缺,它無不時刻在督促著我們前行的腳步,我們謹記初心,一步又一步同佤部落一樣走出自己的未來,風雨過后我們或許也可以懷一顆樸素清逸的心看一次木鼓舞,聽一夜佤山雨。
人生需要游歷與讀書,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的人生因為讀書而變得博學,以為游歷變得曠達,我們只有走過很多坎坷的路才可以遇見最真實的世界,最真實的自己。那時,我們將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西盟龍摩爺景區(qū)